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蝽科(昆虫纲半翅目一科)

猎蝽科昆虫纲半翅目一科

猎蝽科(Reduviidae;assassin bugs)是狭义半翅目所括70余科中的第二大科。分布于全世界。全世界共知猎蝽6600多种。中国已报道的有效种类340余种。大部分锥猎蝽为专化性很强的血食性种类,能传播锥虫病。仅知一种猎蝽Lophocephala querini Laporte 为粪食性,一种猎蝽Zelus araneiformis Haviland可为植食性。

中文名

猎蝽科

拉丁学名

Reduria

别名

食虫蝽科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半翅目 Hemiptera

亚目

异翅亚目 Heteroptera

猎蝽科 Reduviidae Latreille

分布区域

多分布于暖热地区

Coranus)的某些种类,中国古称儲蝂〕。锥猎蝽亚科栖居于哺乳动物巢穴和人的居室附近,吸血为食。更有一些猎蝽还会喷出一股毒液来击中目标,如果这种毒液喷到人的眼睛上,人便会失明。此亚科中的一些种类在热带美洲成为传播美洲锥虫病(Chagas'disease)的媒介昆虫。在中国,此亚科已记录2种,迄今尚无传播人畜疾病的报道。

行为观察

研究人员将猎蝽分别放在五种蜘蛛结成的网上进行观察,发现这种昆虫会使用手段对其猎物(蜘蛛)不断实施偷袭或诱捕(据《动物行为学杂志》DOI: 10.1007/s10164-009-0202-8)。它们偷袭猎物时,会悄悄爬向受害者,并在每跨出一步之前先用前腿在蛛网上敲击五次,它们还会在蛛网上以不规则的频率上下颤动。这些策略所造成的无规律震动会使猎物麻痹大意,为猎蝽的悄悄靠近提供掩护。猎蝽诱捕猎物时,会用前腿不断掀动蛛丝达二十分钟之久,将自己伪装成被蛛丝缠住的昆虫。“蜘蛛误以为一顿美餐就在眼前,却不知自己就要成为别人的口中食了。”此外,猎蝽在杀死猎物之前还会用触角敲击对方。

繁殖

卵多产于物体表面,可散落于地表,或以胶质粘附于其他物体上,直立或横卧,或数卵相互粘附成小卵块,或半埋于松散的土中。具卵盖。

生态意义

猎蝽科昆虫食物多是对农业、林业、牧业有害的昆虫,在控制害虫数量、维持微生态平衡方面,有一定作用。[1]

科属

猎蝽科

中国种类分属于14个亚科,

其中光猎蝽亚科(Ectry-chodinae)、

盗猎蝽亚科(Piratinae)、

猎蝽亚科(Redu-viinae)、

细足猎蝽亚科(Stenopodinae)、

真猎蝽亚科(Harpactorinae)包括种类众多;最为常见。

猎蝽科中常见的属:

光猎蝽属(Ectrychoderes)、

盗猎蝽属(Pirates)、

黄足猎蝽属(Sirthenea)、

菱猎蝽属(Isyndus)、

猎蝽属(Reduvius)、

普猎蝽属(Onco-cephalus)、

刺胸猎蝽属(Pygolampis)、

犀猎蝽属(Sy-CANUS)、

真猎蝽属(Harpactor)、

猛猎蝽属(Spheda-nolestes)等。

参考资料

1.天敌昆虫——猎蝽·搜狐滚动

2.猎蝽科·科普中国

关键词:猎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