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化煤(煤矿工程术语)
气化煤煤矿工程术语
气化煤是指煤在特定的设备内,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使煤中有机质与气化剂(如蒸汽、空气或氧气等)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固体煤转化为含有CO、H2、CH4等可燃气体和CO2、N2等非可燃气体的过程。煤炭气化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气化炉、气化剂、供给热量,三者缺一不可。
中文名气化煤
Gasification coal
CO、H2、CH4
CO2、N2
气化炉、气化剂、供给热量
煤矿工程
过程
气化过程发生的反应包括煤的热解、气化和燃烧反应。煤的热解是指煤从固相变为气、固、液三相产物的过程。煤的气化和燃烧反应则包括两种反应类型,即非均相气-固反应和均相的气相反应。
性质
不同的气化工艺对原料的性质要求不同,因此在选择气化煤工艺时,考虑气化用煤的特性及其影响极为重要。气化用煤的性质主要包括煤的反应性、粘结性、结渣性、热稳定性、机械强度、粒度组成以及水分、灰分和硫分含量等。
适用条件
多孔而松软的褐煤及厚度较大的烟煤较容易气化,薄煤层、含水分多的煤层和无烟煤较难气化。稳定而连续的煤层,顶底板的透气性小于煤层的透气性以及倾角超过35°的中厚煤层对气化更加有利。
发展方向
利用气化技术去回收报废矿井煤柱、边角煤是国内外气化的一个发展方向,为报废矿井转产提供机会,不仅经济效益可观,而且社会效益显著。
自1912年,英国化学家威廉·拉姆斯在都贺姆煤田首先进行了实验,并用煤气发电后,煤炭地下气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世界各国对煤炭地下气化均相当重视,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来发展和完善这一新型采煤技术。[1]
参考资料1.煤炭地下气化·知网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