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夜城(1957年汤晓丹执导的电影)

不夜城1957年汤晓丹执导的电影

《不夜城》是由汤晓丹执导的剧情影片,该片讲述了张伯韩苦心经营成为资本家,之后在上海解放在即时,作出“留下来”的选择,又投身改造运动的故事,由孙道临、刘非、李玲君、茂路、李静康、崔超明等主演,于20世纪80年代公开上映。

中文名

不夜城

外文名

City Without Night

类型

剧情

出品公司

江南电影制片厂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导演

汤晓丹

编剧

柯灵

主演

孙道临、李玲君、刘非、茂路、李静康、崔超明

片长

113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色彩

黑白

imdb编码

tt2137956

上映时间

1957年

出品时间

1957年

演员

角色

孙道临

张伯韩

李玲君 

沈银娣

刘非

瞿海生

茂路

瞿永根

崔超明

张耀堂

李静康

钱秀珠

林彬

梁景萱

顾也鲁

张仲鸣

朱莎

茅金凤

黄宛苏

张婉新

阳华

凌大年

赵汉 

凌家骏

韩涛

梁傅泉

郑敏

宗贻春

黄晨

蓝西

傅伯棠

邓尔康

金川

伪科长

师伟

张文铮

乔郅

林琰

职员表

导演

汤晓丹

副导演(助理)

张铮

编剧

柯灵

摄影

周达明、马林发

配乐

王云阶

剪辑

兰为洁

美术设计

葛师承

造型设计

许垦

录音

刘广阶[2]

角色介绍

张伯韩

演员 孙道临

大光明纺织印染厂老板张耀堂的儿子,从英国留学归来,心怀“工业救国”和“振兴实业”的美好愿望。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工厂又开始良性发展,但他却利用机会非法牟利。后来,在家人和工人们的帮助下,张伯韩悔悟,工厂走上了公私合营的道路,家人终于团聚。

张文铮

演员 师伟

张伯韩的女儿。她劝父亲说出利用机会非法牟利的实情,争取宽大处理。但张伯韩不仅不听劝告,反而殴打她,她愤然离家出走。

宗贻春

演员 郑敏

日本纱厂买办。在他的逼迫下大光明纺织印染厂濒临破产。张伯韩拒绝将纺织印染厂卖给他,而是与岳父的纺织厂进行合并,并打出抵制日货的口号,使工厂起死回生。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自[2][3][4]

幕后花絮

1、在《收获》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不夜城》电影剧本稿。

2、1956年,当时的报纸上就登出《不夜城》即将开拍的消息,创作阵容很快被确定下来,拍摄战争片见长的汤晓丹接受了拍摄任务。

3、《不夜城》在20世纪80年代公开上映,并远赴剧中主角张伯韩曾经留学的英国进行文化交流。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柯灵根据文化部要创作反映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电影剧本的建议,写成了《不夜城》。为了更好地理解角色,摄制组还阅读了荣氏家族发财致富以及爱国举动的资料。

影片制作上映

1956年间,柯灵受命写作一部反映私营工商业改造的电影,取名《不夜城》,初稿用了四个月零十天,二稿只用了四十天。

《不夜城》影片还没有最后完成,就已经受令入库;后来,因为有上映的消息流传,电影得以修改成片;但《不夜城》两度入库,并开始接受严厉的批判;而柯灵也于抄家当天夜里,被叫去开会,从此失踪。

1962年,国家电影局徐庄就《不夜城》写了报告,陈荒煤在上面批示道:“小修改发行。”接到批示后,几经折腾的上海电影局及电影厂并没有进行相关安排,一直拖到1964年夏天,又变成了:“照原样完成,供批判。”实际上,拷贝完成后仍然存进了片库,并未发行。[5]

影片评价

剧照

该片对民族资本家张伯韩进行和平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历程予以生动的体现。创作者对主人公没有采用简单化的处理,而是深刻细致地提示了他内心的犹豫、动摇、痛苦和矛盾。既展示了他解放前思想性格上的两重性:有反对帝国主义与发展工业的要求,又有唯利是图、剥削工人的阶级本性。同时也表现了他在解放后思想转变的艰难和不断反复。影片还从更广阔的角度再现了上海解放之后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生活面貌,为社会主义银幕提供了新的艺术形象,有着较为重要的认识价值。影片的一些隐喻性镜头和环境气氛的对比性营造,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6](上海电影制片厂评)

参考资料

1.资料:孙道临作品《不夜城》·新浪

2.资料:电影表演艺术家顾也鲁作品--《不夜城》·新浪

3.演职员表·1905电影网

4.演职员表·时光网

5.更多资料·时光网

6.不夜城·上海电影制片厂

关键词:不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