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作用与功效
关于茯苓的作用与功效禁忌,茯苓的作用与功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关于导读主题的问题,仅供参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茯苓的功效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
2、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3、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4、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
5、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6、 开胃汤。
7、 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
8、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9、 2、茯苓薏米粥。
10、 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
11、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12、 3、茯苓薏米饼。
13、 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
14、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15、 4、茯苓陈皮姜汁茶。
16、 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
17、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18、 茯苓的作用 利尿作用 2、抗菌作用: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19、茯苓对用试管法的抑菌试验结果是无抑菌作用。
20、茯苓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能杀死钩端螺旋体,但水煎液无效。
21、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
22、另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23、 4、抗肿瘤作用 茯苓味甘淡,性平。
24、主要功用有三:1.利水除湿:茯苓淡渗利湿,能利尿消水。
25、凡五脏六腑身体各部出现水湿停留的证候,皆可用茯苓治疗。
26、例如配党参、白术、半夏、陈皮、猪苓、泽泻、桑皮、冬瓜皮等,可治脾虚湿停而全身浮肿;配党参、白术、枳实、橘皮、生姜(外台茯苓饮),可治胃和胸部有停痰宿水而致满闷不食;配瓜蒌、川椒目、桑皮、苏子、葶苈子、橘红、桂枝、猪苓、泽泻、白蒺藜等,可治胸胁部停水(悬饮)。
27、 茯苓味甘益脾,能助脾运化水湿而达到健脾的作用。
28、例如配党参、白术、猪苓、泽泻、藿香、车前子、炒芡实、伏龙肝等,可治脾虚湿盛引起的水泻。
29、配党参、白术、甘草,可治脾虚气弱等证。
30、用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加炒白芍、木香、吴萸、肉豆蔻等,治疗肠功能紊乱(出现脾虚、中焦水湿不化而致消化不良、大便不整者),能取得一些疗效。
31、 2.宁心安神:茯苓有宁心安神作用可治失眠健忘。
32、主用于心脾两虚、心神不宁、失眠健忘之证。
33、常配合当归、白术、柏子仁、远志、枣仁、朱砂(0.6~0.9克冲服)等同用。
34、猪苓利水之力大于茯苓,但无补益之性,多用于祛邪,不用于补正;茯苓淡渗利湿、益脾宁心,兼有补益之性,祛邪、扶正均可使用,多用于补益剂中。
35、3.益脾止泄:茯苓一般指白茯苓而言,其色淡红者,称赤茯苓,偏于清热利湿。
36、抱松根而生者,称为茯神,偏于宁心安神;茯神中之松根称茯神木,偏于舒筋止挛;茯苓外面的皮质部分称茯苓皮,偏于利水消肿。
37、茯神木可治心掣痛、神惊、健忘,并可平肝祛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在宽胸、通阳、活血,开窍剂中,加入茯神木15~30克有时可收到止痛的效果。
38、 用量:一般为9~12克,茯苓皮可用15~30克,茯神木可用15~30克。
39、禁忌:阴虚津液枯乏者不宜用,滑精者亦须慎用。
40、宁心安神、入心入肺入脾、、茯苓是治疗失眠的药方。
41、太阴经之圣药.利湿,健脾,安神,轻身延年,古人以为他是神药。
42、除湿、健脾、安神以性入方而不是以效入方切莫搞反哦利水、化痰、健脾、安神…功 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43、主 治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44、脾虚泄泻带下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
45、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46、 痰饮咳嗽 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
47、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
48、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9、心悸、失眠等症 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50、4抗癌 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51、5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
52、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
53、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