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悬案(中国第一悬案呼兰大侠)
神秘的古城遗址,不知名的远古遗迹,十余人组成的科考队,队长却神秘失踪,他究竟经历了什么?他又去了哪里?为何会越传越离奇,最后竟然变成了建国以来的最大悬案?
>中国第一悬案(中国第一悬案呼兰大侠)
彭加木
这起案件就是著名的彭加木失踪案,最近又有了最新发现,接下来就让我们再次走近这件悬案,看看能否在几十年积累的线索中发现蛛丝马迹,一举揭开彭加木失踪的真相!
彭加木案件的神秘,还是要从罗布泊说起,或者说,这是这片“死亡之海”让整个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罗布泊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南部,总面积大约3100平方公里,你没有听错,罗布泊就是一个巨大的湖泊,是当时我国第二大内陆湖,仅次于青海省的青海湖。
罗布泊第一次为世人所知,应该是历史中记载的楼兰古国,“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古国就诞生在沙漠包围的罗布泊附近。
但后来由于罗布泊的日渐干涸,这个神秘的楼兰古国竟然在一夜之间就消失了。
彭加木
罗布泊第二次被世人关注,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此时的新中国在罗布泊进行一项神秘的工程,这时的罗布泊由于气候和一些人为的因素,已经全面干涸,变成了一片荒凉炽热的戈壁滩。
新中国的伟大工程结束之后,罗布泊上再次变得荒凉起来,但是传言却变得越来越离奇,什么楼兰古国的神秘宝藏,什么生活在大漠深处的少数人群,还有各种探险小说的大肆宣扬。
一时间,罗布泊真真假假流言四起,成为了探险者的天堂。
彭加纪念碑木
不能否认的是,楼兰古国的遗迹和大漠深处的动植物确实存在,也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对于地球的变化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因此也吸引了非常多的专家学者前往研究。
2007年6月2日,四名探险爱好者来到罗布泊游玩,他们沿着规划好的路线一路前进,并且拍摄路上形成的雅丹地貌,一路走到罗布泊的边缘,马上就要离开这片区域,可他们突然有了一个惊奇的发现。
沙堆下面似乎埋着一个人,几个年轻人急忙上前查看,却发现这只是一具干尸,身高大概一米七五左右,看尸体已经干透的样子,似乎已经死了很长时间了。
罗布泊的天气干燥且炽热,如果一个人倒在沙漠中,尸体很快就会被吸干水分,反而是阻止了细菌的滋生,进而会变成一具干瘪的尸体被保存下来,而不是在风沙中化为累累白骨。
图源网络
几个年轻人通过观察,发现死者身上的衣服和装饰不像近几年的风格,反而像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的穿衣风格,这是他们的队长突然想到。
这有可能是二十多年前神秘失踪的科学家彭加木,几个人顿时恍然大悟,来罗布泊探险的人,没人不知道彭加木,几个年轻人迅速把情况上报了。
那么这个彭加木究竟是何许人也,怎么会成为罗布泊的代言人呢,而且在失踪这么多年后还被后人铭记。
彭加木纪念碑
彭加木,广东番禺人,1925年出生,1947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是新中国著名的植物学专家,在学界拥有很高的权威,而他的权威就是来自于对新疆植物的研究和调查。
1956年至1980年,已经身患两种癌症的彭加木曾先后15次到新疆进行科学考察,没错,就是两种癌症叠加在一起。
他三次进入罗布泊进行探险,为我国植物病毒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他就消失在最后一次穿越罗布泊的时候。
1980年5月3日,时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的彭加木带领九名科考队员到达马兰基地,准备对罗布泊进行一次综合考察,按照他的计划,他们将在六月底返回乌鲁木齐。
嘎斯63卡车
这支科考队的队员们可以说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全都是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
副队长汪文先是水文地质学家;沈冠冕是一名植物学家;马仁文和闫红建是化学家;谷景和是动物学家;包继才、陈大化、王万轩是司机,分别驾驶三辆吉普车。
陈百录是军人出身的行政总管;萧万能是联络员,负责看管发电报的设备,也是一名军人,不同的是,这个萧万能是马兰基地专门为科考队配属的,一行一共11名成员。
5月8日,在马兰基地筹备完此次行程所需的物资后,科考队正式出发了,王万轩驾驶的五座吉普车,主要拉彭加木等科考人员。
212吉普车
陈大化驾驶的8座212吉普车,主要拉剩余人员和电台设备等,随身物品和装电台的箱子有好几个,这辆车已经超载了。
包继才驾驶的前苏联嘎斯63卡车,拉水和汽油等辎重,为了充分保证供应的充足,车上装了8个大汽油桶,每桶装200公升,分别装4桶水、4桶油,加上帐篷等生活用品,这辆大卡车也超载了。
出发的第一天,就出了一点小问题,在离开通讯点以后大约18公里的地方,陈大化驾驶的八座大吉普车由于拐错了方向,和车队走了岔路,一直没有跟上来。
遇到这种情况,按说应该停下来等待会合,可彭加木一直催促车队赶快行进,驾驶员王万轩提出异议,因为陈大化的车上拉着萧万能和电台,是他们和外界区的联络的唯一手段。
彭加木报道
可彭加木是队长拥有绝对的权力,他并没有让王万轩停下来,更加不幸的是,他们随即就经历了沙尘暴、车辆受损、迷失方向等困难,没有电台的他们孤立无援。
队伍一直在罗布泊里摸索了三天,才从干涸的塔里木旧河道里找到出路,重新回到了代号为“720”的联络点。等多重艰难困阻,最终从罗布泊西南方向的塔里木河故道走了出来,在720休整了三天。
一直到5月30日,陈大化的车才和彭加木这边的两辆车会合,彭加木决定再次穿越罗布泊,将近一个月的大漠行进,车辆超载加上天气干燥,橡胶轮胎被磨损的非常严重,已经无法承受巨大的重量,于是彭加木做了一个决定。
彭加木
由彭加木带头,汪文先、陈百录、王万轩、包继才、萧万能等人随行,六个人携带部分物资穿越干涸的湖盆地区,剩余的人和其他车辆沿罗布泊外围外围行进,一起到米兰农场会合。
6月5日,彭加木一行六人在水和汽油等物资即将耗尽的时候,终于从东格里克穿出了罗布泊湖盆,抵达了米兰农场,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科考行动。
这是我国第一次组队穿越罗布泊的核心地带,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纵向穿越罗布泊。
他们在湖盆中采集了众多的生物和土壤标本以及矿物化石,这些第一手的资料为我国综合开发罗布泊做足了前瞻性的准备。
彭加木
为了庆祝任务的圆满完成,他们在米兰农场买了三只羊杀了吃,就在队员们欢呼雀跃的庆祝的时候,有一个人却一直闷闷不乐,这个人就是彭加木,此时他在考虑一个更加疯狂的计划,重返罗布泊。
按照原定的计划,科考队要在六月底返回马兰基地,而现在才六月初,他们提前20多天就完成了原定的计划。
彭加木觉得,组织一次罗布泊科考行动太艰难了,自己已经重病在身,现在回去了不知道下次还有没有机会再出发。
论起对罗布泊的了解,彭加木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不如趁这个机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揭开罗布泊的面貌,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做出贡献。
彭加队伍木
罗布泊的东南角是他们从来没有探索过的区域,如果可以趁着20多天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去探索一下,说不定会有更让人意外的发现。
可队员们听到彭加木的想法之后,纷纷打起了退堂鼓,彭加木在队伍里有些专权,上次就导致了大家走散。
司机们感觉好不容易逃出了罗布泊,而且这次走的路线并不在计划之内,也就是说不属于他们的任务范围,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去受那个苦,冒那个险。
其他队员也是感觉此次的收获已经很多了,即便是要去也不能擅自做决定,最起码得得到上面的同意。
罗布泊
就这样,彭加木把报告打到了新疆分院,在等待报告的五天里,彭加木好几次想命令队员们出发,队员们一直抗拒,就这样科考队在这里争吵了五天。
五天之后,新疆分院的电报到了,他们竟然同意了彭加木的请求,要求队员们服从他的领导。
既然下达了命令,队员们就算再不愿意也只能硬着头皮出发了,不过他们和彭加木提了一个条件,这一次的路途遥远,咱们带的物资也不多。
如果物资消耗了一大半行程还未知,那就必须要返回米兰农场,彭加木爽快的答应了。
6月11日早上,科考队在米兰农场吃完早餐,向着罗布泊深处行进,这次他们的物资和上次不太一样,汽油带了五桶,而淡水只带了三桶,队员们表示非常不理解,相比较汽油,淡水不是更重要吗?为什么要少带一桶水呢?
彭加木
因为彭加木在翻阅旧资料时,发现了一份30年代前苏联考察罗布泊时绘制的军用地图,上面明确的标注着。
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有一个叫库木库都克的地方,这里有一口巨大的水井,完全可以提供充足的淡水资源,他计划在这里进行一次补水,如果水井也干涸的话,就再往东一些到巴音泉补水。
司机们通过地图测算了距离,到达库木库都克只需要三天,可是当他们真正踏上路程的时候,才发现这条叫疏勒河故道的路是真的难走。
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艰难险阻,三天才走了不到200公里,但水和汽油已经消耗了快一半,而这才是整个行程的五分之一,按照出发前的约定,队员们纷纷劝说彭加木返回米兰农场。
彭加木纪念碑
就这样,科考队在6月16日傍晚,艰难的到达了库木库都克西边大约十几公里的地方,从米兰农场带出来的物资已经基本耗尽,没有能力再向前行进了。
为了保证最优的一点资源,彭加木决定再次扎营休息,由他和司机王万轩、保卫员陈百录开车去寻找水井,整个过程经历千难万险,可什么也没有发现。
彭加木返回营地后,又让经验丰富的水文学家汪文先出发寻找,天不遂人愿啊,结果是同样的一无所获,并且汪文先还告诉彭加木,他向下挖了好几个深坑,不见一点水汽,这个地方不可能有水资源,
图源网络
在这种几乎陷入绝境的生命威胁下,只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向基地发电报求援,队员们都要求彭加木向基地发电报求援,但彭加木坚决不同意。
因为他觉得基地动用直升机为他们送水花费的代价太大了,出动一次就要几千元的费用,是为国家添麻烦,为此队伍内部发生了非常激烈的争吵。
他还是坚持自己去寻找水源,激烈的探讨会一直进行到了晚上十点左右,幸运的是,他们发现了十几只野骆驼,队员们拼尽全力捕获了一大一小两头野骆驼,算是解决了粮食的问题。
可是没有水啊,干旱的沙漠里没有水就是没有命,队员们坚持要求援,彭加木最终还是同意了发电报求救,告诉基地科考队现在被困在库木库都克西约十公里的地方,缺少燃油和淡水,请紧急支援各500公斤。
彭加木
电报成功发出后,队员们看到了重生的希望,当即兴奋地点起篝火,把抓来的大骆驼杀掉,作为食物饱餐一顿,准备等待着救援的到来,唯独彭加木非常不高兴,一直坐在篝火边一言不发。
等大家吃饱喝足玩累了进帐篷休息,已经是夜里两点了,罗布泊已经开始寒冷了,此时彭加木还是坐在篝火边,帐篷里的队员们谁也没有注意到他,倒下就睡着了。
没有人知道彭加木那一夜干了些什么,基地收到队员们的求救电报以后非常重视,马上回复一封同意的电报,并询问准确的位置在哪里。
6月17日上午,副队长汪文先兴奋的拿着基地回复的电报来找彭加木,发现彭加木脸色不对表情阴沉。
上午11:30,基地回电,飞机18日抵达,你们原地待命。
在这期间,彭加木多次号召继续去寻找水源,可是并没有人回应,毕竟物资明天就到了,拿到物资就返回基地了,还费那老大劲干啥。
212吉普车
失望的彭加木他一个人坐在越野车里看着地图,中午12点左右,汪文先再次尝试把基地的电报给彭加木看,可是发现车里并没有人,心里想着他可能是去附近解手了,于是就回到帐篷内等篷。
12:30,司机王万轩去越野车里拿衣服,无意间发现彭加木一直在看的地图中似乎夹着一张纸条,他抽出来一看,上面写着,我往东去找水井,彭,6月17日10:30。但下边的六被改成了七,或许是彭加木昨天就做好了这个决定。
那纸条刚被发现的时候,队员们还不着急,因为彭加木经常一个人离开营地去周边散步,到了下午三点左右,突然刮起了大风,漫天的黄沙让周围什么也看不见,一直到四点,彭加木都没有回来,
彭加木
这个时候他们开始着急了,于是便开着越野车往东搜寻,在一公里多的地方发现了彭加木的脚印,这时候科考队员觉得可能彭加木就在附近,沿着脚印的痕迹继续寻找,可是脚印一直延伸,最终进入了一片盐碱地,脚印也随之不见了。
此时天已经黑了,为了安全起见,他们放弃了继续寻找,朝着天空开了几枪,等了一会儿没有动静就返回了营地,他们当时并没有马上向基地报告这件事,因为心中还抱有彭加木可以回来的希望。
还有一个最迷惑的情况,彭加木随身的抗癌药物并没有带走,这就说明了他并不打算走得太远。
营地里的队员们经过商议决定,每隔半个小时就发射一颗信号弹,并且把车开到比较高的沙丘上,打开车灯和双闪,以此来作为黑夜中的一个标记点。
彭加木
但一直等到半夜也没等到彭加木归来,于是队员们决定上报给基地,凌晨两点,基地收到了彭加木失踪的消息,至此,彭加木音信全无。
收到彭加木失踪的消息后,军方按照原计划给队员们投放了500公斤的水,又投放了三桶汽油。
有了汽油和直升机,科考队分两路出动,一部分乘坐救援直升机去寻找彭加木的踪迹,直升机开得非常低。
广阔的大沙漠上活物很少,但凡会动的在很远处都能看到,但却始终见不到彭加木的踪迹,大概就这样找了近40分钟,直升机的油料已经消耗大半,无奈之下只能先返回基地了。
那另外一队是由副队长汪文先带领的,他们来到前一日发现的脚印消失的地方,分头向几个方向开始寻找,终于在下午四点的时候,科考队队员马仁文在营地东北方向大约十公里的地方有了一个重大发现。
彭加木搜救队
他在一个长着芦苇的小土包上发现了一个人坐过的坑,附近的脚印也与彭佳木鞋印相同,另外,他还发现了一个椰子奶糖的包装纸,这是彭加木最喜欢吃的糖果。
在米兰农场的时候,彭佳木买了两大包这样的奶糖带在身上,由此可以推断,彭加木应该是在盐碱地处拐弯往这个方向走了,在这里休息过,于是科考队在这里集合,又向不同方向开始搜寻,可是依然没有一点发现。
就在队员们计划明天寻找那些范围的当天晚上,周边地区突然刮起了大风,漫天黄沙狂风呼啸,不仅造成了恶劣的外部环境,同时还抹去了全部的痕迹,现在这种情况,就算彭加木还活着,在漫天的黄沙和狂风中也是必死无疑。
直升机
6月20日,基地又派出了100多人,九架直升机、三架飞机,以出事地点为中心,对附近60公里的区域进行了地毯式的搜寻,却始终找不到彭加木的踪迹。
前两次搜救行动均以失败而告终,科考队跟随搜救队撤出罗布泊,既然找不到活着的彭加木,那就寻找他的遗体或者遗物。
7月7日,寻找彭加木的第三次大规模行动开始了,这次的搜寻分为三个方向分别在敦煌、巴音泉,库木库都克三个地方同时出发,跟前两次搜索不同的是,这两次以地面搜索为主,空中搜索为辅。
彭加木
基地还想了更加新奇的办法,从南京、上海、烟台的警犬训练基地抽调了六名经验丰富的民警,同时携带六条优秀的警犬加入到搜救队。
不过罗布泊的天气实在是太极端了,白天炽热无比,夜晚气温极低,警犬的爪子扛不住这么高的温度,非常抗拒不肯下车,有的警犬水土不服,有的中暑倒地,所以并没有派上用场。
一直到8月2日第三次搜索行动结束,一共出动了1811人、48辆汽车、29架飞机,运送物资40次,搜索范围达4000多平方公里的情况,如此巨大的规模,仍然没有一点发现,这不免让彭加木失踪案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彭加木相关报道
按照正常情况,广阔的沙漠戈壁无人区困难重重,有科考队员失踪也不是什么轰动世界的大新闻,况且国家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去搜寻,这个事儿也该告一段落了。
流言四起
可是没多久,一条爆炸性的新闻把整个事件推向了世界各个角落,有关部门果断宣布,将再一次开展大规模搜寻彭加木的行动,这一次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时间之长,是前几次所没有的。
1980年10月11日,香港的一家报社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条独家新闻,一个名叫周光磊的中国留学生给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写了一封信。
说在1980年9月14日晚上七点左右,他跟另外一个留学生同一名大使馆工作人员在华盛顿某饭店吃饭时,看到彭加木跟两个美国人也在这个餐厅吃饭。
因为他与彭是多年的朋友,所以很热情的上去打招呼,谁知道彭装作不认识他,赶紧跟那两个美国人走了。
彭加木
那这篇报道爆出以后啊,海外媒体疯了,美国的那些朋友们也开始疯狂转载,一时间这个传闻被闹得沸沸扬扬的。
正是为了驳斥这些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人,11月20日,第四次大搜索开始了。这一次的搜索行动由八个单位联合组成,有军方的,也有地方政府的。
根据科考队提供的情况,搜救人员做了准确的分析,判断彭加木凭借两条腿不会走的特别远,于是把搜索范围确定为几个点,分别是库木库都克营地附近、彭加木脚印最后消失的盐碱地附近、疏勒河旧河道附近三个地点。
搜救队此次采用的方法非常仔细,队员们分成小组,分组分段使用罗盘,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80米,横向和纵向同时出发,一寸一寸的找,就差掘地三尺了,找过的地方插上一面红旗,遇到低洼地带甚至还要用钉耙扒一扒。
彭加木
罗布泊地区冬季非常寒冷,队员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饿了啃冻馒头,渴了喝冰水,很多人到最后支撑不住,相继病倒,最终于12月20日全员撤出罗布泊,停止了第四次搜寻行动。
这次行动总共有一千余人参加,该找的地方一个没落下,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不过关于出逃这条谣言也是有巨大的漏洞的,北大校长周培源根本不认识这个叫周光磊的人,另外他提到那些人物,外国留学生、大使馆工作人员等都是假的,这几个人要么是没去过华盛顿,要么就是根本不认识这个周光磊,最终这个闹剧才落下帷幕。
而且库木库都克不是边境地区,想要靠两条腿走出戈壁滩根本做不到,所以彭加木不可能外逃。
图源网络
次年,也就是1981年,彭加木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上海和新疆两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也在彭加木消失的地点树立了一个永久性的纪念碑,上面刻着,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同志在此科学考察时不幸遇难。
关于彭加木的失踪,你认为还有哪些可能性?网上众说纷纭,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