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滑翔机(新型的水下机器人)

水下滑翔机新型的水下机器人

水下滑翔机是一种新型的水下机器人。由于其利用净浮力和姿态角调整获得推进力,能源消耗极小,只在调整净浮力和姿态角时消耗少量能源,并且具有效率高、续航力大(可达上千公里)的特点。虽然水下滑翔机的航行速度较慢,但其制造成本和维护费用低、可重复使用、并可大量投放等特点,满足了长时间、大范围海洋探索的需要。国内水下滑翔机研究的起步较晚,目前对此进行研究的科研单位有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天津大学机器人与汽车技术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中船重工七O二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

中文名

水下滑翔机

外文名

The underwater glider

原理

用净浮力和姿态角调整获得推进力

特点

能源消耗极小

简介

水下滑翔机

水下滑翔机是一种新型的水下机器人,借助改变自身浮力和重心在水下做滑翔运动,具有航行阻力小、能源利用率高、航行距离大、噪声低、成本低、回收方便等优点,可在海洋监测与探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单纯使用浮力驱动方式,水下滑翔机在水下只能做锯齿形和螺旋回转轨迹航行,其航迹控制和定位精度低,航速慢,在风浪较大的海面可能会出现随波逐流的情况。

特点

节约资源

由于其利用净浮力和姿态角调整获得推进力,能源消耗极小,只在调整净浮力和姿态角时消耗少量能源,并且具有效率高、续航力大(可达上千公里)的特点。

节约费用

虽然水下滑翔机的航行速度较慢,但其制造成本和维护费用低、可重复使用、并可大量投放等特点,满足了长时间、大范围海洋探索的需要。

噪音极低

水下滑翔机滑翔时由于无动力推进噪音极低,这个重要的特点使得其在军事上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可以由潜艇远程投放,以完成特定的目的,并且不易被发现。

结构

水下滑翔机

以中科院2013年12月进行海试的水下滑翔机为例:

从外形看,有点像小飞机,主干的黄色躯体呈圆柱型,并安装有水平机翼。躯体可分为三部分:银色的传感器“长”在腰间,用来测量海水温度、盐度,传感器前端部位用来调节俯仰和横滚角度,后端则安装了浮力调节装置。

头部呈半圆形,尾部“长”着一根细长的天线,用于卫星通信、定位,外加一对用于垂直稳定的垂直翼。

功能

水下滑翔机主要功能包括海洋环境参数测量功能(可以根据测量需求,搭载各种海洋参数测量传感器)、自主滑翔运动控制功能、测量路径规划功能、测量数据存储与远距离传输功能等。

工作流程

水下滑翔机

在水池中实验时,首先要向腔内灌水,通过排气孔向腔外排水,灌水完毕,将排气孔堵上,此时由于重力大于浮力,水下滑翔机开始向下滑行;

当滑行到一定深度时,压力传感器的电压信号达到某一设定值,控制电路驱动水泵向外排水,腔内水被排尽后,重力小于浮力,水下滑行机改变俯仰角,开始向上滑行;

当滑行到某一深度时,压力传感器的电压信号达到某一设定值,控制电路驱动电磁阀,打开阀门,由于此时腔内的压强为负压,水被压入腔内,回到初始状态,再向下滑行。这样,水下滑翔机就实现了沿纵剖面滑翔的功能。

通过遥控器发出回转指令,控电路就会启动步进电机,使作为侧向调节质量块的电池组产生偏转,水下滑翔机就会以一定攻角产生回转运动。

用途

水下滑翔机在海洋监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

水下网络

水下滑翔机

作为水下传感网络的一个移动网络节点,成为水下传感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机器人与海洋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现在一般科考船上载有用于温盐深仪观测的CTD,但因为身兼多项任务,一般站点设置不能太密,中间得间隔几十海里。水下滑翔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有效的海洋环境观测平台,它将浮标、潜标与水下机器人技术相结合,依靠自身浮力驱动,其作业范围可以达到数百至数千公里、连续作业时间可达数月。

海洋监测

应用于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中,提供详细的海洋环境信息,有助于提高海洋环境的监测能力。

因为移动可控、续航力强、实时性好等特点,水下滑翔机逐渐成为一种通用的海洋环境观测装备,并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众多海洋观测计划中得到广泛应用,初步显现了其优越的高时空分辨率海洋环境参数观测能力,将在海洋环境立体观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水下滑翔机作为一种通用的新型水下测量平台,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成网络使用,可以满足不同用户不同的作业需求,因此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发展状况

国外发展

水下滑翔机

关于水下滑翔机,国外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在美国,至21世纪初它们已经研制出了四种型号的水下滑翔机,分别是:SIO(Scripps Institution ofOceanography)研制的Spray glider、华盛顿大学研制的Sea Glider以及Webb Research Corp研制的Slocum Electric Glider和Slocum Thermal Glider。

1、Spray Glider被设计用于深海域,最大下潜深度1500米。它采用细长的低阻力的流线型外壳,它把天线内置于飞翼中,以进一步减小阻力。

2、水下滑翔机Sea Glider的设计目标是能在能广阔的海洋中航行数千公里,持续时间可达6个月,最大下潜深度为1000米。Sea Glider的俯仰角度范围可以由10度到75度,它的GPS星天线装在尾部一根1米多长的杆子上,在浮出水面时,不需要辅助的浮力装置,天线就能高出水面,成功地获得GPS定位和通讯。

3、Slocum型水下滑翔机分为电能驱动型(battery)和温差能驱动型(thermal)两类,这两类水下滑翔机在外型设计、姿态控制、导航通讯等方面相同,只是在滑翔机的驱动能源上存在差别。前者运用的是一个注射器形的囊泵结构,工作在200米深度,后者工作在1500米深度。

电能驱动型Slocum长1.8米,它以大约0.5m/s的速度工作在200米深的海域。倾斜度通过移动电池包来控制,电池包同样设置在壳体的前段。Slocum有固定的翼,后掠式,以避免海草等的缠绕,展长1米,翼段为平板式。它还有一个垂直的尾舵。尾部装有GPS和通信天线。

日本和法国也都相继研制出了名为ALBAC和STERNE的水下滑翔机,可见水下滑翔机的发展在国外是非常迅速的。

国内发展

国产水下滑翔机

在国内,关于水下滑翔机研究的起步较晚,共有三家科研单位对此进行研究,分别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天津大学机器人与汽车技术研究所和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2003年开始就开展水下滑翔机相关研究工作,2008年研制成功水下滑翔机实用样机,并先后完成了3次湖上试验和4次海上试验,对水下滑翔机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性能进行了试验和测试。

2011年7月,水下滑翔机搭乘“科学一号”考察船,参加了国家基金委西太平洋共享航次,在深海环境下对水下滑翔机系统的大深度观测作业功能进行试验。水下滑翔机在西太平洋超过4000米的水深处连续多次下潜,最大下潜深度接近1000米,各项指标正常,滑翔机在实验后被成功回收。这次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水下滑翔机系统技术基本成熟。

2014年9月5日至10月15日,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水下滑翔机在南海进行了为期40天的海上试验。此次中国制造的水下滑翔机在长航程试验中,无故障工作30天,完成229个1000米深海剖面观测,水平航行距离达到1022.5公里,创下两项新的纪录。[2]

参考资料

1.新型水下机器人——水下滑翔机引领我国深海无人装备发展·程序员大本营

2.中国研制最新利器 在南海一举创下多项新纪录·新浪新闻

关键词:水下滑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