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宗谱(清朝大型统谱)
《爱新觉罗宗谱》是清朝产生的一部大型统谱,共8册,即:星源吉庆、甲册、乙册、丙册、丁册、戊册、己册、庚册。《星源集庆》册为直系皇室册,甲、乙、丙、丁册为宗室册,戊、己、庚册为觉罗册。《爱新觉罗宗谱》原称《玉牒》。清初沿袭明制于顺治九年(1652年)设宗人府,掌皇族属籍,并纂修皇族谱系《玉牒》。
子孙排行字语(字辈)作为谱录的排列依据,融人在世系谱之中;一般族谱中的“告身(恩纶录)”,记的是家族受到皇家赏赐,爱新觉罗本系皇族,自然也就无所谓皇家的恩纶了;由于历代皇室编有专门的《圣训》,记述了历代祖先对子孙的训示,而《宗人府则例》,实际上是以国家立法形式出现的皇族“族规”,在《宗谱》中也就没有一般族谱中的“家训”部分;至于像科举、传记、墓图、着述这几部分,同样因皇家各有专门的书籍,在《宗谱》中也没有必要重复记述了。
中文名爱新觉罗宗谱
清朝
共8册
大型统谱
编纂历史
清朝最后一次修玉牒,是在光绪33年(1907年)。1915年,逊清廷又通知各地宗室、觉罗呈报户口,准备再次续修家族宗谱,没有了江山,要做这件事很不容易,一直拖到了1921年阴历6月,到次年的闰5月完成。
1935年,宗室熙洽在东北上书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请求续修爱新觉罗家族宗谱。次年8月,溥仪下了一道“圣旨”,修谱所需的费用,由“恩赐款”项中支用,不足部分由同族人捐助。这次修谱由朴厚、钟继、溥瀛、斌碹、今松乔、庆厚负责。除了汇总、普查资料外,充分利用各宗支的原修家谱。关内京津方面由载涛、载润负责,把各府家谱正本送到东北。同时,这次修谱还参照了1907年、1922年玉牒,实际上是历次玉牒的总汇。最后用铅字排印,精装为8大册。
首卷转录自《清朝通志》的“爱新觉罗源流”之外,只包括例言、世系图、世系谱(录)3部分,与普通的民间家谱略有不同。子孙排行字语(字辈)作为谱录的排列依据,融人在世系谱之中;一般族谱中的“告身(恩纶录)”,记的是家族受到皇家赏赐,爱新觉罗本系皇族,自然也就无所谓皇家的恩纶了;由于历代皇室编有专门的《圣训》,记述了历代祖先对子孙的训示,而《宗人府则例》,实际上是以国家立法形式出现的皇族“族规”,在《宗谱》中也就没有一般族谱中的“家训”部分;
至于像科举、传记、墓图、着述这几部分,同样因皇家各有专门的书籍,在《宗谱》中也没有必要重复记述了。
《宗谱》的首册是“星源吉庆”,为帝系图,以及历朝帝后大事,附录妃、嫔及皇子女。另外7册为世系表:甲册为文宗、宣宗、仁宗、高宗、世宗、圣祖、世祖、太宗位下世系子孙;乙、丙册为太祖位下世系子孙;丁册为显祖位下世系子孙;戊、己、庚册为景祖、兴祖位下世系子孙。
世系表中的内容,包括名字、生母姓氏、生卒年月日时、寿数、妻妾、子嗣、爵秩、封赠。不同于竖格玉牒,它没有关于女儿、女婿的记载。
参照原来玉牒的直格形式,这次修成的宗谱改为横格,布面封皮也统一用黄色。今有学苑出版社1998年影印本,分装28册,另索引2册、《星源吉庆》1册。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徐丽华主编.-(2002年),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影印本.—100册,
第42-63卷收录了爱新觉罗宗谱。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全一百册),第11-32册也有收录。
分册目录
学苑出版社1998年影印本31册分卷内容如下:
甲册
1-4:德宗景,穆宗毅,文宗显,宣宗成,仁宗睿,高宗纯,世宗宪,圣祖仁,世祖章,太宗文皇帝位下之子孙。
乙册
1-4: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一子贝勒褚英,第二子亲王代善,第三子镇国公阿拜之子孙。
丙册
1-4:太祖高皇帝位下第四子镇国将军汤古代,第五子莽古尔泰,第六子辅国公塔拜,第七子亲王阿巴泰,第九子镇国公巴布泰,第十子德格类,第十一子巴布海,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三子辅国公赖慕布,第十四子亲王多尔衮,第十五子亲王多铎,第十六子费扬果之子孙。
丁册
1-5: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二子贝勒穆尔哈齐,第三子亲王舒尔哈齐,第四子郡王雅尔哈齐,第五子贝勒巴雅喇之子孙。
5:玉牒之末:
太宗文皇帝位下第一子武肃亲王豪格之第五子温良郡王勐峨之第三子延信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一子广略贝勒褚英之第一子安平贝勒杜度之第六子追封怀愍贝子杜努文之第一子苏努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二子礼烈亲王代善之第一子克勤郡王岳托支下奉恩将军兴瑞之第一子全亮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二子礼烈亲王代善之第二子硕托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二礼烈亲王代善之第二子颖毅亲王萨哈廉之第一子阿达礼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六子辅国厚公塔拜之第二子额克亲之第六子额尔济图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七子饶余敏亲王阿巴泰之第四子安郡王岳乐之第十九子务尔占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五子莽古尔泰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十子德格类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十六子费扬果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一子阿尔通阿第一子舒尔赫宜此支降为觉罗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二子已革贝勒阿敏支下塞胡之第二子拉哈礼此支降为红带
子[此支宗谱未记载,记载对象为春宜位下福成阿,道光年间黜宗室]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二子已革贝勒阿敏第二子爱度礼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六子郑献亲王济尔哈朗支下扬桑阿第一子务能义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九子脑岱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五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第四子巩阿岱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五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第五子锡翰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五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第八子德玛护此支降为红带子。
戌册
1-2:景祖翼皇帝位下第一子武功郡王礼敦巴图鲁,第二子多罗慧哲郡王额尔衮,第三子多罗宣献郡王斋堪,第五子多罗恪恭贝勒塔察篇古之子孙。
2-3:兴祖直皇帝位下第一子德世库第一子素赫臣,第二子谭图,第三子尼扬古之子孙。
3:兴祖直皇帝位下第二子刘阐第一子陆虎臣,第二子玛英格,第三子门图之子孙。
己册
1-5:兴祖直皇帝位下第三子索长阿第一子履泰,第二子务泰,第三子绰奇阿注库,第四子龙敦,第五子飞永敦之子孙。
庚册
1-3:兴祖直皇帝位下第五子包郎阿第一子隋痕,第二子巴孙巴图鲁,第三子对秦,第四子郎腾之子孙。
3:兴祖直皇帝位下第六子宝实第一子康嘉,第二子阿哈纳,第三子阿笃齐,第四子多罗郭齐之子孙。
索引1-2:爱新觉罗·常林主编。
付录:星源吉庆
皇室辈分
爱新觉罗家族,生子取名成了一件复杂的事情,不过这也仅限于近支宗室。至于远支宗室和觉罗,相对较少受到束缚。
在《爱新觉罗宗谱》中,乳名和小名随处可见。像小明、小喜、小群、小桂、小柱、小贝、筱鹤;大力、大喜、大林子以及落柱、老疙瘩、老生打。人名中的数字,多数反映的是排行,如小四、小五、小九、二小、二福、二锁、二喜、二秀;二庆、二肥、二胖、二铁、三锁、三福、三秀、三宝、三泰、三德、三寿、三珠、四保、五福、五全、五德、五龄阿、八宝、九龄。希望生女儿,就干脆给男孩起名叫二凤、芯莲、牛妞。
有些名字,反映出长辈对子女夭折的忧虑,如钉铸、铁锁、所林、拴柱、留住、保住。还有如汉人叫“狗剩”的,是想过往的妖精对这条小命不屑一顾。希望孩子长大结实、勇猛、有福气,就叫石头、石柱、铁山、铁柱、虎哥、顺哥、远福。
在远支宗室和觉罗中,使用数字取名也是一个特点。多以孩子出生之时家中老人的年岁来取名,如五十九、六十八、七十二、八十三,反映了人们延年益寿的愿望。同时,这种方法无需高深的文化,简便易行,琅琅上口。在《宗谱》中这类名字在300个以上,从五十起,一直到九十,九十以上较少。这些人也多数是无爵无职的,即使有爵职,爵不过奉恩将军,职不过参领、佐领。
入关前,爱新觉罗家族按满族习惯,从名字上分不出辈分。入关以后,康熙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给子孙取名也采用辈分字。他生有35子,除夭折的11子外,24个儿子一律使用“胤”字作辈分字,还规定儿辈为“胤”字辈,孙辈为“弘”。字辈,曾孙为“永”字辈。
1722年,按照避讳的规矩,雍正帝的那些兄弟,再用“胤”字作辈分字就不合适了,于是一律改为了“允”字。惟一的例外是,后来怡亲王允祥病逝,雍正帝说他“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所以,特地恢复他的名上的“胤”字。
乾隆年间,皇六子永瑢画了一幅《岁朝图》,进呈给孝圣皇后,乾隆帝的题诗中有“永绵亦载奉慈娱”一句。后来,他取其中的“永绵亦(奕)载”4字为近支宗室的字辈。1776年,又规定以后皇嗣取名,永、绵二字改用颙、旻,而别的人仍用永、绵作字辈。
1825年,从大臣选出的10个字中,道光帝钦定了“溥毓恒启”4字,作为“载”字以下的字辈。1857年,咸丰帝又续拟了“”4字,作为“启”字以下的字辈。
清朝宗室的字辈,前后计有14字: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如果以努尔哈赤为第1代的话,那么皇太极是第2代,福临是第3代,玄烨是第4代,以后玄烨这一支系,胤(允)字辈是第5代,弘字辈是第6代,永(颙)字辈是第7代,绵(旻)字辈是第8代,奕字辈是第9代,载字辈是第10代,溥字辈是第11代,毓字辈是第12代,恒字辈是第13代,启字辈是第14代,焘字辈是第15代,闿字辈是第16代,增字辈是第17代,祺字辈是第18代。
1937年,溥仪又增:
“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12字,作为“祺”字以下的字辈。
那些支派较远的宗室,往往也有自己的字辈。如豫亲王保泰的后人,“载”字辈改用“常”字,“溥毓恒启”字辈,分别用“松柏清国”4字。
在宗室中,皇帝亲兄弟的子孙出生后,要奏请皇帝来取名。还有奉旨改名的,如清高宗第七子爱新觉罗·永琮出生时,清高宗将同名的庄亲王爱新觉罗·允禄孙改名为爱新觉罗·永瑺。至于对废宗室的改名,则具有惩罚的意味。雍正帝下旨八弟允禩改为“阿其那”(意为"俎上之鱼”,即砧板上的鱼,比喻任人宰割),九弟允禟改为“塞思黑”(意为“讨厌鬼”),胤禩的儿子弘旺改为菩萨保。对原废太子允礽的儿子弘皙,乾隆帝把他开除宗籍,还改名为四十六。
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族失去了统治民族的地位,爱新觉罗家族的特殊地位动摇了。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形势下,民国初年出现了满人改姓易族的现象。老舍、侯宝林等都改成了汉族。
旗籍分布
清朝各帝皇子其子孙(除去死后无嗣的)所在的旗籍分布为:
显祖塔克世系:
正蓝旗:穆尔哈齐子孙;
镶蓝旗:舒尔哈齐子孙;
镶黄旗:巴雅喇第二子拜音图子孙,第四子巩阿岱子孙;
镶白旗:巴雅喇第六子济玛护子孙。
太祖努尔哈赤的子孙:
镶红旗:褚英子孙、代善第二子岳讬子孙、阿济格子孙;
正红旗:代善子孙(除岳讬一支外);
正蓝旗:阿拜子孙、阿巴泰子孙、赖慕布子孙、多尔衮子孙、多铎子孙;
正白旗:汤古代子孙、塔拜子孙;
正黄旗:巴布泰子孙;
太宗皇太极系:
镶白旗:豪格子孙;
正黄旗:叶布舒子孙;
镶红旗:硕塞子孙;
正黄旗:高塞子孙;
镶黄旗:常舒子孙、韬塞子孙。
世祖福临系:
镶白旗:福全子孙;
正蓝旗:常宁子孙。
圣祖玄烨系:
镶蓝旗:允禔、允礽、允祉、允禵、允禧;
镶白旗:允祺、允佑、允祹、允祁;
正蓝旗:允祀、允禟、允祥、允祎、允祜;
正红旗:允礻我、允禑、允礼。
世宗胤禛系:
正蓝旗:弘昼。
高宗弘历系:
正蓝旗:永璜。
镶红旗:永璋、永琪;
镶白旗:永璇;
正红旗:永瑆、永璂;
镶蓝旗:永璘。
仁宗颙琰系:
镶白旗:绵恺;
镶红旗:绵忻;
镶蓝旗:绵愉。
宣宗旻宁系:
镶红旗:奕纬;
镶蓝旗:奕䜣;
镶白旗:奕譞;
正红旗:奕詥;
正蓝旗:奕譓。
参考资料1.爱新觉罗氏家谱·族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