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召集)

一、建元这个年号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公元前141年(庚子),刘彻即位,成为汉朝第七位皇帝,这年他16岁。第二年,即公元前140年(辛丑)为武帝第一个纪元初始年(严格说是从公元前141年十月起算),并在太初初年将其年号确定为“建元”,其后还有5个纪元,年号分别为“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每个纪元为六年,尊袭秦及汉初制度。

>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召集)

窦太后画像(来源:网络)

二、太皇太后窦氏的“无为”与武帝刘彻的“有为”之争

“元年,汉兴已六十余岁矣,天下乂安,荐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者皆废。”——《史记·?孝武本纪》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朝已经建立60多年,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大国的样子。但之前国家治理的思想基础是“黄老之术”,相当于小政府的治理方式。随着国力不断提升,受儒家思想熏染的年轻武帝立志成为真正的天朝上国的帝王。于是,刘彻迫切需要在朝堂上组建一个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并且支持自己的团队。

很快,丞相卫绾便奏请罢黜百家,得到武帝的统一,尽管不包括道家,但依然引起太皇太后的警觉,很快便迫使卫绾辞官退休。之后团队继续提出一系列政策以增强武帝的统治权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古设立明堂,用来接见前来朝拜的诸侯王,目的是增强对诸侯的控制。同时,征召鲁地申公(一代大儒)来朝廷坐镇,这极大地刺激了窦氏的敏感神经。

真正刺激窦氏决定来一场政变的,是作为御史大夫的赵绾建议武帝不需要事事请示太皇太后。随即他和郎中令王臧获罪投入大牢,被逼自杀了。紧接着,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都被免职。与其说是外戚窦氏大获全胜,不如说武帝的儒家团队被团灭了。

自此,直到建元六年太皇太后崩,武帝基本上一直处于被道家外戚压制的状态,政治上没有什么建树。

刘彻团队:卫绾、赵绾、王臧、窦婴、田蚡

卫绾:历文、景、武帝三朝,先后任中郎将、河间王太傅、太子太傅、御史大夫,做过三年丞相。

赵绾:儒生,鲁地大儒申培公弟子,御史大夫。

王臧:儒生,鲁地大儒申培公弟子,郎中令。

窦婴:窦氏堂兄之子,丞相,倾向儒学。

田蚡:刘彻舅舅,太尉,倾向儒学。

注:资料来源于《史记》、《汉书》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您点赞加关注,后续皆为年号故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