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李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李零,男,1948年6月12日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祖籍山西武乡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字学家,研究方向为简帛文献与学术源流,《孙子兵法》研究,中国方术研究,《左传》,中国古代文明史,海外汉学研究,中国古代兵法,被人称为从专业领域“开小差”的历史学者。其随笔集《马放南山》、《花间一壶酒》,著有《中国方术正考》、《中国方术续考》、《十三篇综合研究》、《兵以诈立》、《简帛古考与学术源流》、《入山与出塞》、《铄古铸今》、《放虎归山》等。2016年4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新入选的华人院士。

中文名

李零

国籍

中国

籍贯

山西武乡县

职业

教授,院士

出生地

河北省 邢台市

性别

出生年月

1948年6月12日

代表作品

《马放南山》、《花间一壶酒》

目录一

《包山楚简研究(文书类)》,《李零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包山楚简研究(占卜类)》,《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一辑,[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参加“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几点感想》,“简帛研究”网站2001年1月。

《〈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补正》,《古文字研究》第二十辑,[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长台关楚简〈申徒狄〉研究》,“简帛研究”网站2001年1月。

《从简帛发现看古书的体例和分类》,《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第1期。

《“车马”与“大车”(跋师同鼎)》,《李零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出土发现与古书年代的再认识》,《李零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目录二

《楚帛书的再认识》,《李零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楚公逆鎛》,《江汉考古》1983年第2期。

《楚国铜器铭文编年汇释》,《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辑,[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楚国族源、世系的文字学证明》,《李零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楚景平王与古多字谥——重读“秦王卑命”钟铭文》,《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第6期。

《“楚叔之孙倗”究竟是谁》,《中原文物》1981年第4期。

《楚陵君三器》,《文物》1980年第8期(与刘雨合作)。

《春秋秦器试探》,《考古》1979年第6期。

《道家与“帛书”》,《李零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道家与中国古代的“现代化”》,《李零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读〈楚系简帛文字编〉》,《出土文献研究》第五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

《读几种出土发现的选择类古书》,李学勤、谢桂华主编:《简帛研究》(第三辑),[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读九店楚简》,《考古学报》1999年第2期。

《读银雀山汉简〈三十时〉》, 《简帛研究》(第二辑),李学勤主编,[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年。

目录三

《古文字杂识(两篇)》,《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

《古文字杂识(六篇)》,《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辑,[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古文字杂识(五则)》,《国学研究》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关于银雀山简本〈孙子〉研究的商榷》,《文史》第7辑。

《郭店楚简校读记》,《道家文化研究》第17辑(“郭店楚简”专号),[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

《郭店楚简研究中的两个问题——美国达慕思学院郭店楚简〈老子〉国际学术讨论会感想》,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编:《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考古发现与神话传说》,《李零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考古发现与神话传说》,《学人》第五辑。

目录四

《论东周时期的楚国典型铜器群》,《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辑,[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论秦田阡陌制度的复原及其形成线索》,《李零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马王堆汉墓“神祇图”应属辟兵图》,《考古》1991年第10期。

《平山三器与中山国史的若干问题(草稿)》,《李零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三闾大夫”考——兼论楚国公族的兴衰》,“简帛研究”网站2001年1月。

《〈商君书〉中的土地人口政策与爵制》,《李零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释“利津 ”和战国人名中的 与 》,《出土文献研究》续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说“黄老”》,《李零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说匮》,《文物天地》1996年第5期。

《文字破译方法的历史思考》,《李零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西周金文中的土地制度》,《李零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西周金文中的职官系统》,《李零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银雀山简本〈孙子〉校读举例》,《中华文史论丛》1981年第4期,第229-313页。

《再论淅川下寺楚墓——读〈淅川下寺楚墓〉》,《文物》1996年第1期。

《战国鸟书箴铭带钩考释》,《李零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目录五

《中国古代居民组织的两大类型及其不同来源》,《李零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中国史学现状的反省》,《李零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花间一壶酒》,同心出版社,2005年。

《<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

《兵以诈立:我读〈孙子〉》,中华书局,2006 年11月。

《中国方术正考》《中国方术续考》,中华书局,2006年。

《丧家狗:我读论语》,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铄古铸今:考古发现和复古艺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

《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 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 。

《孙子译注》,中华书局,2007年。

《放虎归山》,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中华书局,2008年。

论文

1、旧中国鸟书箴铭带钩考释,《古文字研究》第8辑,1983;2、出土发现与古书年代的再认识,《九州学刊》第3卷1期,1988;

3、式与中国古代的字符模式,《中日文化》第4期,1991;

4、马王堆房中书研究,《文史》35辑,1992;

5、楚景平王与古文字溢,《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

藏书

中国兵书名著今译/韩勃编;李零编.--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7.--1021P(E892/92.9.17中文图书第一外借)

司马法译注/李零 译注.--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6.--78P.--(中国兵家经典译注丛书)(E892.31/93.4.8中文图书第一外借)

《孙子》古本研究/李零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327页.--(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研究丛刊;4)(E892.25/96.3.14中文图书第一外借)

放虎归山/李零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217页.--(书趣文丛.第四辑;3)(I267/97.2.102中文图书第一外借)

吴孙子发微/李零著.--北京:中华书局,1997.--245页.--(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98/E892.25/98.9.3中文图书第一外借、中文图书第二外借)

李零自选集/李零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18页.--(跨世纪学人文存)(99/K220.7/L202中文图书第一外借、中文图书第二外借)

新编全本季木藏陶/周进集藏;周绍良整理;李零分类考释.--北京:中华书局,1998.--18,389,13页(99/K877.93/Z775中文图书第一外借、中文图书第二外借)

《孙子》古本研究/李零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0,327页.--(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研究丛刊;4)(2000/E892.25/L202中文图书第一外借、中文图书第二外借)

中国方术考:修订本/李零著.--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11,544页(2000/B992/L202中文图书第一外借、中文图书第二外借)

中国方术续考/李零著.--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479页(2001/B992/L202中文图书第一外借、中文图书第二外借)

中国方术概观.星命卷/李零主编.--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6.--518页(95/B992/12中文社科图书第一阅览室)

中国方术概观.式法卷/李零主编.--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6.--2册(755页)(2000/B992/L202中文社科图书第一阅览室)

中国方术概观.杂术卷/李零主编;李申,杨素香校点.--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5.--488页(95/B992/12/:2中文社科图书第一阅览室)

中国方术概观.选择卷/李零主编.--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2册(937页)(96/B992/15/:中文社科图书第一阅览室)

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李零著.--北京:中华书局,1985.--157页(87/K877.94/13保存本、基藏库)

新注新译兵家宝鉴/李零等译注.--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4.--924页(E892/45保存本、基藏库)

中国古代房内考: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荷)高罗佩(VanGulik,R.H.)著;李零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1.--558页(92/K892.22/5保存本、基藏库)

2007年5月,李零小组在豆瓣成立。

人物经典语录

1·’出国之前以为,世界之大,只有中国;出国以后才知道,世界之大,没有中国” 2·当一个国家,自己作践自己的国民,连倭寇都不如,你还怎么让他们爱自己的国家?是时,官与寇,满与汉,势若水火,两害相权取其轻,什么是更轻? 中国的百姓别无选择,又必须选择:附官则寇杀之,投寇则官杀之,降满则汉杀之,保明则满杀之。 现实的合理性是如此残酷,人们的选择是如此对立:每种选择都是为了活命,每种选择都是无所逃死。 我最恨这种选择,不是观点不鲜明,不是立场不坚决。 3·古人说,“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第三十章)。大战之后,尸体腐烂,导致瘟疫蔓延,会引起更多死亡,这是战争的继续。1347年,蒙古人围攻克里米亚的卡法,曾将鼠疫患者的尸体投进热那亚人的城墙,热那亚人将细菌带回欧洲,造成鼠疫蔓延,就是一次细菌战。战争和疾病有不解之缘。[1]

评价

蒋庆和康晓光的议论也披露出来。蒋庆批评李零“玩世不恭,轻侮圣贤”,康晓光更直接骂李零“不是一个好鸟……这本书就是垃圾”。[2]

读李零的书,会发现他博涉众域而无玩味之意,语调轻松,神情却严肃,时时透露出一种“在野”的学术雄心,这雄心便是跳出古往今来“时装化的历史观”(即“什么都吃后悔药,什么都倒霉看反面”的历史观)。他写杂文的目的,正是为了跳进跳出,用历史的眼光看生活,从生活中找历史,从而“打通历史”。正如他所说,“通俗史喜欢比附古今,但我希望的是穿透古今。穿透的关键,是取旁观态度,没有这种态度,不能超越自我。”只有旁观,才能正视,只有正视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正视西方现代文化,才能获得与世界正常对话的能力。

参考资料

1.经典语录·名言通

2.出处·新闻中心

关键词: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