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简称中央社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部门1956。从年10月15日,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社会主义学院第一期学习班开学典礼,宣布社会主义学院正式成立,已走过了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学院不断发展,为培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统一战线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19年9月,经党中央批准,十九届中央第四轮巡视将对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织开展常规巡视。
中文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the Central Instituteof Socialism(the Academy of Chinese Culture)
中央社院
校训
爱国 团结 民主 求实
海淀区万寿寺甲4号(100081)
政治学院
北京市
严隽琪
折叠教材建设
在教材建设上,编写出版了《邓小平理论专题教学概要》《统战理论专题教学概要》《邓小平新时期统战理论读本》及配套的学习资料等一大批新教材,初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教材体系。
折叠理论研究
在理论研究上,成果显著,已完成4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一批省部级项目等。
学术资源
社院学报
学院科研成果《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以刊登统一战线理论以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物自创刊以来,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先后被确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香港“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光盘资料库收录期刊、台湾华艺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数据库收录期刊,是我院教学科研工作乃至学院总体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反映全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成果、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也是统一战线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和各级党校教师以及党政干部了解统一战线及相关学科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窗口。该刊物开设的主要栏目有:统战理论与实践,多党合作理论研究,人民政协工作,知识分子问题,民族与宗教问题,非公有制经济,邓小平理论研究,台湾问题与“一国两制”研究,观察与思考,中华文化,理论探索,社院建设,学术动态,学员论坛等。
图书馆藏
学院成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成立于1956年,是一个具有统战特色、现代化、网络化的专业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建设与积累,形成了具有统战特色的馆藏文献体系。图书馆藏书约4万种7万册,并已全部实现数字化,可直接上网阅读。合订期刊5500册,订购中文现刊400余种;网络版全文数据库3种:《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专题数据库》、《人民日报》。单机版数据库8种:《邓小平理论专题数据库》、《新世纪干部学习文库》等。自建数据库4种《政党政治专题文献数据库》、《统战文献目次库》、《专题文献全文库》、《校友文库》。
图书馆服务按功能分为报刊阅览室、开架借书处、电子阅览室和复印室。
“多功能、现代化、有特色”是图书馆的建设目标和办馆宗旨。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学员服务、为统一战线服务。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强和投入,图书馆实现了业务工作、内部管理、读者服务的现代化以及文献资源建设的数字化,尤其是数字图书馆、各类专题数据库及自建特色数据库,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3年《社会主义学院暂行条例》颁布,《条例》提出了:建立相应规模的图书馆并逐步办成具有统一战线特色的文献和情报信息中心。根据这一规定,将图书馆建成名副其实的“具有统一战线特色的文献和情报信息中心”是图书馆今后努力奋斗的长远目标。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学院人员编制170人,现有教职工143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27人(副高以上职称20人),已初步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采取“内培骨干、外请名师、专兼结合”的方式,在招聘引进学科带头人和加强培养教师的同时,聘请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和中央、国家机关等党政部门以及各民主党派中央的领导担任兼职教授。
环境设施
学院风景学院占地82亩,建筑面积5.23万平方米,拥有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学习、工作环境。校舍由教学楼、办公室、学员宿舍楼、图书馆、礼堂和食堂六幢白色大楼环形相继而成,可容纳400人同期在校学习培训。图书馆总面积2400平方米,现藏书10万册。拥有两个设备先进、环境舒适的计算机房,全院共有微机70台。2000年,学院投资2000多万元对教学楼、学员宿舍楼和食堂进行了重新装修改造,增设了娱乐设施,进一步改善了学员的学习生活环境。
领导机构
学院现有院长1名,常务副院长1名,副院长5名,另有正副秘书长,教务长、社院办公室、教务部、培训部、人事部,行政管理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统一战线理论教研部、中华文化教研部、机关党委、后勤服务中心等副局级机构10个和学报编辑部、图书馆等部门。
性质任务
江书记题词作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高等政治学院,新时期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培训民主党派高中级领导干部、无党派代表人士以及党的统战干部,研究、宣传邓小平理论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根据这一性质和任务,中央社院办学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基础,以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为保证,以行政后勤服务为保障,正确认识和把握统一战线干部教育工作的规律,全面推进学院的工作,为培养高素质的统一战线两支干部队伍服务,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当前,学院正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办发23号)和《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发4号)精神,着力抓好学科建设和基本建设两件大事,努力提高社会主义学院的正规化建设水平和办学质量,为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培训规模
自复校以来,学院共举办各类班次160多期,培训学员近7000人,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其中学院的主体班次民主党派领导干部进修班、培训班,培训干部近2000人,在中共十五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学院坚持“高层次、有特色、正规化”的办学方针,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现每年培训各类学员1000人左右,形成了一定的培训规模。
教学布局
中央社院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显着提高。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富有中央社院特色的教学布局和教学体系。
教学布局可以概括为“抓好理论武装”、“坚持合作协商”、“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治素养”。
“抓好理论武装”就是要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的教学;
“坚持合作协商”即搞好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教学;
“加强自身建设”即搞好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提高政治素养”就是在全面提高学员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参政议政能力等自身素质上,突出提高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联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素养。
教学体系
概括为“强化一个中心,突出一个重点,搞好四个结合”,即:组织学员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为中心,突出统一战线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理论这个重点,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同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着作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同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同学习现代化建设和参政议政、统战工作等必须知识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同联系工作和思想实际、总结经验、加强修养、提高素质、促进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结合起来。
教学方式
在教育培训中,中央社院坚持以自我教育为主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真贯彻“三自”(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三不”(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方针,充分发挥学员在教学中的主题作用。
文化交流
1997年初,经上级批准,成立了中华文化学院,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其任务是贯彻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积极开展面向港澳台胞、海外华人华侨和国际友好人士进行中华文化等方面的学习、培训、研究和交流,弘扬中华文化和促进祖国统一。
机构设置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部门。
主要职责
(一)组织民主党派中级领导干部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学习研究党的基本理论及统一战线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能力。
(二)对统一战线系统处以上干部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三)培训地方社会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骨干。
(四)进行统战理论研究工作。
(五)协助有关部门对学员在学习期间的表现进行考核,为民主党派和统战工作部门选拔培养干部提供参考意见。
(六)根据海外统战工作的需要,开展中华文化的学习、研究、交流和联谊工作。
内设机构
根据以上职责,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设置以下教学及管理部门。
(一)院办公室
协助院领导处理日常院务工作;负责文件起草、会议组织及决议事项的督促检查,有关规章制度的拟定;负责文电处理、秘书事务、档案管理、保密、保卫和财务管理等工作。下设:综合处、秘书处。
(二)教务部
负责教学工作的综合管理,拟定教学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拟定培训规划;制定教学计划和协调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过程实施;协同人事部拟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负责教师业务考评和兼职教师选聘工作;负责科研的组织管理,开展学术活动,组织重点科研项目的攻关。下设:教务处、科研处。
(三)培训部
负责学员的培训管理工作,组织培训计划的实施和学员的社会实践活动;负责学员学籍、档案等日常管理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对学员在学习期间的表现进行考核;负责函授教育管理工作。下设:学员处、研究生处。
(四)人事部
负责学院机构编制和人事管理工作;按照管理权限,承担学院干部、教师调配、任命、考核、奖惩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负责工资福利、人事档案、教育培训、工人技术等级培训考核和离退休人员管理等工作。下设:人事处、师资处、老干部处。
(五)行管部
负责学院基建、财务、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下设:行管处、财务处、基建处。
(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研究所)
承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邓小平理论、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编写有关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七)统战理论教研部(研究所)
承担统战理论、民主党派党史党支部建、民族宗教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编写有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八)中华文化教研部(中华文化学院)
承担中华文化、海外统战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和交流、联谊等工作,编写有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九)中央社院后勤服务中心
为中央社院的中心工作和教职工生活提供各项后勤服务;利用院授权经营管理的资产,依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开展多种经营。
(十)直属单位
机关党委:负责学院党群工作。下设机关党委办公室,机构有工会。
学报:负责学报的编辑、出版、征订和发行工作。
图书馆:负责图书资料、信息情报工作。
信息中心:负责电化教学、计算机管理和信息传输网络。
培训中心:组织中华文化、海外统战等方面的培训和社会办学工作。
知名校友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吴文藻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著名漫画家丁聪
著名画家吴作人
抗日名将卫立煌
著名民主爱国人士、抗日名将、原民革中央副郑洞国
爱国民主战士、政治活动家朱学范
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社会活动家叶笃义
爱国实业家古耕虞
民盟中央名誉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马大猷
民盟中央名誉副陶大镛
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费孝通
评剧演员张俊玲
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孙大中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著名词曲作家王立平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常务副、清华大学教授林文漪
著名画家黄均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
青年作曲家雷蕾
现任领导
郝明金(民建):院长 吉林(中共):党组书记(正部长级)、第一副院长[7] 赵凡(中共):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级)、副院长 张伯军(民革):副院长(兼) 袁莎(中共):党组成员、副院长 朱沛丰(中共):党组成员、副院长 徐永全(中共):党组成员、秘书长 徐绍刚(中共):党组成员、教务长[8]
相关新闻
江泽民题词1961年7月25日,鉴于地方社会主义学院普遍成立的情况,经周恩来和全国政协批准,社会主义学院改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郝明金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六任院长。[1]
10月30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峰应邀到张家口市社会主义学院作报告。市领导武凤英、李宏、何兰、张辉与全市县处级党外干部培训班、市委党校2013年秋季主体班学员,市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市委统战部机关干部和市直统战系统各单位负责人等听取报告。
报告题目为《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报告会上,张峰就中国梦的提出、中国梦的实际意义,以及如何实现中国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等内容作了精彩讲解和深刻阐述。报告思想深刻、语言生动、材料丰富、旁征博引,使大家深受启发与鼓舞。
中共中央印发了《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条例强调,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是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部门,是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
参考资料1.民建中央郝明金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新浪新闻
2.中共中央印发《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