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区(辽宁省锦州市辖区)

太和区辽宁省锦州市辖区

太和区环绕锦州市主城区,区境北与凌海市余积镇接壤,南临松山新区松山街道办事处,东与凌海市双羊镇接壤,西止于葫芦岛市金星镇东端,全区幅员面积约221平方公里。下辖5个街道办事处,其中包括新民、女儿河、大薛、营盘4个涉农街道,太和、薛家2个非涉农街道,共55个行政村,26个社区,常住人口约14万。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太和区常住人口为175098人。

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5.2亿元,增长1%;固定资产投资额39.2亿元,增长10.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2亿元,下降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3亿元,下降4%;进出口总额7.3亿元;域外引资额26.41亿元,增长14.6%;实际利用外资1339万美元,完成计划的167%。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位居城区前列。

中文名

太和区

别名

太和

行政区划代码

210711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辽宁省锦州市

地理位置

地处辽宁西南部

面积

459.21平方千米

下辖地区

9个街道

政府驻地

解放西路226号

电话区号

0416

邮政区码

121011

气候条件

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著名景点

观音洞、二郎洞风景区

机场

锦州小岭子机场、锦州湾国际机场、流水堡机场

火车站

锦州站、锦州南站、黑山北站、大虎山站

车牌代码

辽G

人口

175098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面积

221 km²

地区生产总值

95.2亿元(2020)

历史沿革

虞舜时,太和区属幽州地。

夏禹时,并幽州入冀州,属冀州地。

商、周时,太和区属古孤竹国地。

春秋时,太和区属燕国地。

战国时期,公元前300年,燕国遣大将秦开击败东胡后,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5郡,时太和区域属辽西郡。

秦代时,分天下为36郡,实行郡县两级制。太和区境属辽西郡。

西汉时,置徒河县(今锦州)、宾徒县(今锦州附近)、狐苏县。太和区境属宾徒县。

东汉时,于幽州刺史部境内置辽东属国,太和区境仍属辽西郡,归辽东属国所辖。

三国时期,魏合平州入幽州,属幽州昌黎郡。

西晋时,属平州(今辽阳)昌黎郡。

东晋时,置徒河县,属乐浪郡。

南北朝后魏时,属营州(今朝阳)昌黎郡,北齐时,属营州地。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太和区属辽西郡,后改属柳城郡(今朝阳)。

唐时,太和区属河北道营州总管府(今朝阳)燕州。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后,属安东都护府。

辽天赞三年(924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汉俘建锦州,治永乐县(锦州老城区)、锦州自此而名。据《历史研究》1981年,岑家梧《契丹和汉族及其他民族的经济文化关系》一文:“辽天赞三年(924年),耶律阿保机直抵涿州,时蓟州、安次、潞、三河、渔阳、怀柔、密云皆为所陷,俘其民所归,置州县以居之。”“将汉俘安置在临潢县、长春县、定霸县、龙化县、武安州、泽州、兴中县、锦州”。时属中兴道(大定府)的兴中府(朝阳)。

金时,太和区属北京路、治永乐县。

元时,太和区属辽阳行中书省大宁路(金时北京路)置锦州。

明初,太和区属山东布政使司辽东都指指挥使司。

正统元年(1463年),属辽东巡抚广宁中屯卫。

清时,太和区属奉天省奉天府。

康熙元年(1662年),并广宁中、左、右三屯卫为锦县。

康熙三年(1664年),6月置广宁府,属广宁府;属锦州府。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太和区属锦县。

宣统三年(1911年),裁锦县归府属锦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裁锦州府设锦县,属锦县。

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道制、改奉天省为辽宁省;属辽宁省锦县。

民国二十年(1931年),本区境沦为日本殖民地,翌年属伪奉天省锦县。

民国二十三年,伪康德元年(1934年),太和区属锦州省锦县。

民国二十六年,伪康德四年(1937年),太和区属伪锦州省锦州市。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4日,八路军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区进驻锦州市后,境内15区、16区、17区、18区、19区、21区,21区属锦州市政府。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3月,国民党锦州市政府成立,境内新民区、大岭区、西关区、小岭区、南山区、女儿河区、百股区均属国民党锦州市政府。

太和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锦州解放,11月,中共锦州市工委改国民党时期的10个区合并为6个城区,2个郊区。时境内有第五、第六、第八区隶锦州市人民政府;境内的大许村、十五里村、大齐村、小齐村、二屯村、三屯村、流水堡村、葛王碑村、大薛村、李相村10个行政村属锦县第三区,后白庙子村、女儿河村、腰汤河子村、姜家屯村、大洼屯村、西白庙子村、王胡台村、沙河堡村、金厂堡村、地藏寺10个行政村锦县第四区,桃园村、锦湖村属锦县第七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境内57个农会改建56个村政府。

1956年7月,撤百股、新民、女儿河三个区。设11个乡1个镇,属锦州市人民委员会。

1957年5月4日,锦州市设农村工作办事处,是太和区成立之前的第一个统一办事机构。

1962年1月11日,改锦州市农村工作办事处为锦州市郊区工作办事处。仍属锦州市人民委员会 。

1962年11月1日,经郊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锦州市郊区人民委员会,属锦州市人民委员会 。

1968年3月,成立锦州市郊区革命委员会,属锦州市革命委员会。

1980年4月26日,撤销锦州市郊区革命委员会。经郊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锦州市郊区人民政府,属锦州市人民政府。

1983年1月1日,郊区划为市区,更名为太和区人民政府,属锦州市人民政府至今。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太和区下辖9个街道,其中包括新民街道、女儿河街道、大薛街道、营盘街道、兴隆街道5个涉农街道,太和街道、凌西街道、汤河子街道、薛家街道4个非涉农街道,共55个行政村,26个社区,区政府驻太和街道解放西路226号。[2]

地理环境

位置

太和区地处锦州市城区周边,地理坐标北纬41°01′54″~41°13′11″,东经120°56′04″~121°15′09″;太和区总面积221平方千米,区境北界凌海市余积镇,南靠松山新区杏山街道,东临凌海市双羊镇,西止于葫芦岛市金星网户诸屯东端。。

地形地貌

太和区大地构造分区属华北地台北缘。在全国地层分区属华北区燕山分区,地层发育齐全、岩层广布,地质构造比较复杂。

太和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属内蒙古高原至辽河平原过渡地带的松岭山前丘陵与平原镶嵌地貌组合单元,中部较平坦,四周环低山丘陵,呈北向东条带状分布盆地,全区大部分为锦州盆地一部分,区内最西部一小部分处于班吉塔盆地东南。全区西、北、东三面是山地。

气候

太和区位于中纬度地带,地处亚欧大陆的东部,气候区划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温和多凤,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温凉晴朗,冬季寒冷干燥。

水文

太和区共有5条河流流经境内,其中,小凌河、女儿河、小扒沟横贯中心城区,亮甲河、许屯河流经营盘、大薛等北部地区;小凌河流域规划中的重要枢纽工程—锦凌水库,占太和区用地7.137km2。

土地资源

截至2020年,太和区西部区域有可供开发土地近万亩,土地开发成本相对较低。

太和区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太和区常住人口为175098人。[5]

民族构成

截至2020年,太和区是以汉族为主体和多种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太和区共有21个民族,包括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达斡尔族、苗族、壮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布依族、彝族、赫哲族、藏族、侗族、俄罗斯族、瑶族、哈尼族、畲族和水族。[4]

经济

综述

2019年,太和区地区生产总值103亿元,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3亿元,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额38亿元,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亿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6亿元,增长7.3%;域外引资到位额23.0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205万美元,增长228.9%;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723元和16523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1:49.6:43.3。辽宁汤河子经济开发区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锦州市是中国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开放城市,是辽宁省西部地区经济、文化、金融中心,是连接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要冲和物资集散地,也是吉林、黑龙江两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广大内陆地区通向海洋、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6]

第一产业

太和区以“蔬菜、水果、畜牧”为农业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

2019年,太和区调减玉米种植面积5200亩,新增连片设施农业350亩、新型经营主体11个。

第二产业

截至2018年末,太和区共有工业企业59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7户;2018年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11.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3亿元;百万以上税收企业达到58户;工业用电量实现18.04亿千瓦时,占全市总用电量的35%。

第三产业

2018年,太和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31亿元,比2017年增长6.1%,服务业生产总值完成了39.1亿元;太和区区服务业网点总数达到10600个,限上企业总数达到66户。

交通运输

公路

截至2018年,太和区丹锡高速公路起经太和区向西北直达朝阳市,并可延伸到内蒙古东部地区。

铁路

截至2018年,太和区沈山铁路横贯境区,朝凌高速铁路、秦沈客运专线在太和区内南部并肩由西向东擦境而过。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太和区共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31所,其中:小学21所(局直小学4所、中心校4所、村小3所、教学点10个);初中5所;完全中学1所;普通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1所;区直属公办幼儿园1所;共有民办幼儿园47所,民办教育机构28个;中小学校共有278个班级,学生8768人;共有在职教师1308名,退休教师1099人。

文化事业

2018年,太和区街道、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建成,村级文化广场覆盖率达100%,举办了太和区第三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等各类惠民文化活动近百场。

太和区

医疗卫生

2018年,太和区四个乡镇卫生院建成即将投入使用,乡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分别达到85%、90%以上。

社会保障

2019年,太和区新增就业1667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落实“一金三制”;实施养老三年行动,改造公办敬老院2家,新建民办养老院5家;城市、农村低保救助标准分别调增至每人每年7980元、5040元;完成149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低保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753份。

太和区

风景名胜

笔架山

笔架山:位于城南35千米的天桥街道辽东湾中,是近海中的一个连陆小岛;小岛南北长1.5千米,东西宽0.8千米,总面积约1km2,海拔78米;岛上三峰,形如笔架,又因其东部海中也有一形如笔架的小笔架山与之遥相对应,故称为大笔架山。

太和区

城市荣誉

2019年9月,太和区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3]

2020年,太和区被评为中国健康产业百佳县市。

参考资料

1. 2017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关于更新全国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的公告·国家统计局

3.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名单·基层卫生健康司

4.自然概况·锦州市太和区人民政府

5.速看~锦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澎湃新闻

6.汤河子经济开发区·锦州市太和区人民政府

关键词:太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