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大学(全日制综合性大学)
井冈山大学(Jinggangshan University)简称“井大”,位于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江西省吉安市,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高校,科技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会商支持建设高校,同济大学对口支援高校,是一所融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和留学生教育于一体的全日制综合性大学,“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高校联盟”、“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高校成员,与武汉大学建立全面支持合作关系;为教育部首批”全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国家学士学位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第二批合作院校。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458.7亩,校舍建筑面积73.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4.1余亿元,图书馆藏书230万余册,有“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所,有吉安市卫生学校1所;设有15个教学学院(部)和3个管理型学院,有本科招生专业60个;有专任教师1075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万余人,留学生397人,另有各类成人教育学生1万余人。
简称井大
江西省
1 个
广学坚守、勤思敏行
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社区青年志愿者活动先进单位
井冈山大学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曾建平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学苑路28号
省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高校、国防生
471名(2019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育学院
江西省吉安市中心城区
公立大学
综合
2442亩
办学历史
学校溯源
井冈山师范学院
1958年,中共吉安地委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江西省委的指示,在吉安市创办了吉安工学院、吉安农学院、吉安医学院和吉安师范学院四所高等学校;同年12月,地委决定四所学校合并,成立井冈山大学。
1959年7月1日,经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为井冈山大学。
1963年7月,由于国家经济困难而停办。
1977年10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井冈山大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江西师范学院井冈山分院。
1982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吉安师范专科学校。
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吉安师范专科学校和吉安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井冈山师范学院。
井冈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78年8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以原井冈山大学医学院为基础,建立了江西医学院吉安分院。
1993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井冈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井冈山职业技术学院
1984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备案,创办吉安地区工业职工大学。
1986年,改名为吉安地区职工大学。与此同时,成立吉安地区工交干部学校。
2002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井冈山职业技术学院。
合并重组
2003年7月9日,经教育部批准,井冈山师范学院、井冈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井冈山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井冈山学院,同时筹建井冈山大学。
2004年5月18日,中共江西省委宣布了井冈山学院的领导班子。
2007年8月和9月,国家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分别批准井冈山学院更名为井冈山大学。
2007年10月28日,举行了井冈山大学挂牌暨省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签约仪式。
201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
2011年,学校成为国家学士学位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2012年4月,签订武汉大学与井冈山大学支持合作协议。
2013年5月,学校被确定为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2016年6月29日,井冈山大学与湘潭大学、广州大学、广西大学、延安大学、遵义师范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七所大学结盟成立“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高校联盟”。
202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井冈山大学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序号学院名称
系别及研究中心名称
01
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
政法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室、社会工作教育中心
02
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共党史系、思想政治教育系
03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
中文系、历史系、新闻系、井冈山大学新闻与影视制作研究中心、井冈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04
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亚欧语言系、公共外语教学部、井冈山大学池田大作研究所、井冈山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井冈山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
05
井冈山大学商学院
经济学系、工商管理系、井冈山大学区域规划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井冈山大学中国市县发展研究与评介中心
06
井冈山大学数理学院
数学系、物理系、井冈山大学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科学中心
07
井冈山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系、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系、生物医学工程系、液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安市仿生包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控机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安市先进设计制造及仿真重点实验室机电研究所
08
井冈山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学系、土木工程系、井冈山大学新型低碳环保建材研究所井冈山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吉安市吉州窑陶瓷艺术与制瓷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09
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系、化学工程系、江西省配位化学重点实验室、吉安市化学结构分析重点实验室、吉安市污泥生物质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
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系、环境科学系、江西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教育厅生态环境与资源实验室、吉安市生态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井冈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合作研究中心)、井冈山大学水稻繁育研究中心、吉安市现代农林种质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安市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井冈山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江西省人类疾病斑马鱼模型与药物筛选工程实验室
11
井冈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吉安市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重点实验室、吉安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井冈山大学数字生态与空间信息研究中心、吉安市智能信息感知处理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农作物生长物联网技术工程实验室
12
井冈山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系、井冈山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13
井冈山大学医学院
医学系、中医学系、口腔医学系、药学系、基础医学教学部
14
井冈山大学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系、中医学系、口腔医学系、基础医学教学系、药学系、公共卫生系、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井冈山大学分中心、吉安市医药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井冈山大学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衰老研究中心、井冈山大学清洁级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15
井冈山大学护理学院
护理系
16
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
音乐系、美术系、井冈山大学环境陶艺与公共艺术研究中心
17
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系、公共体育教学部、井冈山大学体质研究中心
18
井冈山大学国防生学院
国防生学院
19
井冈山大学培训学院
培训学院
20
井冈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21
井冈山大学中科创业学院
学科建设
学院名称
系别及研究中心名称
01
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
政法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室、社会工作教育中心
02
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共党史系、思想政治教育系
03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
中文系、历史系、新闻系、井冈山大学新闻与影视制作研究中心、井冈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04
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亚欧语言系、公共外语教学部、井冈山大学池田大作研究所、井冈山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井冈山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
05
井冈山大学商学院
经济学系、工商管理系、井冈山大学区域规划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井冈山大学中国市县发展研究与评介中心
06
井冈山大学数理学院
数学系、物理系、井冈山大学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科学中心
07
井冈山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系、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系、生物医学工程系、液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安市仿生包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控机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安市先进设计制造及仿真重点实验室机电研究所
08
井冈山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学系、土木工程系、井冈山大学新型低碳环保建材研究所井冈山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吉安市吉州窑陶瓷艺术与制瓷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09
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系、化学工程系、江西省配位化学重点实验室、吉安市化学结构分析重点实验室、吉安市污泥生物质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
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系、环境科学系、江西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教育厅生态环境与资源实验室、吉安市生态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井冈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合作研究中心)、井冈山大学水稻繁育研究中心、吉安市现代农林种质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安市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井冈山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江西省人类疾病斑马鱼模型与药物筛选工程实验室
11
井冈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吉安市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重点实验室、吉安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井冈山大学数字生态与空间信息研究中心、吉安市智能信息感知处理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农作物生长物联网技术工程实验室
12
井冈山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系、井冈山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13
井冈山大学医学院
医学系、中医学系、口腔医学系、药学系、基础医学教学部
14
井冈山大学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系、中医学系、口腔医学系、基础医学教学系、药学系、公共卫生系、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井冈山大学分中心、吉安市医药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井冈山大学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衰老研究中心、井冈山大学清洁级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15
井冈山大学护理学院
护理系
16
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
音乐系、美术系、井冈山大学环境陶艺与公共艺术研究中心
17
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系、公共体育教学部、井冈山大学体质研究中心
18
井冈山大学国防生学院
国防生学院
19
井冈山大学培训学院
培训学院
20
井冈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21
井冈山大学中科创业学院
截止2016年4月,学校拥有专业硕士点1个(社会工作),建有江西省“十二五”高水平学科1个,省重点一级学科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省重点二级学科3个(原子与分子物理、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江西省“十二五”高水平学科:生物学 江西省重点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 江西省重点二级学科:原子与分子物理、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教学建设
学校夜景截止2016年1月,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
学校建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2门、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0个。学校建有各类教学实习基地395个。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2005年至2015年4月,学校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四大类国家级科研项目共136项,获省部级科研项目737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936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791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411部。
年度 | 荣誉个人 | 荣誉称号 | 授予单位 |
2015 | 黄惠运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5 | 曾建平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5 | 李仁生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5 | 顾宝林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5 | 龚奎林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5 | 肖发生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5 | 方燕红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3 | 王 强 | 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13 | 陈海辉 | 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13 | 罗小兵 | 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13 | 冷 明 | 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13 | 刘德清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3 | 刘家桂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3 | 陈 元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3 | 张泰城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3 | 王文礼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3 | 邓声国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3 | 张梅龙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3 | 曾建平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3 | 郁玉英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3 | 丁功谊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1 | 肖永红 | 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11 | 冷 明 | 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11 | 陈文通 | 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11 | 罗文浪 | 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11 | 谢世坤 | 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11 | 黄族豪 | 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11 | 王喜和 | 江西省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11 | 袁邦株 | 江西省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11 | 李小兵 | 江西省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11 | 曾建平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1 | 许 苏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1 | 李 忠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1 | 陈小兆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1 | 彭春妹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1 | 张泰城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1 | 郁玉英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1 | 刘禀诚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0 | 付八军 | 江西省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10 | 吴吉玲 | 江西省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10 | 曾建平 | 江西省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10 | 陈小建 | 江西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10 | 刘忠东 | 江西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10 | 付八军 | 江西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9 | 冷 明 | 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9 | 王晓军 | 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9 | 肖 英 | 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9 | 井冈山大学课题组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09 | 吴凡明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09 | 陆德海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佳作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09 | 黄惠运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佳作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09 | 刘义程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09 | 方燕红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09 | 付八军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09 | 陈旭耀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09 | 张泰城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09 | 曾建平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05 | 彭宣戈 | 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三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5 | 方小牛 | 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三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5 | 彭开明 |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5 | 厉敏萍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04 | 彭 勇 |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4 | 周金堂 |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4 | 彭开明 |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4 | 陈小建 | 江西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4 | 李忠 | 江西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2 | 周金堂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02 | 郜海金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02 | 王显槐 | 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科研平台
截至2015年4月,学校建有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1个,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分中心1个,江西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江西省重点实验室2个,江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江西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个。
学术资源
学校总平面图学校总平面图截止2012年12月,藏书165万余册(件),其中校本部藏书152余万册;医学校区读者服务部藏书13万余册。基本形成以人文科学、教育科学和医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管理科学文献的多类型、多载体的综合性藏书体系。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学科建设重点,结合我校庐陵文化和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的研究特点,馆藏资源中重点对汉语言、中国古代文学、历史科学(含井冈山革命斗争史)、教育科学及临床医学科学文献进行配套建设。除中外文一般性图书外,校本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还包括:古籍4万余册,包括《四库全书》(1500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1200册)、《续修四库全书》(1800册)等;年购印刷型报刊近1800余种;音像资料5300余件;有各类数据库30余种。
形象标识
校徽这是一座名山,绵延不绝,传承井冈精神; 这是一团火焰,星星之火,点燃心中希望; 这是一弯赣江,奔流不息,滋润学子心田; 这是一行白鹭,展翅翱翔,濡沐节义文章; 这是一艘航船,乘风破浪,输送国家栋梁; 这是一座书山,诲人不倦,攀登科学高峰; 这是一条跑道,拼搏进取,奔向灿烂明天。[3]
井冈山大学精神文化
校训
广学坚守,勤思敏行 校训释义: 广学坚守:语出欧阳修《送曾巩秀才序》:“广其学而坚其守。”“广学”,即广泛学习、学问广博,旨在倡导师生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以臻于博学多才。“坚守”,即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道德操守,旨在勉励师生以德立身、善养正气,以臻于人格完善,达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广学坚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既要求师生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做到广学明智、立德修身、完善自我、立人达人,又兼具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意志,坚贞的操守,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勤思敏行:“勤思”,语出《孔丛子·居卫》:“禹、汤、文、武及周公,勤思劳体。”“敏行”,语出《论语·里仁》:“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勤思敏行”指既要勤于思考、审虑周密、探求真谛、把握规律,又要行动敏捷、善抓机遇、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是孔子“学思结合”教育理念和江右王学“知行合一”教育思想核心精髓。 “广学坚守,勤思敏行”作为校训,着眼于希望师生博学厚德、博采众长、博学多才的培养要求,秉持坚定信念、追求理想、坚守情操的育人目标,肩负引领时代、敢闯新路、勤于探索的大学担当,弘扬实事求是、知行合一、勇于实践的大学精神;寄予了培养师生胸怀祖国、兼济天下、修身齐德的博大情怀的殷切期望。同时“坚守”、“敏行”的要求与井冈山精神的核心精华“坚定信念”、“敢闯新路”高度契合,更是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创新和传承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统一,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操场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胡春晓[1]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曾建平 |
党委副书记 | 刘祖文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吕玉华、陈小林、黄俭根、肖宜安、李军、胡永红、刘利民 |
副校长 | 冷明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史胜平[2] |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3月,学校与同济大学建立了全面的对口支援合作关系,与厦门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分别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开展了联合培养本科生工作,每年选送100余名本科生赴上述高校开展联合培养,专业涉及13个学院37个专业。学校与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德国、乌克兰、白俄罗斯、印度等十八个国家(地区)46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自2015年以来先后选送233名学生赴国(境)外参加长短期项目学习。
参考资料1.胡春晓任井冈山大学党委书记_人事风向_澎湃新闻-The Paper·澎湃新闻
2.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郑光泉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江西省人民政府
3.校徽校训·学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