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汉语汉字)

汉语汉字

册(拼音:cè)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像中有两道绳编的简册,本义是指书简。现代指装订好的纸质书。现代汉语中书的量词“册”,就是从它的本义引申而来。在古代还被专门用作皇帝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诏书。

中文名

拼音

部首

丿

五笔

MMGD

仓颉

BBM

郑码

QQA

笔顺

ノフノフ一

字级

一级(0290)

平水韵

入声十一陌

基本释义

●册

cè  ㄘㄜˋ

古代称编串好的竹简,现在指装潢好的纸本子:纪念~。花名~。画~。[2]

量词,指书籍:一~书。

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神仙的文书或封爵的诏书:~文(文体名,为册命、册书等诰命文字的一种。简称“册”)。~命。~封。

详细释义

册 cè

〈名〉

1.(象形。金文、小篆字形与甲骨文相似,象简册形。本义:书简。古代文书用竹简。编简名为册,后凡簿籍均可称“册”)

同本义

册,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者。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古文又从竹。——《说文》

经传多以策为之,字俗作筴

史乃册祝。——《书·金滕》

公归,乃纳册于金滕之匮中。

王命作册。——《书·洛诰》

有册有典。——《书·多士》

又如:名册;画册;纪念册;册书(史籍,史书,史册)

古时称编串好的许多竹简,如今指装订好的纸本子。如:册籍(名册);册历(亦作“历册”。账本)。

特指皇帝的诏书

祝册自京师至。——韩愈《南海神庙碑》

又如:册文(古代帝王祭祀时告天地神祇的文书);册书(古时君王施于臣下的文书。有祝册、玉册、立册、封册、哀册、赠册、谥册、赠谥册、祭册、赐册、免册等十一种)。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下】【册部】楚革切(cè)

符命①也。诸矦进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凡册之属皆从册。

笧,古文册从竹。

【注释】①符命:符信教命,写在简册之上。徐灝《说文段注笺》:“凡简书皆之册,不独诸侯进受於王也。此举其大者而言。符、册亦二事也。”

说文解字注

符命也。诸侯进受於王者也。者字依《韵会》补。尚书王命周公後作?逸诰、左传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矦为矦伯、王使刘定公赐齐侯命及三王世家策文皆是也。後人多假策为之。

象其札一长一短,谓五直有长短。

中有二编谓二横。

之形。蔡邕《独断》曰:策,简也。其制:长者一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长一短。两编下附。札,牒也,亦曰简。编,次简也。次简者,竹简长短相闲排比之。以绳横联之,上下各一道,一简容字无多。故必比次编之,乃容多字,聘礼记云百名以上书於策是也。一简可容书於简,每简一行而已。不及百名书於方,则合若干行书之。百名以上书於策,方即牍也。牍,书版也。简册,竹为之。牍,木为之。一册不容则絫册为之,国史册书盖如是。郑注礼云:策,简也。此浑言之,不分别耳。册字五直,象一长一短,象其意而已,且简之若干未可肊定也。蔡氏云:长者一尺,短者半之。此汉法如是。郑引《钩命决》云:易诗书礼乐春秋策皆长二尺四寸。孝经谦半之。一尺二寸。论语策八寸。尺二寸者三分居二。又谦焉。此古制也。见於聘礼、左传序正义者乖异不同。今订之如是。未知然否。郑注《尚书》云:三十字一简之文。服注左氏云:古文篆书一简八字。《汉志》:刘向以中古文挍今文《尚书》。古文简有二十五字者,有二十二字者,是简之长短不同而字数不同也。楚革切。十六部。

笧,古文?,从竹。《左传》:僃(同“备”)物典筴(同“策”)。《释文》:筴本又作册,亦作策,或作笧。按筴者,策之俗也。册者,正字也。策者,叚借字也。笧者,册之古文也。左氏述《春秋传》以古文,然则笧其是欤。

康熙字典

【子集下】【冂部】 ?·康熙笔画:6 ·部外笔画:4

古文:笧

《唐韵》楚革切。《集韵》《韵会》测革切。《正韵》:耻革切,音栅。《说文》:符命也。诸侯进受於王者也。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

又《玉篇》:立也,?也。

又《集韵》:通作策。《前汉·赵充国传》:全师保胜之?。

又《集韵》所晏切,音讪。本作栅,省作?,编竹木而为落也。[3]

韵书集成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韵系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入声

二十一麦

开口呼

次清

楚革切

tʃʰæk

集韵

入声

二十一麦

开口呼

次清

测革切

ʧʰɐk

中原音韵

入声作上声

皆来

穿

次清

ʈʂʼai

中州音韵

入声作上声

皆来

叶钗上声

洪武正韵

入声

七陌

穿

次清

耻格切

tʃ‘ək

分韵撮要

阴入

第三十二彭棒硬额

穿

参考资料

1.册·汉语字典

2.册·新华字典

3.册·汉典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