肠结核(医学术语)

肠结核医学术语

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常继发于肺结核。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大便习惯改变、腹部肿块、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本病可发生在肠道任何部位,尤以回盲部多见。一般见于中青年,女性稍多于男性。主要由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少数地区有因饮用未经消毒的带菌牛奶或乳制品而发生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肠结核。

中医病名

肠结核

外文名

intestinal  tuberculosis

就诊科室

内科

多发群体

中青年女性

常见发病部位

肠道

常见症状

腹痛、腹泻与便秘、腹部肿块、溃疡型肠结核常有结核毒血症

传播途径

胃肠道感染、血行播散、邻近结核病灶播散

季节分布

四季

传染病

疫苗预防

是否进入医保

并发症

肠结核

肠结核在慢性演进过程中,可出现各种并发症。

肠梗阻

是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增生型肠结核,溃疡型肠结核由于邻近腹膜粘连使肠曲遭受牵拉,束缚和压迫,或因肠溃疡愈合而有瘢痕收缩,可使肠腔狭窄引起梗阻,梗阻多系慢性进行性,常为部分患者,程度轻重不等,迁延时间较长,可严重地影响患者营养状况,少数可发展到完全性肠梗阻。

肠穿孔

发生率次于肠梗阻,居第2位,主要为亚急性或慢性穿孔,可在腹腔内形成脓肿,溃破后形成肠瘘,急性穿孔较少见,常发生在梗阻近端极度扩张的肠曲,或见于有多段肠狭窄造成的闭锁性肠梗阻,溃疡型肠结核虽有肠曲周围组织粘连,溃疡一般不穿破进入游离腹腔,但在病情发展快,机体反应差时,溃疡可向深部穿透,引起急性穿孔。

其他

有腹膜炎,肠粘连,肠套叠和收缩性憩室等。

心理护理

由于肠结核病程长,腹痛、腹胀等症状反复发作,且抗结核治疗时间长、结核药副作用较多,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本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过程,鼓励患者正视疾病,消除其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疼痛护理

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耐心听取患者对疼痛的主诉,可采用按摩、针灸等方法缓解疼痛,遵医嘱适当给予解痉、止痛药,并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对于并发肠梗阻的患者,应严格禁食、水,并行胃肠减压。若患者出现剧烈疼痛、压痛明显等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并配合抢救。

病情观察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并记录患者腹痛、腹胀的部位、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腹泻的次数和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消毒隔离护理

肠结核患者应有专门的病房,病区,并配以黄色隔离标志,医护人员要注意戴手套、口罩,室内要经常通风,紫外线消毒,与家人分床、分餐、分筷、分毛巾等,患者用过的餐具煮沸消毒10-15分钟,便器用5%-10%甲酚皂液浸泡2小时,以防交叉感染。

用药护理

药物对结核病的控制起决定的作用,临床上采用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使用敏感抗痨药物的原则。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对于腹泻严重者,应遵医嘱给予补液治疗。

饮食护理

因患者腹痛、便秘、厌食、消瘦,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现象,应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进食产气食物,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腹泻严重者暂予禁食,并观察有无脱水症状。

并发症护理

肠梗阻是肠结核最常见的并发症,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状态,若发现呼吸急促、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腹部膨胀、恶心、呕吐,应及时通知医生。

健康宣教

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身体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合理营养膳食,生活规律,保持良好心态。

注意个人卫生,提倡分餐制。

遵医嘱进行抗结核治疗,定期到门诊复诊。

讲解肠穿孔、肠梗阻、结核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表现,使患者能及时发现并就诊。

参考资料

1.肠结核·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关键词:肠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