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画(通草纸水彩画)
通草画是指画在通草纸上的水彩画,全称叫通草纸水彩画。通草纸是古代广州画人作画时常用的纸。19世纪兴起于广州,主要用于出口,题材以反映清末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各种形色人物为主,诸如官员像、兵勇像、杂耍图、纺织图、演奏图等。作品造型生动,色彩浓艳,人物刻画惟妙惟肖。
由于采用西方绘画原理,又反映中国本土风情,所以深受当时西方人的喜爱。不过由于通草纸很容易破裂,所以很少有大尺寸的作品,加上难以保存,目前国内传世不多。近年来,通草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对研究中国早期的西画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文名通草画
Ricepaperplant pith painting
马礼逊《华英字典》
清朝
内容
通草画通草画的内容涉及面非常宽泛,包括婚丧嫁娶、市井风情、花鸟草虫、风景园林等等。它们是晚清市井全书式的图像资料。当中的人物形象从皇帝皇后到黎民百姓,无所不包,而且都好像是在“做事情”,或桌边裁衣,或桌边绣花,或缸前观鱼,或亭下纳凉,这应该是符合画中人身份、职业等的行为,算是一种不标注文字的说明。
市井风情方面,舞龙、舞狮、抬寿桃、扛元宵牌、抬鸳鸯、抬宝塔、抬大象、游行童子乐队等民俗,买白菜、买水果、买书、买猪肉、买字画、卖油、卖烟斗、卖饰物、卖糖饴等日常,都被表现得惟妙惟肖。
通草纸
通草纸英语称为Rice Paper,其实这种纸并不是通常意义上通过纸浆法制造的纸,而是从一种学名为通脱木,俗称为通草的灌木茎髓切割而成。由于切割的树茎大小有限,因此每张纸都只有两三只巴掌那么大。通草纸虽小,却非常适合水彩画运色着墨的需要,当水彩运用到质感丰富的通草纸上时,经过光的折射,能够呈现斑斓缤纷的效果,更可媲美漆器或刺绣,因此很受画师喜爱。[1]
现状和发展
通草画通草画的诞生和当时的大背景有关。随着广州口岸的繁荣,中西方沟通频率陡增。西方人对古老中国的兴趣点,由简单的物质层面,转向了包括生产、生活、风俗、制度在内的文化层面。这种大小合适,且形式雅致的“伴手礼”正好符合了他们的需要。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开放程度扩大,通草画的需求也随之大增,成为了华南地区出口欧美国家的重要文化商品之一。
这类绘画大量外销,在广州地区也仅仅流行了几十年,加之通草片易碎,不易保存,因此这种绘画在中国国内早已销声匿迹,反而是经由国外博物馆和收藏机构的展示,以及国外学者的研究,我们才能知晓它们的存在,重新发现它们的价值。
通草画虽然由广州制作,传世作品几乎都在国外,目前通草纸水彩画主要收藏在西方的博物馆中。据伊凡·威廉斯著文介绍,在英国,通草纸画藏量可观的机构至少有十二个。大英图书馆、荷兰莱顿民俗博物馆、牛津大学博德利恩图书馆、塞西尔画廊、剑桥菲茨威廉博物馆、美国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马德里民俗博物馆等是特定历史的产物,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研究价值。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种奇特的绘画,百年前传统的工艺也会复兴,再次走向世界。
参考资料1.通草画是什么东西?通草画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东方传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