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芳斋(北京市东城区内景点)
漱芳斋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位于故宫博物院内重华宫东侧,原为乾西五所之头所。清乾隆帝即位后,改乾西二所为重华宫,遂将头所改为漱芳斋,并建戏台,作为重华宫宴集演戏之所。漱芳斋建筑及内装修均完好,为故宫博物院贵宾接待处,用于国家领导及外国首脑参观故宫时休息,为游人不得进入的非开放区。漱芳斋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位于故宫博物院内重华宫东侧,原为乾西五所之头所。清乾隆帝即位后,改乾西二所为重华宫,遂将头所改为漱芳斋,并建戏台,作为重华宫宴集演戏之所。漱芳斋建筑及内装修均完好,为故宫博物院贵宾接待处,用于国家领导及外国首脑参观故宫时休息,为游人不得进入的非开放区。
中文名漱芳斋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故宫博物院(北门)附近
8:30~17:00
免费,包含于故宫博物馆景区门票内
漱芳斋
She lent fang palace
亚热带季风气候
公元1420年
明代
中国
北京市
建筑作用
漱芳斋
作为乾隆皇帝休息和举行宴会的地方,乾隆年间,皇帝每岁新正先至西苑阐福寺拈香,而后到漱芳斋开笔书写福字赐予大臣,以示祝福;逢万寿节、圣寿节、中元节、除夕等大节和吉日,又常侍奉皇太后在后殿进膳、看戏,并赐宴于王公大臣,以示庆贺。还有,茶宴是清朝皇帝固定在重华宫、漱芳斋举行的宴会,宴上皇帝和大臣都要围绕一个主题作诗联句,从皇帝开始,一人一句诗,联起来就是一部完整诗篇。道光、咸丰、同治等朝依旧奉皇太后或皇贵太妃等人在此用膳。宣统皇帝逊位后,同治帝瑜妃、瑨妃曾居漱芳斋芝兰室,遇太妃诞辰日,仍于此处传戏,直至溥仪被迫“即日出宫”。
漱芳斋
清末小朝廷时期,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应邀入宫,在漱芳斋演戏。1922年溥仪结婚时,在此连演了三天戏,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马连良、李万春等名角都被请上了戏台,例如梅兰芳演出的是《游园惊梦》、《霸王别姬》。外面的戏班入宫演戏一般都不带行头道具,只带化妆彩匣,因为这些物品宫里都有,而且比外面的质量、绣工和样式都高出一等。宫里唯一没有的是《霸王别姬》的剧装,由梅兰芳等演员自带。漱芳斋内最后一次演出是在民国二十年夏,当时某学术团体招待外宾,借用戏台,请名旦尚小云等演出了一台《游园惊梦》。
小说演绎
《还珠格格》中的漱芳斋
另在琼瑶的小说《还珠格格》中,漱芳斋为两位格格在皇宫中的居所,在更早的《梅花三弄·梅花烙》中,也曾称侧福晋翩翩在王府中的院落为漱芳斋。其实自乾隆到清末,从未有皇帝的“格格”在漱芳斋居住和休息。只是在同治年间,瑜贵妃曾在重华宫住过,但1924年冯玉祥革命,又将瑜贵妃赶了出来。所以《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居住漱芳斋乃艺术创作,不是真正漱芳斋的用途,此地并不能赏给小燕子居住。当时在拍戏时第一部的漱芳斋是借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拍的,拍第二部时则是在北京按烟雨楼的样子1:1搭建了漱芳斋。[1]
在避暑山庄如意洲之北的青莲岛上。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仿浙江嘉兴南湖(鸳鸯湖)之烟雨楼而建的。楼自南而北,前为门殿,后有楼两层,红柱青瓦,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单檐,四周有廊。上层中间悬有乾隆御书“烟雨楼”匾额。楼东为青阳书屋,是皇帝读书的地方,楼西为对山齐,两者均三间,楼、斋、书屋之间有游廊连通,自成精致的院落。东北为一座八角轩亭,东南为一座四角方亭,西南叠石为山,山上有六角凉亭,名翼亭,山下洞穴迂回,可沿石磴盘旋而上,也可穿过嵌空的六孔石洞,出日嘉门,到烟雨楼。 烟雨楼为澄湖视高点,凭栏远望,万树园、热河泉、永佑寺等历历在目。夏秋时湖中荷莲争妍,湖上雾漫,状若烟云,别有一番景色。
乾隆皇帝赋诗到“最宜雨态烟容处,无碍天高地广文。却胜南巡凭赏者,平湖风递芍荷香。”山庄秀美的湖光山色,众多的琼楼玉宇,吸引了电影,电视剧的导演们把山庄作为拍摄地,轰动全国的电视剧“还珠格格”就是在此拍摄的。
参考资料1.再回淑芳斋找寻“还珠格格”的记忆·新疆旅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