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论语(儒家学派的著作)
齐论语儒家学派的著作
《齐论》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论语》的一个版本,在汉魏时期失传。
中文名称齐论语
西汉时期
22
《鲁论语》、《古论语》
简介
《汉书·艺文志》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当时有《齐论》、《鲁论》、《古论》三种传本,均见于《汉书·艺文志》的记载。
终两汉之世,三种传本的《论语》都有流传,其情况何晏《论语集解序》所言最为详细,也比较可靠。他引用刘向的说法,称《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齐论》有《问王》、《知道》,多于《鲁论》二篇”,《问王》篇实际即《问玉》篇也。汉景帝末年,又在孔子老宅发现了《古论语》,有二十一篇,编次与《鲁》、《齐》不同,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故有两《子张》篇。
重要特征
(一)较之《鲁论》,《齐论》多《问王》、《知道》二篇。
(二)《齐论》“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
(三)《齐论》篇章次第与《鲁论》不同。
考古发现
海昏侯墓出土了5200多枚竹简,通过红外扫描等技术知晓,在这批竹简中有失传1800年的《齐论语》“知道篇”。这是学术界的一项重大发现,不仅对于人们全面、正确地认识儒家思想的未知部分,而且对于深入研究西汉时期的思想发展史以及古代儒家学说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1]
参考资料1.失传1800年的《齐论语》 刘贺视为至宝带在身边·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