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屣相迎(汉语成语)
倒屣相迎汉语成语
屣:鞋。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争于迎客,将鞋穿倒。形容热情欢迎宾客。出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中文名倒屣相迎
dào xǐ xiāng yíng
倒屣迎宾、倒屣而迎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褒义、谓语
释义
屣:鞋。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争于迎客,将鞋穿倒。形容热情欢迎宾客。
典故
典源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
典源译文
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认为他不同常人。当时蔡邕才学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权重,经常车马满巷,宾客满座。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蔡邕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非凡的才学,我比不上他。我家里的书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给他。”十七岁时,司徒征召为僚属,皇帝又下诏任命为黄门侍郎,由于长安局势动乱,都没有到任。后来王粲就到荆州去依附刘表;刘表因为王粲其貌不扬,身体瘦弱,行为又不拘小节,不很看重他。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热情欢迎宾客。
示例
皮日休《初夏即事寄鲁望》诗:“敲门若我访,倒屣欣逢迎。”
任昱《折桂令·同友人联句》曲:“既有当垆,毋劳倒屣,便可投辖。”
孔尚任《桃花扇·媚座》:“吾辈得施为,正好谈心花底;兰友瓜戚,门外不须倒屣。”
参考资料1.倒屣相迎的意思_倒屣相迎出处、造句·在线成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