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乔木(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
胡乔木(1912-1992),本名胡鼎新,“乔木”是笔名。江苏盐城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肄业。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9月28日,胡乔木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中共中央、中央顾问委员会发布讣告,称胡乔木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我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胡乔木生前是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共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
中文名胡乔木
胡鼎新
中国
籍贯江苏盐城
清华大学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胡乔木文集》一、二、三卷
男
1912年6月1日
1992年
政治家,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
人物家庭
父亲:胡启东(原名胡应庚)
妻子:谷羽(原名李桂英)
儿子:胡石英
女儿:胡木英
人物著作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胡乔木文集》、《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诗集《人比月亮更美丽》。 《词十六首》,《贺新郎·看〈千万不要忘记〉》、《沁园春·杭州感事》、《诗词二十六首》。
人物逝世
1992年9月28日,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胡乔木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
1992年10月4日,遗体火化;10月26日骨灰撒在延安地区。
后世纪念
1994年,《回忆胡乔木》、《胡乔木文集》出版发行。
2007年9月5日,“《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书全面客观地评价了首任院长胡乔木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建设、对发展和繁荣中国社会科学所做的杰出贡献,并对胡乔木一生在理论上的卓越贡献,特别是在中共党史研究、新闻学研究、文字改革和汉语规范化研究、文学艺术研究以及对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等方面的理论造诣均有深入而客观的评介,可说是对胡乔木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的全面总结。全书30余万字,共三部分,即综述、回忆和文献资料。书中还选取了五幅乔木生前工作照和一幅手迹。
2015年1月,81.5万字的《胡乔木传》上下册面世。
参考资料1.官方《胡乔木传》出版 邓力群审读意见披露·凤凰资讯
2.早年胡乔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