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军(直系军阀冯玉祥麾下的武装力量)
国民军是从北洋政府直系军阀部队中分化出来,并以冯玉祥为领袖的一支军队。国民军的主力是冯玉祥、胡景翼、孙岳下属的三个军。胡景翼病死后,其手下部队多投奔冯玉祥。
1924年10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正当作战双方在长城线东端的山海关、九门口一带鏖战白热化的时候,部署于古北口方面的直系将领冯玉祥突然率领部队回到北京,联合直军第二路司令胡景翼、北京卫戍副总司令孙岳,实行倒戈,发动政变,囚禁总统曹锟,驱逐清朝逊帝溥仪出故宫,将所属部队改编为国民军,冯玉祥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胡景翼任副总司令兼第2军军长,孙岳任副总司令兼第3军军长。
中文名国民军
national army
西北边防军、西北军
冯玉祥、胡景翼、孙岳
宋哲元、张自忠、吉鸿昌、杨虎城、韩复榘
前身
民国成立后,袁世凯决定编练新军,命名为备补军,分前后左中右五路,任命他的亲信陆建章为左路统领兼北京总统府警卫军参谋官(后升警卫军统领)。
1914年,陆建章以此部队扩编为陆军第七师,并委任其内侄女婿冯玉祥任第七师左翼第一营营长。第一营后扩编为第14旅、第16混成旅,冯玉祥亦随着部队的扩编升任旅长并在西北募兵建军。
1915年,袁世凯称帝,陆建章为拥护者之一,其隶下的第16混成旅在当时虽然效忠袁世凯政府,但是并未接受北洋军元老王士珍呼应发电拥立袁世凯的要求。在北京政府的命令下第16混成旅开往四川准备讨伐护国军,途中与遭到护国军击溃的第4混成旅会合,当时混编第4旅第2团第2营营副为冯玉祥的旧友鹿钟麟,因此第2团接受改编加入第16混成旅,这批部队因为之前立场未明确表态的原因下与护国军私下达成协议,实际上并未和护国军直接作战,这作法保全了冯玉祥日后兴起的家底,这批部队直到1920年后再度回到西北,这段空白时间在北洋军系的互斗间西北未有长时间的根据势力。
1916年,陆建章旗下的陕北镇守使陈树藩反对帝制,因此独立自号陕西护国军总司令,与胡景翼合作击溃了陆建章儿子陆承武率领的陕西第1混成旅,陆承武也被俘虏。作为爱子安危的交换条件,陆建章主动将权利让渡给陈,陈树藩由此创立“陕军”,胡景翼则借此取得陕西督军之位,西北军此时为双头领导之局。
1918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孙中山的指示下由胡景翼协助回到陕西组织成立“靖国军” ,手下有樊钟秀、杨虎城等将领。这导致陈树藩不安,两方多次发生冲突,为此1919年北洋政府派徐树铮出兵西北解决问题,其手下的军队改称“西北边防军”。
成军
1921年8月,冯玉祥所部扩编为陆军第11师,并任第11师师长。不久,陕西督军阎相文自杀,冯玉祥趁机接掌西北兵权,接任陕西督军。
1922年,冯玉祥调任陆军检阅使,仍兼任第11师长。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军第3军总司令冯玉祥联合陕军暂编第1师师长胡景翼、京畿警备副司令孙岳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控制的北洋政府。所部改称中华民国国民军,冯为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胡、孙为副司令分兼第2、第3军军长。
1925年春,冯玉祥就任西北边防督办,国民军改称西北边防军(简称西北军,仍习称国民军)。11月,奉军第3军团副军团长郭松龄倒戈反奉,将军团所部编为5个军,改称东北国民军。郭败亡后,其部将魏益三率余部于1926年1月投冯,被改编为国民军第4军(后脱离国民军为吴佩孚收编)。继而,直鲁联军第24师师长方振武在山东肥城倒戈,所部改为国民军第5军,方任军长。1月初冯通电下野后,张之江继任西北边防督办和西北军总司令,率部在南口(属昌平)地区抗击直、奉、晋军的联合进攻。8月败退绥远(今内蒙古中部)等地。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响应北伐,将国民军各部编为国民军联军,就任总司令,以曹浩森为总司令部参谋长,石敬亭为政治部部长,共产党人刘伯坚为副部长,聘请苏联人为政治军事顾问,下辖5个军约5万人,张之江、邓宝珊、徐永昌、方振武、弓富魁分任第1、第2、第3、第5、第6军军长,随即进军甘、陕,解西安围。
1927年4月,武汉国民政府将国民军联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冯任总司令。5月冯率部近10万人出潼关,与武汉北上的军队会攻河南。6月与武汉国民政府唐生智部在郑州会师后,第2集团军扩编为8个方面军,分驻陕、宁、豫三省。冯旋即附和蒋介石“清党”反共,所部改称西北国民革命军。1928年2月,冯玉祥被南京国民党政府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总司令,后所部扩至9个方面军,孙良诚、孙连仲、韩复榘、宋哲元、岳维峻、石敬亭、刘郁芬、刘镇华、鹿钟麟分任第1~第9方面军总指挥,总兵力40万人左右,参加第二期北伐,势力扩展到陕、甘、宁、青、鲁、豫等省。
瓦解
1929年国民党政府召开编遣会议,将第2集团军裁减为12个暂编师,引起蒋、冯矛盾激化,是年冬爆发蒋冯战争,冯军失利。1930年冯玉祥与阎锡山、李宗仁联合举兵讨蒋,所部编为第2方面军,共30万人,冯任总司令,鹿钟麟为前敌总司令。同年9月,冯军战败,大部投降蒋介石,余部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改编为第29军,以宋哲元为军长。冯与阎联名通电下野。至此,西北军彻底瓦解。
番号沿革
北洋政府时期
1.左翼备补军前营 北京,1913.4
2.京卫军左翼1团 北京,1913.9[1]
3.京卫军左翼1旅 渑池,1914.5
4.中央陆军7师14旅 潼关,1914.6
5.中央陆军第16混成旅(成军伊始) 西安,1914.9
6.中央陆军11师(督陕时期) 西安,1921.7
7.中央陆军第11师,7混成旅,8混成旅,25混成旅(陆军检阅使时期)北京,1922.11
8.国民军第1军(北京政变后) 北京,1924.10
9.西北军(西北边防督办时期,非正式军号.习惯称呼至今) 张垣,1925.1
国民政府时期
10.国民革命军联军第一军(五原誓师后) 五原,1926.9.17
11.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北伐时期) 西安,1927.5.1
12.护党救国军第二集团军(双十反蒋) 潼关,1929.10
13.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鹿代总司令时期) 潼关,1930.1
14.中华民国军第二集团军(中原大战时期) 潼关,1930.4
参考资料
1.国民军再起于西安,吴佩孚集团深陷四战之地,几乎土崩瓦解·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