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树叶(壳斗科植物蒙古栎的叶)

柞树叶壳斗科植物蒙古栎的叶

为壳斗科植物蒙古栎的叶。生于生于海肱200-2100m的山坡向阳干燥处的疏林中,常与辽东栎、杨、桦等混生,有时成纯林。落叶乔木,高达30m。树皮暗灰色,纵深裂;幼枝平滑具棱,无毛,紫褐色。

叶互生,多集生于小枝顶端;叶柄长2-5mm,无毛;叶片例卵形至长椭圆状例卵形,长7-19cm,宽4-1O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窄圆形或耳形,边缘具7-10对深波状钝牙齿,幼时沿叶脉有毛,老时变无毛,侧脉7-11对。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壳斗目

壳斗科

栎属

蒙古栎

分布区域

中国东北、华北、西北

中文学名

柞树叶

2,农家肥5kg/667m2,硫酸亚铁4kg/667m2,辛硫磷2.5kg/667m2。施好肥与消毒液4~5d后,可整理作床。

作床一般高20cm、宽1.1cm、步道40cm。根据地径、苗高和出苗量,播种量约130~200kg/667m2,床面幅为1m,播种后复土4cm进行镇压。也可采用点播种植,播种前浇足底水,株行距8cm×10cm,深度5~6cm,点播量约100~130kg/667m2,每穴放1粒种子,种脐向下,复土4~5cm镇压;如果是需要越冬的种子,在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要用树叶和草复盖床面,厚度约为5cm,然后再在上面复盖2cm土作为冬季防寒处理。第2年春季温度达到10℃以上可去掉复盖层。

田间管理

浇水因蒙古栎的种实较大,复土较厚,需保持地表下1cm处土壤湿润,但不可天天浇水,否则容易造成顶土困难或种子腐烂。幼苗真叶出土达4片时,切断主根促进须根生长,留主根长6cm左右,然后填土踏实并浇水,7d内须浇灌3次,每次浇透,连续14d。蒙古栎虽然根系发达,抗旱能力较强,但是由于叶片较大,蒸发旺盛,所以在幼果膨大期间,需要大量浇灌,以确保生长发育的水分需求。以后可根据土质、降雨量、气候等条件适时浇水。大风过后要及时检查地表裂缝,及时扶踩、浇水。

间苗修整树苗进入高生长速生期后,要根据土壤肥力、苗木生长状况去除病苗、弱苗,疏散密苗,栽植补苗,留苗密度约60~80株/m2。间苗和补苗后要灌水,以防漏风吹伤苗根。为防止杂草抢夺营养,阻碍树苗生长,进入6月后要每月进行杂草铲除,持续3个月。同时要适时进行松土,松土深度为2~5cm。

光照防护因蒙古栎属于短日照作物,适宜中等强度的光照条件,每天12h以内的短日照条件有利于雌花提早形成及数目增加,并且节位降低。晚春和夏季过强的光照会引起植株萎蔫和发生病毒病,影响生长发育。

追肥蒙古栎苗木当年会有3次生长期,为增加地力、补充苗木所需营养,应追肥2次,每次追肥可配合除草一起进行。6月中下旬第1次封顶后进行追肥,喷洒硝酸铵溶液5g/m2;7月中下旬苗木第2次封顶后进行追肥,喷洒硝铵溶液7g/m2

树形修整蒙古栎长到2m后,要对其进行整形造型。因蒙古栎树身高大,所以要立支柱,用3根4~5cm粗的叉杆支住树干防止风大造成折损。为使蒙古栎林保持美观,可统一支架的高度、材料、形式,并对树形进行修剪,保证姿态优美、整齐一致,给人一种视觉美观。

临床作用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将柞树叶制成50%的煎液,每次100毫升,日服3次,7~10天为一疗程。可连服二个疗程。亦可用25%煎液100毫升行保留灌肠,每晚睡前1次。临床观察181例,一疗程的治愈率为69~74.7%,累计一、二疗程的治愈率在85%以上。[1]

据100例的观察统计,平均2.1天退热,腹痛、里急后重平均3.4天和3.5天消失,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4.1天和4.4天;大便培养在36例阳性病人中,有20例于3天内转阴,其余均至第6天转为阴性。1月后曾追踪观察23例,结果有3例复发。治程中未见毒性反应及副作用。观察中曾以磺胺脒治疗组作为对照,结果以柞树叶组的疗效较优。

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于6~8月采摘鲜嫩的柞树叶,阴干后碾成极细粉末,用文火炒焦,供口服。1周岁内每次0.5克,1周岁以上每次0.75~1克,每日3~4次。治疗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100例,结果97例痊愈,3例无效(均合并营养不良)。治程最短1日,最长10日;其中1~3日内治愈者占38%,4~5日内治愈者占39%。服后无不良反应。

参考资料

1.柞树叶·中药大全

关键词:柞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