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台(中国AAA级旅游景区)

白水台中国AAA级旅游景区

白水台位于哈巴雪山麓,香格里拉县城东南的三坝乡白地村,距县城101公里,海拔2380米,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发祥地。

它是由于碳酸钙溶解于泉水中而形成的自然奇观。含碳酸氢钙的泉水慢慢下流,碳酸盐逐渐沉淀,长年累月就形成台幔,好似层层梯田,被称为“仙人遗田”,面积约3平方公里,它是我国最大的华泉台地。

中文名

白水台

地理位置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三坝乡白地村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

7:00-17:00

景点级别

AAA级

门票价格

30.00元

著名景点

碳酸氢钙的泉水慢慢下流,碳酸盐逐渐沉淀,长年累月就形成台幔,好似层层梯田。

所属地区

迪庆

适宜游玩季节

农历二月初八,有祭祀活动

景点类别

文化宗教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市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建议游玩时长

3-4小时

传说

相传,东巴始祖“东巴什罗”在白水台修炼成道,因而被人们奉为东巴道场。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当地的藏、纳西、彝、白、彝等民族要到白水台进行祭祀活动,以歌舞娱神,民族风情十分浓郁。白水台是迪庆高原重要的旅游胜地。

相传,纳西族的两位天神为了让当地的纳西族人学会造田耕地,特地变幻出来这样一片"梯田",所以又有"仙人遗田"的说法。[1]

名称来源

白水台

白水台远处看去,青山掩映中的白水台造型真的就像层层梯田,在阳光照耀下,又仿若摄影作品中凝固的瀑布一般。一脚踏在白色的石阶上,说不出的泌凉畅快。

纳西语称白水台为“释卜芝”意为逐渐长大的花,白水台有“仙人遗田”的美称。步临台地,但见白水台层层叠叠,宛若片片斜月散落人间,又似纳西少女的银饰,叠饰成无数的银环,朝晕夕照,银光散射给人以抛金削玉般的清新。左侧,一泉台形似一弯新月,清泉盈盈四溢,相传是仙女梳妆的地方。泉台左下侧一石穹窿,洁白如玉,形如一怀孕女子,是当地群众供奉生殖神的地方,白水台不仅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又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发源地中心,宗教活动和民族节目的活动之处。

气候

白水台海拔约有2380米,其造型酷似一层层梯田。成因是由于水中的碳酸氢钙经太阳光照射,水分蒸发后形成碳酸钙白色沉积物,之后又不断覆盖地表而形成的泉华地,因此是中国最大的泉水台地之一。

白水台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属温带气候,降雨较多,年平均气温为11.4℃。这里是中国纳西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考证,白水台最初是作为神祇来敬奉的。相传纳西族东巴教的第一圣祖丁巴什罗从西藏学习佛经回来,途径白水台被其美景吸引,留下来设坛传教,因此是纳西族东巴教徒的神圣之地。附近纳西族的民居、服饰和工艺品也很有特色。

历史沿革

白水台

早在唐宋时代,白水台即已成为滇西一带有名的游览胜地。在源头的石壁上刻有明代纳西土知府木高所题诗一首:“五百年前一行僧,曾居佛地守弘能。云波雪浪三千垄,玉埂银丘数万塍。曲曲同流尘不染,层层琼涌水常凝,长江永作心田玉,羡此高人了上乘。”在泉台左下侧,有一天然塑像,洁白如玉,形如怀孕的女子,被当地群众视为生殖的“神女”。从白地村东行不远,有一60余米高的瀑布,值得观赏。

文化活动

白水台

东巴文化

香格里拉县是藏族聚居区,但靠近丽江打鼓一带的地方,却以纳西族为多,而且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源地。东巴教是纳西族古老的宗教,“东巴”,可译为“山乡诵经者”,他们有的是本民族中的“智者”。相传,在公元11世纪中叶,就有丁巴什罗(丁巴,藏语,意为祖师;什罗,是人名),在白地附近传播东巴教。他与门徒第一次用象形文字撰写东巴经,开辟了东巴教发展的新局面,被后世奉为东巴教的祖师。至今东巴经内还有关于他的身世和传说的记载。东巴经经过千百年的丰富和发展,成了纳西族古代文化的宝库。相传了巴什罗曾经修行传教的白地岩洞,也被奉为“灵洞”;丁巴什罗主要生活的地方白地,也被视为“圣地”。每年仲春,阴历二月初八,附近居民常来祭把,远处东巴也来朝拜,人们“不计百里而来,进酒献茶,不约千人而聚”(光绪《中甸府志》稿本),年复一年,相沿成俗,二月初八遂成三坝春游盛会。

就大多数群众来说,与其说来“灵洞”朝圣,不如说来观赏灵洞附近的壮丽风光,享受生活的乐趣。白水台在香格里拉县三坝白地峡谷西端的雪山脚下。当你翻过重重高山,来到白地峡谷的山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青山上镶嵌着一片巨型的玉镜银屏,它光芒四射,闪眼夺目。渐走渐近,渐近渐清。原来,这晶莹耀眼的银屏,竟似千百台迭起的琼台玉阶,又像千百道云波雪浪,自下而上,一台台,一层层,堆云凝雪,纯白如脂,莹润如玉,纤尘不染。台面上,有的如鳞细波,曲折有致;有的如银环滚动,连环相扣;有的如绢扇平铺,折痕四射;有的如花瓣相拼,形成各种奇花异卉;有的如大小梯田,叠层而起。左侧,有道20来米高的“飞瀑”;底下,有个广约半亩的月牙形泉台,泉水清洌澄碧,泉中有一天然塑像,宛如少女在泉边照影,披纱裹素,清秀俏丽,当地群众呼为“神女”。

相关诗词

白水台的台项,是周长约一华里的平地,它的中央,有一个由10多个泉池串联而成的“天地”。沿平台往前,便到源头。在一株茂盛油绿的柳树下,泉水喷涌而出,积为小潭,天光云影,山花丛林,互相映衬;泉水从水潭流向“天池”,再由台项越过银埂玉丘,沿坡缓缓漫下,清泉与白底融为一色,似流银泻乳;再凑近仔细观察,泉中夹带着无数晶莹细小的白沙,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粒儿虽小,但源源不断。这一片银色的世界,无一不是大自然的妙手杰作!从源头北行不远,有苍岩横卧,上镌摩崖诗一首,长宽各约70厘米,9行9字,文为七律:五百年前一行僧,曾居佛地守弘能。

云波雪浪三千垄,玉埂银丘数万塍。

曲曲同留尘不染,层层琼涌水常凝。

长江永作心田玉,羡此高人了上乘。

诗末题“嘉靖甲寅长江主人题释哩达禅定处”。嘉靖甲寅为公元1554年,由此上溯500年,即公元1054年。此虽举其大概,但可谁知在北宋中期,东巴教的祖师就在这里修行传教;这“释哩达”即丁巴什罗;“长江主人”,即木高,时刚袭父职,少年气盛,自负不长江主人”。又在其左有七言四句摩崖诗一首,落款为“紫金尊者□甲寅”,这“紫金尊者”,仍为木高别号,石鼓碑上就有“皇明嘉靖二十七年龙集戊申(1584年)仲春去日镇西大将紫金主人”的题诗。丽江上知府木高400多年前就去朝觐“圣地”,题诗摩崖,说明白地为世人重视,已有悠久的历史。

到白水叶观光,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白水台所在地----白地,是香格里拉纳西族主要聚居区之一。它虽然方圆不过百里之遥,但在整个纳西东巴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白地的东巴纸和墨的制作保留了传统工艺,是较难得的珍品,用东巴纸、墨写成的东巴经书流传久远。

东巴文化

香格里拉县是藏族聚居区,但靠近丽江打鼓一带的地方,却以纳西族为多,而且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源地。东巴教是纳西族古老的宗教,“东巴”,可译为“山乡诵经者”,他们有的是本民族中的“智者”。相传,在公元11世纪中叶,就有丁巴什罗(丁巴,藏语,意为祖师;什罗,是人名),在白地附近传播东巴教。他与门徒第一次用象形文字撰写东巴经,开辟了东巴教发展的新局面,被后世奉为东巴教的祖师。至今东巴经内还有关于他的身世和传说的记载。东巴经经过千百年的丰富和发展,成了纳西族古代文化的宝库。相传了巴什罗曾经修行传教的白地岩洞,也被奉为“灵洞”;丁巴什罗主要生活的地方白地,也被视为“圣地”。每年仲春,阴历二月初八,附近居民常来祭把,远处东巴也来朝拜,人们“不计百里而来,进酒献茶,不约千人而聚”(光绪《中甸府志》稿本),年复一年,相沿成俗,二月初八遂成三坝春游盛会。

就大多数群众来说,与其说来“灵洞”朝圣,不如说来观赏灵洞附近的壮丽风光,享受生活的乐趣。白水台在香格里拉县三坝白地峡谷西端的雪山脚下。当你翻过重重高山,来到白地峡谷的山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青山上镶嵌着一片巨型的玉镜银屏,它光芒四射,闪眼夺目。渐走渐近,渐近渐清。原来,这晶莹耀眼的银屏,竟似千百台迭起的琼台玉阶,又像千百道云波雪浪,自下而上,一台台,一层层,堆云凝雪,纯白如脂,莹润如玉,纤尘不染。台面上,有的如鳞细波,曲折有致;有的如银环滚动,连环相扣;有的如绢扇平铺,折痕四射;有的如花瓣相拼,形成各种奇花异卉;有的如大小梯田,叠层而起。左侧,有道20来米高的“飞瀑”;底下,有个广约半亩的月牙形泉台,泉水清洌澄碧,泉中有一天然塑像,宛如少女在泉边照影,披纱裹素,清秀俏丽,当地群众呼为“神女”。

旅游信息

白水台

交通指南

白水台距离县城100公里,香格里拉周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班发往三坝乡的大客车,票价26元,4小时可到(有将近20公里的烂路,相当难走),上午的车终点在白水台,下午的车终点在哈巴村。也可坐出租车前往,往返约400元/天。从虎跳峡镇到白水台的班车每天下午14:00在虎跳峡镇发车,14:45左右达核桃园。另外,从白水台可步行翻哈巴雪山至虎跳峡地下虎跳江。从香格里拉县城去白水台走东环线,100多公里,路很好走,就是弯路很多,晕车的最好不要去,四人以下建议坐汽车,四人以上建议包车,在去的路上风景很漂亮,可以随时停车看风景。

实用信息

住宿

到白水台旅游,可以从中甸搭乘班车到白地,在这里住一宿,第二天乘车返回,也可以住宿在县城或者虎跳峡镇,租专车当天返回。白水台下有很多食宿店,住宿很方便!

优惠信息

2020年2月,景区决定对全国医务人员实行免门票政策。

交通信息

香格里拉县客运站每日有三班发往三坝乡的班车,车费约24元,约3小时可到。节日期间会增开班车。

如果从香格里拉县城包车前往,往返车费约400元。

参考资料

1.仙人遗田白水台 拜纳西族圣地·墙根网

关键词:白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