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云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中国23个省之一,位于西南地区,省会昆明。介于北纬21°8′~29°15′,东经97°31′~106°11′之间,东部与贵州、广西为邻,北部与四川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云南省总面积39.4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8位。云南是全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有8个州(市)的25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交界。

北回归线横贯云南省南部,属低纬度内陆地区,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为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8.64%,地跨长江、珠江、元江、澜沧江、怒江、大盈江6大水系。云南气候基本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滇西北属高原山地气候。云南动植物种类数为全国之冠,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绚丽,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

截至2019年8月,云南省下辖16个地级行政区,其中8个地级市,8个自治州,17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65个县,29个自治县,合计129个县级区划。截至2019年末,云南省常住人口4858.3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28.8万人,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云南省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入选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和文旅大省。2020年,云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521.90亿元,比上年增长4.0%。

中文名

云南

外文名

Yunnan

别名

云、滇

行政区划代码

530000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西南地区

地理位置

西南边陲

面积

394100

下辖地区

8个地级市、8个自治州

政府驻地

昆明市五华区华山南路78号

电话区号

0871

邮政区码

650000至6746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著名景点

石林、丽江古城、崇圣寺三塔、三江并流等

机场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丽江三义国际机场、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等

火车站

昆明站、曲靖站、大理站、丽江站、昆明南站、昭通东站

车牌代码

云A-云S(无云B、I、T、U、V、W、X、Y、Z)

建制沿革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开西地南夷,置县24,云南为其一。[1]取县名为“云南”有三种说法,一是“彩云南现”说,建县时,县治驻地现云南驿村北面的龙兴和山出现五彩云霞,县城在彩云之南称“云南”;二是“云山之南”说,云山即(现宾川鸡足山),常凝云气高数丈,县城在云山之南称云南;三是“武帝追梦”说,相传汉武帝夜梦彩云,遣使追梦,在今祥云县境追到彩云,因置云南县。

唐朝,南诏王阁罗凤遗使到长安拜唐王,王问:君在何方?使遥指南曰:南边云下。于是在朝廷心目中“云南”便为祖国西南边疆地域的代称,开元十六年(728年)唐王便封阁罗凤为“云南王”。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云南等处行中书省,“云南”正式作为滇域的名称确定下来,云南县的地域上曾设过云南郡、云南赕、云南州,“云南”两字一直沿用。

明至清代为区云南县与省名的使用混暇,常将云南县称为“小云南”。民国七年(1918年),为免省县同名,将“云南县”改名“祥云县”。

云南省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和亚洲最早人类之一。

夏、商时期,云南属中国九州之一的梁州。殷周时期,云南被称为“百濮之国”。

前3世纪,楚国大将庄蹻进入滇池地区,建立滇国。

秦代修“五尺道”,在云南派官“置吏”,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始。

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西汉武帝时期,开西南夷,滇王降,设益州郡,领县27个,随后又设置祥舸郡、越郡、犍为郡3郡。但滇西、滇西南仍有大量地区包含在郡县内。东汉在今保山设永昌郡,亦属益州部,对云南的统治进一步深入,中国在云南西部地区的疆域已大体奠定。

魏晋南北朝时期,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三国时南中部分奴隶主贵族据地自雄,诸葛亮率大军渡泸(今金沙江),平定南中,并调整郡县建置,设7郡,在原有5郡基础上增设云南、兴古2郡。

西晋,云南改设中央直接统治的宁州,为全国十九州之一。这时云南广泛使用铁器,实行移民屯田,滇中、滇东北等地出现了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的因素。南北朝时期云南进入爨氏的统治时代。

晋朝泰始七年(271年),改置宁州。太康三年(282年),复省入益州,置南夷校尉,后改为镇蛮校尉。太安二年(303年),复置宁州,分建宁以西7县,别立益州郡。东晋咸和八年(333年),李雄派李寿率兵攻占南中,李寿被封为“建宁王”,爨琛为交州刺史。咸康四年(338年),分置安州。咸康五年(339年),爨琛降晋,晋王朝封爨琛为宁州刺史,并承认其世袭地位,从此彝族豪族爨氏统治云南400年。

南北朝,刘裕建宋后,仍派刺史统治宁州,大同年间,改置南宁诸州,承圣末年,云南没于群蛮,但南齐统治者仍实施了对南中的统治,此时宁州称宁州镇,下辖29郡。

南梁退出宁州后,梁承盛二年(553年)西魏占领成都,设益州刺史统领南中。北周代齐后,益宁为北周所有,将宁州改为南宁州,下辖4郡,但军事实力无法深入云南,为爨氏统治。

隋朝,隋文帝派韦冲为南宁州总管,派兵消除了割据势力,云南重新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唐初继之,基本上恢复了汉晋时期的郡县规模。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复开南中,仍置南宁州,领羁縻数十州,后又领于益州都督府。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姚州管羁縻州三十二。贞观六年(633年),于戎州置都督府,督南中一十七州,部分地区属安南都督府管辖。707年,唐朝击败南侵洱海的吐蕃扩张势力,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洱海地区的蒙舍诏部落首领、哀牢夷人皮罗阁兼并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唐册封其为云南王。

南诏时期的疆域东接贵州,西抵伊洛瓦底江,南达西双版纳,北接大渡河;东南界今越南,西南界今缅甸;西北与吐蕃为邻,东北与戎州(今宜宾)相望的广阔疆域。

南诏内修制度,筑拓东城(今昆明)。次年建都太和城(今大理市)。天宝元年(742年),置戎州督羁縻三十六州。天宝九年(750年),南诏占领云南全境,称臣吐蕃,僭国号曰大蒙。贞元四年(788年),吐蕃册封日东王。五年,复归唐。十年,请改国号南诏。太和三年(829年),复叛唐。大中十三年(839年),僭称帝国,号大礼。879年,郑买嗣杀南诏王建大长和。光化四年(901年),郑买嗣夺位,自立为王,改国号大长和。后唐天成三年(928年),杨干贞建大义宁。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联络三十七部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政权。大理国政权基本上承袭了南诏以来的疆界,行政区划设有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实行封建农奴制专政。大理国政权在云南的统治基本与中原的宋朝相始终。

大理王向宋朝称臣纳贡,其首领先后被宋朝封为云南八国郡王、大理王等,并成为南宋王朝抵御蒙古贵族西部战线的助手。大理国政权始终保持着对宋王朝的臣属关系。

元朝,1253年,孛儿只斤忽必烈率大军乘革囊渡金沙入云南,灭大理国,1260年,设大理国总管。1276年忽必烈选派赛典赤·赡思丁为“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省会中庆路(昆明),自此昆明取代大理成为云南的政治中心,云南完全纳入了元朝的统一治理范围,自此,“云南”一名便正式作为行省一级的机构出现。

此后元朝封也先贴木儿为云南王,1290年封皇孙甘麻剌为梁王,云南王镇大理,梁王管辖全省,云南实际上存着行省与诸王府两套政权。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军西进平定云南,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立了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云南内地设府、州、县,实行以流官为主的统治,在边远地区则建立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御夷”府州等,全由土司管辖,矿冶业迅速发展,银、铜的产量居全国第一。明末,以李定国为代表的大西军,曾拥护流亡皇帝永历帝以昆明为根据地为抗击清军。

清朝,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进攻云南,永历帝及其随员逃至缅甸。康熙元年(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及其子被吴三桂从缅甸逮回,绞死在昆明金蝉寺,明朝最后一代王朝覆灭。康熙年间,吴三桂的叛乱被粉碎。清初,沿袭明朝制度设云南布政司,并设云贵总督,云南计有直隶州3个,散州13个。清朝时期大量移民入滇,并推行“改土归流”,边疆部分地区仍保留土司制度。雍正年间,原属四川的东川府、乌蒙府、镇雄府3地划归云南。

鸦片战争后,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将云南划为法国的势力范围,蒙自、蛮耗、河口等地被划为商埠。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云南同盟会会员举行了河口起义。宣统二年(1910年)滇越铁路建成,云南大锡等物资主要由铁路运输出口。清末,云南设8道。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30日,发动了昆明起义(重九起义),组建云南大汉军政府,推翻了清政府在云南的统治。

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后,废府、厅、州,只保留县,分全省为滇中道、蒙自道、腾冲道、普洱道,共设置府15个、厅18个、州32个、县41个、土司区18个。

民国四年(1915年)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领导发动了护国运动,点燃了全国讨袁护国的革命之火。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设省。

民国十八年(1929年),蒋介石任命龙云为云南省政府等,以龙云为首的云南地方实力派统治在云南确立。民国二十年(1931年),成立昆明市。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云南成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是安置内迁企业和发展战时工业的基地,云南先后派出20万云南军队开赴台儿庄、武汉等前线抗战,投入10万多民工抢修滇缅公路。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免除龙云的云南省职务,龙云逃亡香港。中共云南地方党组织全面开展了组织、发动民众,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区纵队”,1949年,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解放了61个县城,建立了14块根据地。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军挥师南下。

1949年,全省分设1个省辖市、12个行政督察区、112个县、17个设治局、2个对汛督办区。12月9日,卢汉率部在昆明起义,云南宣告和平解放。

1950年3月,中国人民昆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后改称云南省军政委员会。10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成立,接受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

1954年6月,西南军政委员会撤销,各省直属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云南省改由中央直接领导。

地理环境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东经97°31′至106°11′,北纬21°8′至29°15′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属低纬度内陆地区。全省东西最大横距864.9千米,南北最大纵距990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39.41万平方千米,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自治区,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云南有25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交界,国境线长4060千米,其中,中缅边界1997千米,中老边界710千米,中越边界1353千米。

云南属山地高原地形,其中,1000~3500米中海拔区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7.21%,云南省绝大部分区域均位于中海拔区域。25°坡度以下区域占国土面积的56.46%,从地貌类型看,平原、台地、丘陵、山地面积分别占国土面积的4.85%、1.55%、4.96%、88.64%。

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是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喀斯特)地貌;西部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险峻,山岭和峡谷相对高差超过1000米。

5000米以上的高山顶部常年积雪,形成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全省海拔高低相差很大,海拔最高点海拔6740米,在滇藏交界处德钦县境内怒山山脉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最低点海拔76.4米,在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红河交汇的中越界河处,两地直线距离约900千米,海拔相差6000多米。

全省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从北到南的每千米水平直线距离,海拔平均降低6米。北部是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海拔一般在3000~4000米左右,有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巨大山系和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大河自北向南相间排列,三江并流,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险峻;西北部为横断山脉,山地海拔不到3000米,主要有哀牢山、无量山、邦马山等,地势向南和西南缓降,河谷逐渐宽广;在南部、西南部边境,地势渐趋和缓,山势较矮、宽谷盆地较多,海拔在800~1000米左右,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主要是热带、亚热带地区。

气候

云南气候基本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型,立体气候特点显著,类型众多、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气温随地势高低垂直变化异常明显。

滇西北属寒带型气候,长冬无夏,春秋较短;滇东、滇中属温带型气候,四季如春,遇雨成冬;滇南、滇西南属低热河谷区,有一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进入热带范围,长夏无冬,一雨成秋。

在一个省区内,同时具有寒、温、热(包括亚热带)三带气候,一般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平均递降0.6~0.7℃,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景象别具特色。

全省平均气温,最热(七月)月均温在19~22℃之间,最冷(一月)月均温在6~8℃以上,年温差一般只有10~12℃。同日早晚较凉,中午较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全省无霜期长,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地区无霜期为300~330天,中部地区约为250天,比较寒冷的滇西北和滇东北地区也长达210~220天。

全省降水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极不均匀。干湿季节分明,湿季(雨季)为5~10月,集中了85%的降雨量;干季(旱季)为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5%。全省降水的地域分布差异大,最多的地方年降水量可达2200~2700毫米,最少的仅有584毫米,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全省河川纵横,湖泊众多。全省境内径流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89条,分属长江(金沙江)、珠江(南盘江)、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大盈江(伊洛瓦底江)6大水系。红河和南盘江发源于云南境内,其余为过境河流。除金沙江、南盘江外,均为跨国河流,这些河流分别流入南中国海和印度洋。多数河流具有落差大、水流湍急、水流量变化大的特点。

全省有高原湖泊40多个,多数为断陷型湖泊,大体分布在元江谷地和东云岭山地以南,多数在高原区内。湖泊水域面积约1100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0.28%,总蓄水量约1480.19亿立方米。湖泊中数滇池面积最大,为306.3平方千米;洱海次之,面积约250平方千米;抚仙湖深度全省第一,最深处为151.5米;泸沽湖次之,最深处为73.2米。

自然资源

云南地质现象种类繁多,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尤以有色金属及磷矿著称,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是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宝地。云南矿产资源的特点:矿种全,已发现的矿产有143种,已探明储量的有86种;分布广,金属矿遍及108个县(市),煤矿在116个县(市)发现,其他非金属矿产各县都有;共生、伴生矿多,利用价值高,全省共生、伴生矿床约占矿床总量的31%。云南有61个矿种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其中,铅、锌、锡、磷、铜、银等25种矿产含量分别居全国前3位。

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被誉为植物王国。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等植物类型都有分布,古老的、衍生的、外来的植物种类和类群很多。在全国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占60%以上,列入国家一、二、三级重点保护和发展的树种有150多种。

2011年,云南森林面积为1560万公顷,居全国第3位,森林覆盖率将近50%(含灌木林)。活立木总蓄积量15.48亿立方米,占全国活立木总蓄积量的11.4%。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区16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95.56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4.27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88.31万公顷。云南树种繁多,类型多样,优良、速生、珍贵树种多,药用植物、香料植物、观赏植物等品种在全省范围内均有分布,故云南有药物宝库、香料之乡、天然花园之称。

云南动物种类数为全国之冠,素有动物王国之称。脊椎动物达1737种,占全国58.9%。其中,鸟类793种,占63.7%;兽类300种,占51.1%;鱼类366种,占45.7%;爬行类143种,占37.6%;两栖类102种,占46.4%。全国见于名录的2.5万种昆虫类中云南有1万余种。云南珍稀保护动物较多,许多动物仅分布在云南。珍禽异兽如蜂猴、滇金丝猴、野象、野牛、长臂猿、印支虎、犀鸟、白尾梢虹雉等46种,均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熊猴、猕猴、灰叶猴、穿山甲、麝、小熊猫、绿孔雀、蟒蛇等154种,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此外,还有大量小型珍稀动物种类。

云南省临近热带海洋,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处于西南暖湿气流和东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之下,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具有水汽充足、降水量丰富的特点。全省年均降水量为1278.8毫米,折合水量4900亿立方米。降水量地区分布十分复杂,西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年降水量较大;中部和北部的干热河谷(坝子)地区的降水量较少。从全省范围看,降水量分布规律为:山区降水量多,河谷、坝区降水量少;迎风坡降水量大,背风坡降水量小。

云南省年均地下水资源量为771.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地下水资源总量的9.54%;全省多年平均地下水产水模数为每年每平方公里2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变化趋势与地表水资源量的地区分布基本一致,呈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分布态势。

云南能源资源得天独厚,尤以水能、煤炭资源储量较大,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也有较好的开发前景。82.5%蕴藏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3大水系,尤以金沙江蕴藏的水能资源最大,占全省水能资源总量的38.9%。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437万千瓦,占全国总蕴藏量的15.3%,居全国第3位。全省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为979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3944.5亿度,占全国可开发装机容量的20.5%,居全国第2位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滇东北,全省已探明储量240亿吨,居全国第9位,煤种也较齐全,烟煤、无烟煤、褐煤都有。

地热资源以滇西腾冲地区的分布最为集中,全省有出露地面的天然温热泉约700处,居全国之冠,年出水量3.6亿立方米,水温最低的为25℃,高的在100℃以上。

太阳能资源也较丰富,仅次于西藏、青海、内蒙等省区,全省年日照时数在1000~2800小时之间,年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在90~150千卡之间。省内多数地区的日照时数为2100~23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为120~130千卡。

宗教信仰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省份,信仰宗教者共有450多万人,其中90%以上是少数民族。

佛教:正式登记的场所共826处(其中寺院812处、固定活动处所14处),可统计的佛教信徒约280万余人。云南是全国佛教唯一三大语系俱全的省份,其中巴利语系(南传)佛教唯云南省独有。主要有三大教派:小乘佛教:几乎是傣族、布朗族和德昂族的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几乎是藏族全民信仰。云南有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为香格里拉县噶丹松赞林寺(“小布达拉宫”)。大乘佛教:汉族中有一部分信仰。被列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的有: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鸡足山祝圣寺、铜瓦殿,以及昆明筇竹寺等。

伊斯兰教:全省信仰伊斯兰教的信徒69万余人,有清真寺810处。格底目教派是云南伊斯兰教最大的教派,遍及全省各地,约占全省信教群众的90%以上。

基督教:云南省可统计的基督教徒约60万人,合法宗教场所2050处。云南基督教主要有两大教派:天主教和新教(耶稣教),主要有:西北部怒江州的傈僳族以及怒族、独龙族;东北部昭通市、武定县等地的苗族以及彝族;西南部中缅边境的德宏州的景颇族;普洱市澜沧县(有著名的糯福教堂)的拉祜族和佤族。

基督教在云南省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特点,基督教偏远山区和城市地区发展相分离。民族地区及偏远山区的基督教沿袭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西方传教士的传教活动。怒江州的贡山县信仰基督教者的比重达到85%,是中国基督徒比重最高的一个县。

云南省可统计的天主教徒约5万余人,合法宗教场所58处。曾经建立昭通、昆明、大理3个主教区和西康教区的云南总铎区(在迪庆州有著名的茨中教堂)。

道教:云南省可统计的道教信徒约28万人,合法宗教场所127处,包括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的巍宝山以及昆明金殿、黑龙潭等。

东巴教:历史上,丽江的纳西族中曾流行过东巴教。

本主崇拜:为大理白族普遍信仰。

地方特产

滇菜由三个地区的菜点特色构成。滇东北地区:因接近内地,交通较为便利,与中原交往较多,与四川接壤,其烹调、口味与川菜相似。滇西和滇西南地区:因与西藏毗邻以及与缅甸、老挝接壤,少数民族较多,其烹调特色受藏族、回族、寺院菜影响,各少数民族菜点是主体。

滇菜特点选料广,风味多,以烹制山珍、水鲜见长。其口味特点是鲜嫩、清香回甜,酸辣适中,偏酸辣微麻,讲究本味和原汁原味,酥脆、糯、重油醇厚,熟而不烂,嫩而不生,点缀得当,造型逼真。

风景名胜

云南建成一批以高山峡谷、现代冰川、高原湖泊、石林、喀斯特洞穴、火山地热、原始森林、花卉、文物古迹、传统园林及少数民族风情等为特色的旅游景区。

全省有景区、景点200多个,国家级A级以上景区有134个,其中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2处,列为云南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有53处。有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个国家旅游度假区,3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处世界地质公园,32处国家森林公园,12处国家地质公园,14个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4个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1个云南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参考资料

1.云南省的名字由来·历史新知网

关键词: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