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岱宁(中国科学院院士)

方岱宁中国科学院院士

方岱宁,男,汉族,1958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材料与结构力学领域专家。担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国际应用力学学会,国科联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理事,中国科协国际科学理事会中国委员会(ISC-CHINA)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副校长(~2018.11),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名誉校长,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兼首席科学家。

1982年和1986年分别在南京工业大学获本科和硕士学位,1993年在以色列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担任材料与结构力学领域。

中文名

方岱宁

国籍

中国

民族

出生地

江西省南昌市

出生日期

1958年4月日

毕业院校

Technion-Isre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习经历

1989-1993年,以色列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系,获博士学位。

1993-1994年,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力学与材料结构系,博士后。

工作经历

1994-1995年,美国马里兰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助理。

1995-2009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副教授、教授。

2009-2015年,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工学院副院长。

2015年至今,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副校长(~2018.11)、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8至今,深圳-北理工-莫斯科大学名誉校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学术研究

主要从事先进材料与结构力学理论、计算与实验方法研究。拓展了铁电/铁磁材料宏微观变形与断裂理论,在有限元分析与器件设计中获得应用。发展了先进材料与结构力电磁热多场多尺度计算力学方法与设计制备方法,研究成果在国际首颗增材制造卫星、中国首例轨道交通装备主承力异型复合材料悬浮架结构等高端装备结构中获得应用。发展了先进材料多场多轴加载和测试技术与实验方法,突破了系列热/力/氧耦合环境下材料性能测试技术,自主研制了一系列超高温测试仪器,填补了中国空白,成为中国航天超高温力学性能测试的主要平台之一,支撑了航天返回舱、重点型号导弹等国防重大装备研制。

先后担任中国重大专项基础研究项目、中国基础加强计划重点项目、基金委重大项目、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等重大项目首席,负责中国重大科技专项等一批重要项目。获得中国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并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周培源力学奖、徐芝纶力学一等奖,以及国际计算方法大会最高金质奖章等。已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5部,在世界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连续七年获评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做大会邀请报告,包括IUTAM国际力学大会50分钟的Semi-plenary lecture报告。现任/曾任《固体力学学报》中英文版主编,ASME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Experimental Mechanics、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erospace and Lightweight Structures、Nano Materials Science等期刊副主编,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A、Nanotechnology Reviews等期刊编委,以及十多个世界知名期刊的副主编与编委。曾分别应邀在美国普渡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香港大学做客座教授。

荣誉表彰

2000年获得中国杰出青年基金。

2005年和2010年两次获得中国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2年、2008年和2011年三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7年和2016年两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1年获得徐芝纶力学一等奖。

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6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9年获得周培源力学奖。

2019年获得国际计算方法大会最高金质奖章。

2020年当选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

代表性论

Fang Daining and Liu Jinxi, Fracture Mechanics of Piezoelectric and Ferroelectric Solids, Berlin: Springer-Verlag, 2012.

方岱宁, 刘彬 力电耦合物理力学计算方法,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方岱宁, 裴永茂 铁磁固体的变形与断裂,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方岱宁, 张一慧, 崔晓东 轻质点阵材料力学与多功能设计,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方岱宁, 刘金喜 压电与铁电体的断裂力学,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Lu W, Fang DN*, and Hwang KC, "Nonlinear electric-mechanical behavior and micromechanics modelling of ferroelectric domain evolution". Acta Materialia, 47(10):2913-2926, 1999.

Sun Y, Fang DN*, and Soh AK, "Thermoelastic damping in micro-beam resonato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43(10):3213-3229, 2006.

Fang DN*, Liu B, and Sun CT, "Fatigue crack growth in ferroelectric ceramics driven by alternating electric field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87(5):840-846, 2004.

Wei K, Chen H, Pei Y* and Fang DN*, "Planar lattices with tailorable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and high stiffness based on dual- material triangle unit".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86:173-191, 2016.

Zhao Z, Wu JT, Mu XM, Chen HS, Qi HJ*, and Fang DN*, "Origami by frontal photopolymerization". Science Advances, 3(4):e1602326, 2017.

参考资料

1.方岱宁·北京理工大学

关键词:方岱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