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住乌纱帽什么意思(当官的怕丢了乌纱帽什么意思)
现在把官员的官职称之为乌纱帽,成为一个官员的代称。在历史上,乌纱帽是怎样演变和发展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国古代乌纱帽从晋代到清代的一个演变规律。
早在东晋时,凡是在宫中做事的人都会带有一种用黑纱做成的帽子,人们就把它
称为乌纱帽。到了南北朝的时候,这样的帽子在民间也流传开来。于是,乌纱帽就成为民间百姓常常佩戴的一种便帽。隋唐时,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
>保住乌纱帽什么意思(当官的怕丢了乌纱帽什么意思)
但为了适应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用乌纱帽上的御史多少来表示官职的大小。一品有9块,2品8块,3品7块,4品6块,5品5块,5品以下的就不用玉做装饰了。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之后,下诏书改变了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了一个翅膀,只要脑袋一动翅膀就忽悠,晃晃悠悠颤抖。皇帝居高临下,能看得清清楚楚。这样一来,皇帝和大臣们在朝堂议事的时候,大臣们震惊危坐纪律严明,不会出现众大臣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事情。既严肃的朝堂纪律,又提高议事效率。
当然,这样的帽子只会出现在比较大型严肃的场合,比如说皇家的祭祀大臣上朝皇帝大婚等等。在生活当中他们是不会佩戴的,因为实在是不方便。
在乌纱帽上的装饰,也有不同的花纹,以区别官位的大小。明朝的时候,乌纱帽的样式有了关键性的改变,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做出规定,凡文武百官上朝和办公的时候,一律都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束腰带,取得功名的状元进士也要戴乌纱帽,并把制作的样式规范,为以藤丝或者是麻涂上漆后,外面裹着黑纱,呈前高后低的样式,两侧各插一个翅膀。
从此,乌纱帽就成为了官员的一种特有的标志。乌纱帽成为了官帽之后,老百姓自然就不能再戴了。到了清代,官员的乌纱帽被换成了红缨帽,但至今,人们仍然习惯用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