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评价(评价方式)
人们在实践中对客体可能具有的价值、实践改造客体后的意义、成果等进行科学的评价,是一种不同于认识事物客观属性的特殊形式的认识,可以称之为评价性认识(价值评价)。价值评价是主体在对客体属性、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
中文名价值评价
Value evaluation
充分考虑“仓廪实”、“衣食足”
可以称之为评价性认识
评价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把主体
简介
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只能产生功利性的价值观。虽然“是”不等于“应该”,它本身却蕴含了“应该”的维度。为了使价值与评价进入良性循环,我们更应当关注“价值评价”与“价值创造”的统一。努力以正价值主导负价值,变垂直式的价值向度为多向多维的价值向度。充分考虑“仓廪实”、“衣食足”之后,人们的精神需要和容易滋生的问题。
认识
评价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把主体及其需要的尺度引进认识中,它根据主体的利益、主体的价值需求来评判客体。这种评判不是辨别对象“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而是判明客体对主体是有害还是有利,是好还是坏,有价值还是无价值,以及价值是大还是小。评价性认识属于观念性的认识活动,但它又不同于对客体本身属性、结构、本质、规律的认识,即不同于一般的事实性的认识。如果说在事实性认识中,主体的追求是获得对客体的本来面目的认识,那么,在评价性认识中,主体的追求则是要获得对客体应然性的认识。
体系
基本任务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需要员工全力创造价值,比如:实现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技能,认同公司的价值观等等;个人价值最大化则需要给员工合理分配价值,比如:发放工资奖金,表扬认可,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乃至给员工配售股权/期权等等。员工分配价值的依据是他所创造的价值,这就涉及到如何对员工创造的价值或价值创造的要素进行评价。对于企业来说,只有解决好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这一条价值链的连接和平衡,才能促使员工有持续的动力去创造价值,换言之,才能构筑员工的动力机制。可以说,全力创造价值、科学评价价值、合理分配价值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主线。
关键业绩指标考核
指的是考核员工的工作是否达到某一职务所要求的关键业绩指标。对员工进行关键业绩指标考核的基础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关键业绩指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个人目标、部门目标与公司目标之间保持高度一致。也就是说,企业先要根据不同时期的战略目标和管理重点制订出某一段时期(如某一年度)的关键业绩指标系统。这一指标系统的确立决不是某个领导人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经过对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及重点业务进行分析、研究后确定关键业绩指标的项目,进而确定这些项目的测量标准
二者关系
价值离不开人的感觉和意识的感受、判断、赏析即评价,并正是经由鉴赏与评价,价值才成为“现实的 ”价值,即显现于、实现于人的生活的价值。美属于有美感的眼睛,音乐属于有音乐感的耳朵。对象的意义总是以人们感觉和意识的能力为限。这不是主张“主观” 价值论,而是说价值表征着人们与其对象之间的契合、共鸣、交融的关系,而评价则是对这种“关系”的感知与显示。一些重要的价值或一些将来大放光彩的价值,许多人却不看重或看不懂,这是常有的现象。当我们基于这些现象强调价值是客观的、评价是主观的时候,我们其实是站在社会“总体”的立场和历史“前进”的向度上,力求让人们的感觉和意识超出短浅的狭隘的视野,能够通达和把握这些价值。
评价概念
第一,评价的过程是一个对评价对象的判断过程;第二,评价的过程是一个综合计算、观察和咨询等方法的一个复合分析过程。由此可见,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本质上是一个判断的处理过程。Bloom将评价作为人类思考和认知过程的等级结构模型中最基本的因素。根据他的模型,在人类认知处理过程的模型中,评价和思考是最为复杂的两项认知活动。他认为:“评价就是对一定的想法(ideas)、方法(methods)和材料(material)等做出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一个运用标准(criteria)对事物的准确性、实效性、经济性以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的过程。
价值本质
本性说
这种观点认为,我们赖以生活的价值是天生的,像包括真、善、美在内的人类的古老价值,以及后来的愉快、正义和欢乐等价值,都是人类本性固有的,是人的生物性质的一部分,是本能的而非后天获得的。
情感说
这种观点认为,价值的源泉在于情感:当合理性遭遇它的限度,对开明的理性的求助不再帮助我们时,那么思维的对位型式即情感可以帮助。情感是通过我们的感觉释放的,它帮助我们感知世界和辨认价值。这里提及的价值是不能测量或计算的价值,只能通过感觉经验或感知领会,例如美的价值。
抽象说
这种观点认为,价值是抽象的信念、理想、规范、标准、关系、倾向、爱好、选择等等,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时时、处处起作用,指导人的思想,支配人的行动,评价某一事物就是来源于并反映了抽象的理想价值。
奥妙说
这种观点认为,价值是一个深奥的、微妙的概念,包容量大且含义模糊,其内涵和外延难以把握,其精神实质难以领悟。价值决不是实在,既不是物理的实在,也不是心理的实在。价值的实质在于它的有效性,而不在于它的实际的事实性。价值的最后基础在于人类的自许,在于人类对世界的冀望,在于人类对人性(包括理性和情感)的祈愿。
关系说
这种观点认为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表示客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文德尔班把价值当作是一种联系和关系,并认为是诸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而不是专指人类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和关系,即任何有联系的事物之间都可能存在价值,这样价值就成了联系和关系的代名词,从而混淆了主体与客体的本质区别。
参考资料1.真理及价值·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