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木耳与木耳的区别,千万不要搞错了。
毛木耳又称粗木耳、白背木耳毛木耳子实体片大而粗,质地脆硬,纤维素多,吃起来口感不如黑木耳那样鲜美、滑润。毛木耳背面的绒毛较长,色泽较浅毛木耳子实体横切面有一个明显的髓层,而黑木耳没有。
常见的毛木耳菌种有781、台湾毛木耳等。
毛木耳的栽培方式以袋栽为主,与黑木耳栽培相同,以荫棚畦床栽培效果最佳。也可以袋装墙或叠堆两端出耳方式栽培。毛木耳栽培季节可在春秋两季进行,山区多于1~3月接种菌袋,5~6月出耳收成;低海拔、气温较高的地区一般9~11月接种菌袋,11月至翌年4月出耳。
毛木耳栽培的培养基配方、培养料的调配方法、菌袋的制作、灭菌、接种菌丝培养等均与黑木耳相同或相似。
毛木耳栽培出耳管理:目前大规模栽培毛木耳以墙式栽培为主。即毛木耳在室内培养菌丝50天左右后,在室内耳房或室外耳棚,将菌袋逐渐堆叠成菌墙两头出菇。具体做法是:每隔1.5米左右竖立两根竹竿,两根竹竿相隔20厘米,竹竿的一头插入地面,另一头固定在棚架上端横梁上。将栽培袋横卧在竖立的竹竿之间,每摆放一层放置2条厚0.5厘米、宽2~3厘米的竹篾,两竹篾平行放置,相隔10厘米左右。然后再在竹篾上排放第2层栽培袋。上下层栽培袋的袋口反向排放,并相对错开些,周而复始,排10~15层。放竹篾主要作用是防止栽培袋倒塌。
当耳芽大量形成后,用剪刀从塑料套环下剪掉,并用刀片在栽培袋的另一端划2~3个“十”字出耳口,使栽培袋两头出耳。通过喷雾加湿,使栽培场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90%。喷雾加湿的次数根据气候条件而定,晴天多喷,阴天少喷,雨天不喷。适当加强通风。每采收一批,停止喷雾3~5天,待新的耳芽形成后,再按前面的方法管理。
通常从耳芽出现至成熟需10~15天,可采收3~4批耳。
毛木耳与木耳的区别的最佳答案:
毛木耳又称粗木耳、白背木耳毛木耳子实体片大而粗,质地脆硬,纤维素多,吃起来口感不如黑木耳那样鲜美、滑润。毛木耳背面的绒毛较长,色泽较浅毛木耳子实体横切面有一个明显的髓层,而黑木耳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