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H1型护卫舰(中国制造的护卫舰)

053H1型护卫舰中国制造的护卫舰

053H型对海型导弹护卫舰的改进型。1980年7月12日首舰“宁波”号(舷号533)在沪东造船厂开工建造,1981年12月13日下水,1982年6月30日正式服役。第二艘“金华”号(舷号534)1982年5月21日开工建造,1983年5月27日下水, 1983年12月13日服役。053H1舰原计划建造12艘,后来第11、12艘计划取消,改为053H2型舰。053H1型舰最后共建成10艘。

中文名

053H1型护卫舰

编号

053H1

下水时间

1981年12月13日

类型

护卫舰

研制历程

1978年,中国海军开始新建053H1型。进入80年代后,中西方关系回暖,海军获得了大量的西方舰艇装备技术,但是对于80年代早期而言,从西方获得的防空导弹等"高级"技术尚不成熟,但来自法国的100mm火炮技术已经被消化吸收完毕,随后中国海军开始使用法国技术改造后79式双联装100mm炮和采购自法国皮尔斯蒂克公司的柴油机建造053H1型护卫舰,同时取消了舰桥后部两侧的两部双管37mm炮,安装了517型远程警戒雷达,标准排水量和满载排水量分别增长到了1674吨和1924吨,来自法国的柴油机让续航力增加到了4000海里/18节,自持力增加到了15天。

1980年7月12日首舰"台州"号(舷号533,原名宁波)在沪东造船厂开工建造,1981年12月13日下水,1982年6月30日正式服役。1990年-1995年间,由黄埔造船厂在053H1型护卫舰的基础上又研发建造了6艘053H1G型护卫舰,6艘053H1G型护卫舰全部装备南海舰队。[1]

武器系统

053H1型护卫舰不但结束了舰炮手动操作的历史,还于90年代在该型舰的数艘舰上进行了系列新型装备的现代化改装和试验。1984年,中国试验性地在一艘建造中的053H1型护卫舰544号"四平"舰上取消了后主炮、2号反舰导弹发射架和尾部的两座防空高炮,增设直升机机库和甲板,前主炮更换为有名的法国克勒索.卢瓦尔公司单管100毫米紧凑型舰炮,射速60-80发/分,射程17千米,火控系统为法国电气与信号设备公司的"纳雅"光电指挥仪。此外还加装了反潜鱼雷,成为标准的反潜护卫舰。"四平"舰标准排水量1550吨,满载排水量1865吨,于1985年9月下水,1986年11月服役,可搭载一架直-9A多用途直升机。这是中国海军在战斗舰艇上配置舰载直升机的早期尝试之一。改装后的护卫舰北约称为"江湖Ⅳ级"。

该型舰是典型的试验舰,仅建造了一艘。中国海军同期还将旅大级105号"济南"舰改装了直升机甲板,通过在这两艘舰上的实际演练,中国海军初步掌握了战斗舰船使用直升机的技术和使用经验。

改进型

另一种053H1型的改进型053H1G型被北约称为"江湖V级"。进入90年代, 南海舰队巡航 南沙的任务次数剧增,军舰出动强度很大。中国海军为了解决小型舰艇远航不便和新型护卫舰价格昂贵的矛盾,决定再建造一批江湖级作南海巡逻用。这最后一批江湖级便是053H1G型,采用了和053H1型导弹护卫舰基本一样的舰体。武器装备上取消了原有的6座手动双37毫米高射炮,换装76A双联37毫米自动防空速射炮,65式五管反潜火箭换成81式六管反潜火箭,加装简易情报中心和电子战系统,烟囱改为具有减低红外辐射的设计,桅杆最上处的警戒雷达也换成新的型号。但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053H1G型在全面换装新型舰炮的同时仍然使用老式的上游一号反舰导弹,而不是和一些接受改进的051型导弹驱逐舰一样将舰炮系统与导弹系统一并更新。这样做虽然使军舰战斗力大打折扣,但作为日常的南海巡逻,对付 越南、 菲律宾之流的三流海军,威力已经足够。

053H1型护卫舰是我国护卫舰制造水平飞跃的起点,她的研制与改进,为我国以后护卫舰的装备改进、武器及电子设备的更新提高,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经验。

参考资料

1.中国大型舰船发展史(下)·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