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围墙(反法西斯防卫墙)

柏林围墙反法西斯防卫墙

柏林围墙(德语:Berliner Mauer;英语:Berlin Wall,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东德为了隔绝东德人民与西德的接触与投敌,于是沿着边界在己方的领土上建立围墙,将西柏林整个包围起来。柏林围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11月9日,屹立了28年柏林围墙倒塌,两德重归统一。

中文名称

柏林围墙

外文名称

Berliner Mauer

种类

边境设防

建造

1961年

毁坏

1989年

建墙

柏林围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围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禁止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逃亡

在该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等方式翻越柏林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

1962年8月17日,18岁的东德人彼得·费查(Peter Fechter)试图攀越围墙,被东德士兵开枪射杀。当时,有西方记者在场,东西两边的人民都看到他中枪,但没有人施予援手,事件在冷战时期哄动一时。他成为第一个因试图攀墙而被射杀的人。

1987年6月12日,美国总统雷根在布兰登堡门发表著名的 "Tear Down This Wall!"演说,建议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巴契夫拆掉柏林围墙。

倒墙

东德共产党政治局1989年要求政府准备立法放宽出国旅行的限制,因为当时连续数月出现大规模反政府抗议活动,而且大批东德人民经由捷克和匈牙利逃亡。[1]沙布洛夫斯基当时是东德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的发言人。由于当时东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围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围墙,整个德国陷入极度兴奋状态。此事件也称为“柏林围墙倒塌”,虽然围墙不是自己结构倒塌,而是被人为拆除。当时的柏林人爬上柏林围墙,并且在上面涂鸦,拆下建材当成纪念品。11个月后,两德终于统一,成为“柏林围墙倒塌”后的最高潮。

结果

文化差异

柏林围墙的倒塌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东西方冷战终结和东西德统一的标志。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东西柏林的道路、铁道及桥梁在围墙倒塌后迅速接连在一起。两德统一后,虽然柏林围墙不再存在,但仍有其他无数障碍存在,西德的资本主义席卷东德企业,导致数百万的东德人失业。东德人认为西德人贪得无厌,西德人觉得东德人好吃懒做,此一现象并反映在德东与德西地区之间的社会及经济现象,而此事亦导致共产政党成员于90全年纷纷移居英国、法国和荷兰等地。

博物馆

今天,在柏林仍保留有一小段围墙的遗迹以作为纪念和历史见证,不断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柏林围墙的查哨站,原是东西柏林的通道,现在旁边建了一座围墙博物馆。

参考资料

1.讲错一句话搞垮柏林墙 前东德高官辞世·中国日报网

关键词:柏林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