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第(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

周士第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

周士第(1900.9.9—1979.6.30),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人。192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第1营营长、团参谋长、代理团长、团长,第25师师长,八路军第120师参谋长,晋西北军区参谋长,晋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1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司令员等职。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百团大战,指挥晋北战役,协助徐向前指挥晋中战役、太原战役,参与指挥扶郿战役和秦岭战役,连续解放汉中、广元、剑阁、江油、绵阳等40多座县城,参与指挥抗美援朝战争防空作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9年6月30日于北京病逝,享年79岁。

中文名

周士第

外文名

Zhoushidi

别名

周力行、周平、周士悌、周士弟

国籍

中国

民族

籍贯

海南省琼海市

出生日期

1900年9月9日

逝世日期

毕业院校

黄埔军校第一期

职务

军人

代表作品

《周士第回忆录》

出生地

海南省琼海市中原镇新昌村

主要成就

参加支援广东农民运动、支援省港大罢工、平定军阀叛乱、指挥了汀洒桥、贺胜桥、攻克武昌等战斗

参加和指挥了晋北、晋中、太原、扶眉、秦岭、解放西南等战役

参加组建防空军

政党

中国共产党

军 衔

 上将

早年经历

1900年9月9日,周士第出生于广东海南岛乐会(今海南琼海)新昌村。7岁时读私塾,后入乐会县高等小学和琼崖中学。五四运动中被选为琼崖学生联合会干事,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

黄埔军校一期学习时的周士第

1900年9月9日生,广东省乐会(今海南省琼海)县新昌村人。又名周力行、周平、周士悌、周士弟。

1907年读私塾,1911年考入乐会县乌皮小学,后转入县立高等小学读书。

1914年考入府城琼崖中学。

1915年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当学徒1年。

1920年琼崖中学毕业。

1921年任小学教员。

1923年6月参加中共外围组织“新琼崖评论社”,出版《新琼崖评论》。

大革命时期

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1月任孙中山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见习官。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2月任铁甲车队副队长,6月任队长。同年4月兼任广州革命政府航空局“飞机掩护队”队长。参加支援广东农民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平定商团及军阀叛乱的斗争。同年底以铁甲车队为基础组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12月任该团第1营营长。

1926年5月任独立团参谋长,10月任代理团长。在北伐战争中参与指挥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斗,屡立战功。1926年底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团长。

土地革命

1927年8月率部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二十五师师长。起义后率部南征广东。三河坝战斗失利后,1928年至1933年辗转活动于中国香港、广州、上海、南京、西安等地,继续从事反蒋抗日革命活动。

1934年2月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任红军大学军事教员。10月参加长征,任“上干队”(红军大学改名)指挥科科长。1935年7月任上干队队长。同年11月至1936年5月任红十五军团参谋长,协助指挥直罗镇战斗。

1936年1月兼任红军东征河口渡河司令员。同年8月至1937年1月任保安红军大学第二科科长(也称第二大队队长)。1936年12月至1937年8月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兼第二军团参谋长。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至1940年11月任八路军第一二零师参谋长。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士第任八路军第120师参谋长,随部开赴晋西北,在雁门关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39年2月兼任冀中区总指挥部参谋长、冀中军政委员会委员。8月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

1940年10月任晋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同年11月至1942年8月任八路军第一二零师暨晋西北军区参谋长、军区交通司令员。

1941年7月至1943年9月兼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校长、抗大七分校陆军中学校长(至1943年5月)。

1942年5月至1948年夏任中共晋绥分局委员。1942年10月至1943年10月任八路军第一二零师暨晋绥军区参谋长,1943年10月至1945年8月任副司令员。1942年9月起任八路军第一二零师军政委员会委员。

1944年2月任晋绥分局对敌斗争委员会副书记、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协助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转战于山西、河北、绥远广大地区。

1945年4月至6月出席中共七大,任晋绥代表团副主任、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同年8月至1948年3月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1947年11月至1948年7月任晋绥军区党委书记。

1946年6月至11月兼任晋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同年8月至1948年3月任晋绥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党委书记,1948年3月至9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党委书记。1947年9月至1948年夏兼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城工部副部长。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初期,周士第兼任晋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晋北战役。

1948年5月至1949年2月任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中共第一兵团前线委员会副书记(1948年7月起)。

1949年2月至4月任华北军区第十八兵团副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第十八兵团前线委员会副书记。3月任太原前线指挥部副司令员、中共太原前线总前委第二副书记。4月任中共太原前线总前委常委、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同年5月至1950年2月任第一野战军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49年8月至9月任西北局委员、第一野战军党委常务委员。参加和指挥晋北、晋中、太原、扶眉、秦岭、解放西南等战役。10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第一野战军党委常务委员、西北军区党委常委。同年11月至1954年12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员。1949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兼成都市市长。

建国之后

1950年1月至4月任中共川西区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同年2月至4月任川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至1950年10月)。同年6月至1953年3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0年6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出席盟国对日管制委员会中国代表团团长。8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席联合国第五届大会代表。同年10月至1955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司令员。

1951年1月任中共防空部队临时委员会书记,1955年3月任党委书记。

1953年2月至3月任军委防空军司令员。同年4月至1958年12月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1956年4月至1958年12月任党委委员,1955年5月至1957年5月兼军外训练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中共八大代表。

1962年9月至1966年5月任中共中央第八届监察委员会委员。

1978年2月任解放军总参谋部顾问。

1979年6月3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着有《周士第回忆录》

一级八一勋章周士第周士第

主要影响

深圳救围

1925年6月,周士第率领铁甲车队在深圳抗击十倍于己的陈炯明部,被三面包围。周士第身上七处负伤,仍带队边打边走,终于冲出重围。回师广州后,民众自发组织盛大慰劳活动。毛泽东当时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时,高度评价“铁甲车队”的英勇斗争精神。

北伐先锋

1926年5月,周士第率领北伐先遣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叶挺独立团)第一营当先锋,打头阵,飞兵平江,突袭汀泗桥,攻占贺胜桥,激战武昌城。1926年10月10日,周士第指挥独立团凭着拼死一战的精神,用架设云梯的办法硬是在通湘门取得了突破,他们首先攻占蛇山,迫使武昌守军停止抵抗,3万守军缴械投降,独立团仅牺牲官兵191人。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前,周士第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25师第73团,驻扎在江西九江。南昌起义时,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参加起义的部队有七十三团全部、七十五团三个营,七十四团重机枪连。1927年8月1日,周士第率七十三团行至德安车站以北时,第四军军长张发奎、第二十五师师长李汉魂等人带卫队营乘火车追来,遭到七十三团的猛烈射击。张发奎、李汉魂等跳车逃跑,卫队营全部被周士第七十三团缴了枪,一部分士兵和一些下级军官参加了起义军。

华北抗战

1937年10月中旬,八路军第一二O师第七一六团在雁门关两次伏击日军,歼其500余人。在战斗中,周士第曾率一个骑兵连,袭击宁武县城,歼日军一部。10月18日至21日,周士第协助贺龙、关向应指挥所部张宗逊旅和陈伯钧旅,在敌后采取袭击、伏击等灵活的游击战术,对日军大同至忻口的后方补给线上广武、雁门关及阳明堡等地,连续进行了20余次战斗,共歼灭日军1200余人,击毁汽车数十辆,使进攻忻口的日军粮、弹、油供应濒于断绝,有效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1938年2月起,周士第协助贺龙、关向应指挥第一二O师为配合友军部队反攻太原,担任切断同蒲路北段任务。在忻口、东社地区激战10多天,攻克平社、麻会、关城镇等7处据点,歼日军800余人。随后,于3月7日至4月1日,粉碎了日军对晋西北的5路围攻,歼其1500余人,收复岢岚、五寨、保德、河曲、宁武等7座县城。

解放太原

解放太原战役,周士第在徐向前病重期间承担太原前线全面军事指挥。1949年4月20日,周士第指挥前线部队发起总攻,22日扫清太原外围,24日攻克太原,全歼太原国民党守军8.9万余人,生擒国民党第八集团军司令孙楚、国民党第十三集团军司令兼太原守备司令王靖国、晋绥署中将第10总队总队长今村、少将炮兵顾问岩田等。

防空功业

1950年10月19日,周士第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司令员。周士第将各大城市担负防空任务的部队组建起来,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在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防空部队与美空军共作战10038次,击落美机413架,击伤1559架。朝鲜战争结束后,周士第的工作重心立即转入了国内防空建设。至1953年7月,防空部队拥有2个高射炮师,3个高射炮团,8个独立高射炮营,4个探照灯团,1个雷达团,8个雷达营,17个对空监视团,建立了高级防空学校、高射炮学校、防空学校、雷达学校、技术学校等5所学校,培训总人数10余万人。

主要作品

《故乡》《故园》《海南岛》《一个兵》

文章

《把敌人挤出去》(《星火燎原》丛书)《晋中平原上的一个歼灭战》(《人民日报》1961年09月01日)《纪念孙中山先生九十诞辰》(《人民日报》1956年11月06日)《论平原游击战争的几个问题》《论陈庄战斗》《东征回忆》《在党的领导下最早的一支革命武装——铁甲车队》《北伐先锋》《起义中的二十五师》《吃冰淇淋》

回忆录

《周士第回忆录》(1979年4月出版)[3]

人际关系

父亲:周学实,清朝贡生,在民国初年被选为县参议员。

夫人:张剑。

长子:周坚,曾任北京华远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书记等职。

次子:周强。

女儿:周博雅。

历史评价

新华社:周士第是中国人民军队久经考验的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无产阶级坚强的革命战士。周士第党性强,作风正派,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朴素,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几十年来,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为党为人民工作。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人民日报:周士第为民族独立与解放,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建立了卓著功勋。

琼海市党史办退休主任许德长说,周士第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参加了历次中国革命战争,为民族独立与解放,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建立了卓著功勋。毛泽东曾称赞他有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的坚定性。[2]

所获荣誉

1955年,周士第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后世纪念

周士第将军纪念馆于1995年8月1日建成开放展览。位于琼海市嘉积镇不偏岭,占地3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50平方米,由雕像、展厅、纪念亭三个部分组成。纪念馆前庭正中竖立着用花岗岩雕刻的高3.2米的周士第将军的全身雕像;纪念馆正面镶着江泽民同志题写的“周士第将军纪念馆”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为纪念馆立碑文。纪念亭位于主体建筑的左侧。展厅按“学生时代、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时间顺序,共展出600多件照片、文物、文献资料,反映了周士第在各个时期的历史功绩。

参考资料

1.周士第·历史记

2.周士第: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将领·人民网

3.周士第回忆录_购买周士第回忆录相关商品·孔夫子旧书网

关键词:周士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