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四中(淄川县公立中学)

淄博四中淄川县公立中学

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座落淄川,是一所具有深厚精神传统合文化底蕴的名牌老校,前身为始建于1929年(民国18年)的淄川县立初级中学,1952年改建为山东省立淄川中学,1955年被山东省教育厅命名为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1980年被淄博市教育局确定为市属重点中学,1993年被省教委确定为“省级规范化学校”。2000年被淄博市政府确立为创建全国千所示范高中学校。2003年经市政府协调成功置换原淄博师范校区,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75亩。

中文名

淄博四中

创办时间

办学性质

公立中学

学校类别

山东广东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主管部门

淄博市教育局

现任领导

刘绍华

地址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淄城路540号

主要奖项

山东省规范化学校

所属地区

淄博市

学校简介

学校有一支思想过硬、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教职员工30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280人,省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38人,省市级骨干教师40余人。[2]

学校办学条件不断优化,近年来投资400多万元,建成了千兆校园网和校园广播系统,网络终端、多媒体终端进教室,现代化教学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初步实现了教育现代化,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学校被省电教馆确立为“淄博市数字化学校实验基地”;投资千余万元建设了高档学生餐厅和学生公寓,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食宿条件;投资400余万元,建成塑胶操场和篮球场,运动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现代化的图书科技楼已经正式投入使用。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保持了较高水平。自恢复高考以来,学校为高等院校输送了近万名优秀毕业生,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一流名牌大学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并有大量博士生、硕士生和海外留学生从中脱颖而出,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近些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是节节上升,高考重点大学录取率、本科录取率和各学科的综评上线率等在全市甲类学校中均名列前茅。

历史沿革

淄川县立初级中学建于1929年(民国18年),地址在淄城西门里路北(现四中南侧),是淄川县第一所中等学校。建校初,招收初中学生两班(初一、初二)96人(男86,女10)。首任校长张志亮(字伯明,国民党员教育局长兼);第二任校长王焕章(现张店马庄),教务主任张志亮(兼),训导主任许进明(国民党员),事务主任许占奎(淄川西关人,国民党员)。有教员4人,职员6人。全年经费7,348元。第二年继续招生一班。此后,每年招收新生一班,至“七、七”事变(1937年)停办,先后共招生9届400余人。

学校同时附设师范班一个,系有淄川师范讲习所(同年春,在东街招生开学)并入,称淄川县中附设师范班。首届招生1班80人,学制一年。第二年(1930年)招收第二届,学制2年。第三届学制3年。第四届未能毕业即因抗日战争爆发而随县中停办。共培养学生4届200余人。

淄川县中的办学宗旨是“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持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课程设有国语、算术、英文、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党义、生理卫生、体育、音乐等科。

抗日战争时期,淄川县中一直没有开学。只在1943年,伪县公署就县中校址改办过简易师范。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进驻淄川。遂将其原在章邱县建立的绣江中学的一个初中班迁回淄川办学,仍称为“淄川县立初级中学”。校长郭方纯(字粹甫),校址在淄城东街,又招收学生一班。不久,学校迁往淄城西街(现淄博四中处),至1946年春淄川解放停办。

1946年秋,国民党复占淄川,县中重新开学,学生4班(初中二、师范二),170人,教师12人,校长郭方纯,教导主任吴敬谆(后为沈一萍),训育主任郭连三。1947年2月莱芜战役后,守城国民党军政人员望风而逃,县中大部分师生被骗至济南,淄川县中又告中断。

1947年秋,国民党军重占淄川,县中由济南迁回开学。校长郭方纯,教导主任王仲华,学生8班(初中五、师范三)至1948年3月淄川最后解放中断办学。

1952年,在原淄川县立中学旧址上,建立山东省立淄川中学。1953年山东省博山三中奉命并入该校。同年淄博第二速成师范停办;其校舍和部分校具亦有该校接管。1955年改名为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

1980年,被定为市属重点中学。1993年被省教委确定为省级规范化学校。现正争创“全国一千所示范高中”。

七十余载沧桑砥砺,七十余载春华秋实,淄博四中已成为令莘莘学子心驰神往的神圣殿堂。

建校七十余年来,“勤学善思、乐教善研”的教风和“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传统在四中薪火相传,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先进的教育理念,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使淄博四中的教育教学结出了累累硕果,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建设人才。众多的学子活跃在大江南北,活跃在各行各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新的世纪,新的面貌,新的起点,新的辉煌!淄博四中将乘新世纪的东风,继往开来,谱写教育的新篇章。

设施

建有校园网、电视台、闭路电视系统、有线广播系统和电子监控系统,实现了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建有探究实验室、数字星球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天文台等,为学生探索科学奥妙、发展创新思维提供了优质的平台;图书馆藏书10余万册、订有200余种报刊,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学生公寓、餐厅均达到标准化要求。美丽优雅的校园环境、设施完备的教学条件为师生提供了温馨惬意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特色

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保证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市前列;不断拓展国际视野,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教育团体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目前,学校在开足开全国家课程之外,开设了校本课程80余门,拥有学生社团50余个,保障了学生的个性成长;每年上半年举行诗歌节暨大型诗歌朗诵会,下半年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囊括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使师生尽享素质教育的幸福。

学校以“培养有爱国情怀、有国际视野、有创新意识、有君子风范的现代公民”为培养目标,以“文化立校,以文化人,促进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为办学宗旨,形成了人本化管理与精细化管理相结合的学校管理模式;坚持以文化建设统领学校发展,形成了“文明、进步、多元、和谐”的学校文化特色;坚持以“爱”与“理解”为主题的教师文化建设,鼓励教师“立德、立身、立功、立言”,形成了“创新、合作、学习、智慧”为核心的教师文化生态;重视学生的人生规划与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积极营造“敬、诚、静、勤、恒、实”的学风,打造了以“自主”与“参与”为核心的“自主型学生文化”。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保持了较高水平。自恢复高考以来,学校为高等院校输送了近万名优秀毕业生,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一流名牌大学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并有大量博士生、硕士生和海外留学生从中脱颖而出,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近些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是节节上升,高考重点大学录取率、本科录取率和各学科的综评上线率等在全市甲类学校中均名列前茅。

学校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淄博市文明单位”“淄博市绿色学校”“淄博市花园式单位”“消防安全先进单位”等,被市教育局表彰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教育管理先进单位”“普通高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高中教学优胜单位”“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学校文档管理先进单位”“依法治校示范校”“师德建设先进单位”,近几年来连续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目前学校正按照“求高、求严、求实、求新”的工作思路,坚持内涵深化、外延扩张的发展战略,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强干部、教职工队伍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追求全方位的跳跃式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更高质量,为迈向全国示范性高中而积极努力。

荣誉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及省“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先进单位”“省教学示范校”“省艺术教育示范校”“省级文明单位”“省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省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级绿色学校”“省诗意校园”“市‘十五’期间普通高中名校”“市文化名校”“振兴淄博劳动奖状”“市第二届、第四届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市红十字模范校”“全国化学新课程实验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现为山东省高级中学协会理事单位、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理事单位、全国中小学德育科研联合体理事单位,中国教育学会“一线教育家讲坛”理事单位、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成为鲁中地区颇有影响的一所名校。迎着素质教育的大潮,淄博四中人正以崭新的面貌,激情昂扬,勇立潮头,以建设“特色学校、精品学校、齐鲁名校”为目标,向着新的征途高歌猛进。

参考资料

1.淄博第四中学·如意了教育

2.淄博第四中学·海纳信息网

关键词:淄博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