隳(汉语汉字)

汉语汉字

隳是一个汉字,读音是huī,duò,是指毁坏城墙或山头;又如:隳堕(毁坏;动摇);怠惰。通“惰”。汉·贾谊《过秦论》和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中均有记载。

中文名

拼音

huī

部首

五笔

BDAN

仓颉

NBOP

郑码

YGOU

笔顺

フ丨一ノ一丨一丨フ一一ノ丶丨丶丶丶

笔画

17

释义

毁坏;崩毁

现代释义

基本解释

隳 huī ㄏㄨㄟˉ

毁坏;崩毁:「~人之城郭。」[1]

隳 duò ㄉㄨㄛˋ

古通「惰」,懒惰。

详细释义

隳 huī

〈动〉

1.毁坏城墙或山头;毁坏 [destroy wall or hill;destroy]

隳名城。——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又如:隳堕(毁坏;动摇);隳突(骚扰);隳圮(倾坍;倒塌);隳名(隐姓埋名)

3.怠惰。通「惰」[be lazy]。如:隳惰(懈怠);隳慢(怠惰;怠慢)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隳【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15画

《廣韻》許規切。俗隓字。《老子·道德經》故物或行或隨,或响或吹,或强或羸,或載或隳。《宋玉·高唐賦》長吏隳官。

又通作墮。《禮·月令》繼長增高,毋有壞墮。《釋文》墮亦作隳。

又《讀書通》與毀通。《荀子·富國篇》非將隳之也,說不免焉。《後漢·袁紹傳》所過毀突。《文選》作隳。[3]

参考资料

1.隳·新华字典

--2--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