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清县(河北省廊坊市下辖县)

永清县河北省廊坊市下辖县

永清县是河北省廊坊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河北中部,京、津、保三角地带中心。永清县既是一个传统农业县、新兴工业县和生态旅游县,还是京津地区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域内建有北方最大的燃气工业区。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河北省廊坊市

地理位置

位于河北中部京、津、保三角

面积

776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

永清镇、韩村镇、后奕镇

政府驻地

永清镇

电话区号

0316

邮政区码

065600

气候条件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宋辽边关地道遗址、乾隆御制诗碑

机场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车牌代码

冀R

中文名称

永清县

外文名称

Yongqing County

人口

38.8万(2013年)

方言

北京官话

历史沿革

据《永清县志》记载:春秋时期,永清县属燕国封疆之地。先秦时期属广阳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1年),置益昌侯国。

东汉世祖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废益昌侯国置安次县。三国至隋属幽州,为安次、方城二县地。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置通泽县。唐如意元年(公元692年)置武隆县。景云元年(公元710年)改名惠昌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取“沙漠永清”之意,改惠昌县为永清县至今。

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入辽。宋属燕山府。元时,属大都路。明初,属北平府。明永乐元年(1403年)改属顺天府。

清隶属京师顺天府,南路同知。民国时期,属直隶省。1949年后,永清县属天津专区廊坊分区,现属廊坊管辖。

行政区划

永清县辖五镇、九乡、一园、一城区街道办,共386个行政村,2013年总人口38.8万人。工业园区、刘街乡、里澜城镇、三圣口乡、后奕镇、北辛溜乡、龙虎庄乡、养马庄乡、大辛阁乡、永清镇、刘其营乡、别古庄镇、韩村镇、曹家务乡、管家务回族乡、城区街道办事处。

地理环境

位置

永清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京津黄金走廊的中段。北部与北京大兴县接壤,县城距北京城区仅67公里,属滦河水系[1]

气候

永清县属北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2740小时,年平均降雨540毫米,年平均气温11.5℃,年平均日照183天。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沙,秋季秋高气爽,冷热适宜。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年平均风速多在1.5-2.5米。光热资源充足,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同时干热风、雷雨、冰雹、大风、连阴雨、寒潮等灾害性天气常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1996年,经农业部定点测试,永清的大气质量为一级。

自然资源

永清境内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地热资源。2013年,有采油井120多眼,日产原油1200吨,日产伴生天然气7万立方米。日可供气60万立方米。全县地热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地热水储量7亿立方米,水温50—80℃,水质优良,可广泛应用于疗养、采暖、洗浴等领域。

土壤

永清境内有潮土、褐性土、盐性土、草甸土及风沙土五个土类,其中潮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6%。现有耕地面积61.4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48.6万亩。

油气

永清有丰厚的油气,是华北油田的主产区,天然气储量达50亿立方米。设有华北油田和陕甘进京输气总站,有国家投资20亿建设的地下储气库。每天可提供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可供利用。

地热

永清的地热资源与邻县固安牛驼镇的地热田同属一脉,属该地热田的东部,在县内分布面积极广,已知的从龙虎庄、养马庄、右奕营、后奕、刘靳各庄至别古庄等共有热水井20余口。永清县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具有水质好、埋藏浅、温度高、区位优等特点。储热层埋藏深度大部分在2000以上,最浅的779米,水温在40-80℃之间不等。既有天然饮用的矿泉水,也有适于医疗保健的热矿水。

2013年1月,永清县经国土资源部批准,被命名为全国第三批“中国温泉之乡”。

经济概况

综述

“十一五”期间,永清县生产总值由2005年28.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48.5亿元,年均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6.2%,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7.3%,第三产业年均增长6.8%。人均GDP由7571元增加到12778元,年均增长9.7%。财政总收入由11188万元增加到30366万元,年均增长28.4%,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4354万元增加到13329万元,年均增长32.3%。经济综合实力增强。

工业

“十一五”期间,永清县2009年工业增加值15.4亿元,比2005年增长80.6%,年均增长15.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2亿元,比2005年增长2.0倍,年均增长32.0%。

农业

“十一五”期间,永清县农业增加值由2005年12.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0.8亿元,年均增长6.2%。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2009年,全县种植蔬菜34.4万亩,产量152.5万吨。生猪规模化养殖快速推进,全县2009年生猪出栏50.87万头,比2005年增长78.1%,年均增长15.5%;猪肉产量38640吨,增长80.5%,年均增长15.9%

林业

截至2010年,永清县有林地面积达51万亩,森林复盖率达43%,居河北省平原县之首。建成了速生丰产林、热杂果和优质苗木三大基地,形成了种苗生产、果品生产、林木生产及加工和林产品销售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了东部沙区森林化、西部农田林网化、城镇村庄园林化。

社会事业

教育

“十一五”期间,永清县完成校舍安全工程投资1.2亿元,高中教育位居全市前列,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不断进步。先后顺利通过了省普及学前教育验收、省依法治校达标县验收、省教学评估验收、省教育督导评估。县直机关幼儿园被评为“省级示范园”,县第一中学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县职教中心被评为“省级中等职业学校重点校”,县第二中学被评为“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

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近2500余万元,用于各类学校硬件建设,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全县中小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配置均达到了省颁标准。装备农村中小学专用教室196个;增置图书10万余册、仪器8万余件(套)。2008年,永清县实施了中小学取暖设施改造工程,共投资563万元,改造88所学校,改造面积11.8万平方米。投资200万元建设了6所新农村卫生新校园,投资196万元用于校园文化建设。

县级学校有:永清县教师进修学校、永清县职教中心、永清县广播电视大学、永清县第一中学、永清县第二中学、永清县第三中学、永清县第四中学、永清县第一小学、永清县第二小学、永清县第三小学、永清县县直幼儿园。

市政

“十一五”期间,累计实施重点城建项目106项,完成投资23.5亿元。建成了金地天一城、御景湾等一批精品住宅小区。推动了6个城中村、8个宿舍片区改造,拆迁面积达到16.35万平方米。城镇化率由26%提高到34%。开通了北京城市公交,新建了城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新增设路灯183盏、亮化标志性装置1处。老城区多点开发、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金融

2007年-2009年,永清县各项存款分别为279163万元、349650万元、429882万元,增幅为18.19%、20.16%、22.94%;各项贷款分别为142026万元、149131万元、192272万元,增幅为22.01%、5%、28.93%;存贷比分别为50.87%、42.65%和44.73%;。

电力

“十一五”期间,新建220、110、35千伏变电站5座,供电能力达到33万千伏安,工业用电量达到3.4亿千瓦时,比2006年分别增长82%、169%,供电保障明显增强。

社会保障

“十一五”期间。累计发放惠民资金2.9亿元,民生事业投入13.3亿元。改造农村危房763户,新建保障性住房652套,归集住房公积金1.55亿元。安置了480名残疾人就业。建立了慈善互助会和高标准的“爱心家园”,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城乡低保不断提标扩面,新农保工作启动实施。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06%,补偿金额1.56亿元。

卫生

“十一五”期间。国民健康指标的初级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90%,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80/10万,婴儿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十五”期末的20‰和22‰降至2009年的11.58‰和13.09‰,孕产妇死亡率由“十五”期末的40/10万降至2009年的30/10万,农村清洁饮用水受益率达到70%以上,新型合作医疗复盖率达到90%以上。

医疗

截止到2009年底,永清县卫生系统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11个,其中县直医疗机构6个,乡级医疗机构16个,村卫生室447个,社会办医46个,乡村医疗机构复盖率达95%以上;病床总数640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15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25人,注册护士150人。平均每千人口床位3.1张,每千人口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2人。

科技

“十一五”期间,永清县申报省级科研项目5个、省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3个,国家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个,市科研计划项目13项,高新技术企业2家,成功引进域外资金135万元,并圆满完成了各项目的验收工作。

交通

永清县地处京津之间,北距首都60公里,距首都机场80公里;东距天津60公里,距天津新港100公里。境内交通发达,半小时圈内有京津、京石、津保、京深四条高速公路和102、106两条国道及京九铁路,依托“廊霸、廊涿、廊泊”三条省级公路和“后澜、柳码、采信”三条县级公路,县内形成了“三横三纵”的交通格局。

按照国家和省市交通规划,“十一五”期间,完成道路建设投资13.6亿元,廊沧高速通车在即,京台高速开工在建,新建廊沧、廊涿2条高速连接线,升级改造4条县道,修建农村公路366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69公里,全县高等级公路构建成网,内通外畅的交通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风景名胜

综述

永清县历史上曾发生韩信受降、杨业筑台、乾隆制诗等史实轶事。在宋辽战争时期,永清作为宋辽双方的殴脱之地(交战的缓冲地带),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历史传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宋辽战争文化。境内有宋辽古战道,有宋将孟良墓地—横亭镇遗址、宋军阵亡将士埋葬地遗址—千人墓”以及与杨家将故事有关的磨齿地迷魂阵、狼城寨遗址、六郎台等。此外,境内还保存着唐代石碑、宋代汉军台、辽代白塔、洪觉禅寺碑、翰林故居、清代乾隆的御制诗碑和回龙亭等多处文物古迹。

景点

宋辽边关地道遗址

永清宋辽边关地道遗址位于永清县境内,永清县位于宋朝时代三关(淤口关、益津关、瓦桥关)以北,个在宋辽交战的前沿,为宋辽古战场之一,据此建成宋辽古战场旅游区。由宋辽古战场浓缩景区、宋城《清明上河图》一条街、地下古战道修复保护区、避暑休闲度假区、疗养健身中心等几个部分组成。

2006年,永清县宋辽边关地道遗址,是国务院批准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类)。

北钊清真寺位于河北永清县五隆路98号,始建于明朝,1819年永定河发大水被淹。1909年重建新寺。本村回族田玉辛(人称田五巴巴)在京城开“三元店”和“宾乐店”,为建清真寺在民间和官方筹集了大量资金和原材料。巴巴在京城请来圣旨金匾一块,悬在殿内北墙正中,其两侧金匾均为知名人士所赠。清真寺内存有古代汉白玉香炉托一个,直径为一米,此外门前还保留着两个汉白玉狮子。

安育清真寺位于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初建于1801年,又经1932年至1936年五年的重建,使其成为占地十亩,建筑规模宏大壮观的一座清真大寺,五间三卷的360平方米的大殿,建立在十一级汉白玉石阶之上,曾被兴誉为“京南第一寺”;1986年重修后,更显雄伟。寺内大殿为典型的中国庙宇式建筑,实属京南名寺。

乾隆御碑

乾隆十八年,永定河口淤成南高北低。乾隆亲临阅示,自永定河北二十号开堤改河,地势宽广,任其荡漾,散水匀沙,河水入沙淀归海。据考:“乾隆十八年,御制沿堤行三十里观永定河新移下口处。兼示直隶总督方观承永定河道白钟山诗。”时百姓制碑刻其诗,现位于永清县城南偏东12公里四圣口村。刻有乾隆制诗二十行,是不可多得的水文资料,乾隆视察时挖掘水井——莲花台尚在。

白塔寺

位于境内大辛阁乡境内,河北廊坊白塔寺,原名龙泉寺,是一座始建于辽金时代的千年古刹。此塔高6米,宽1.8米,由塔身和基座组成。塔身上端是一个13层的八角屋檐,每一层的边缘都有石孔是为系铃所用,塔身下端是一个八面的石柱,正南一面是浮雕的龙门陵,左右两侧为武士门神浮雕,正背面是一尊坐势的佛像,其他各面都尚有模糊的碑文。它的基座为须弥座式,在束腰处雕有花卉和神兽。是中国北方仅存的两座辽代石塔之一,河北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古塔四面斜的东方奇观”。

廊坊草原

廊坊草原是廊坊物产集团投资建设的娱乐场地,位于廊坊市永清县管家务回族自制乡所辖的永定河河套上,夏季来临,水草丰茂,蒙古包吃、住、烤全羊、骑马等活动具有浓郁的草原特色,在华北平原地区体验草原风情,别有一番情调。

温泉洗浴中心

温泉洗浴中心位于永清县董相庄村。该中心有12幢欧陆风情的别墅,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室内浴室供应的都是地下温泉。别墅区周围有700亩绿化带。东面,是占地40余亩的垂钓园。与别墅区配套的,还有雪园宾馆及商务中心、会议室、保龄球馆等配套设施。

乡村游

利用永清县的无公害蔬菜、瓜果等地方特色资源,整理规划了特色农业观赏采摘村31个,民俗接待示范户60户,乡村游从业人员近2000人,日可接待游客达1万人以上。还建设了无公害蔬菜、水果等14个特色果菜采摘园;建成了鑫鼎庄园、洪生庄园等大型旅游接待区;发展了杨家营、董家务、瓦屋新庄等一批民俗旅游专业村,韩村镇杨家营村被列为河北省2007年首批旅游示范村;形成了一年四季可采摘,集吃、住、游、娱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接待体系。

永清县韩村镇杨家营村,距离廊坊市18公里,省道廊霸公路横贯村庄。杨家营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是由单纯农业转为农业、果树业、旅游业综合发展的一个典型。该村大面积种苹果、梨树、葡萄、美国提子和黄金瓜等,创办农家院,经营农家菜,还成立了旅游协会,负责分派安排采摘活动。兴建村民活动中心、健身广场和以杨家将历史人物为背景的文化一条街。

著名人物

书画大师师曾、廊坊市书法家协会副袁鸿昌、历史学家雷海宗、元朝著名的军事将领史天泽。

参考资料

1.自然地理·永清县人民政府

关键词:永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