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的故事50字)

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的故事50字)

▲华罗庚(右二)与同事在一起

“老同志,深愧怍,新党员,幸免称,横刀那顾头颅白,跃马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这是华罗庚当年为《北京支部生活》杂志所作两首词中的一段。

1981年底,入党刚一年多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给《北京支部生活》写了两首词,表达入党后的心情。他还对杂志社记者说,希望能把这两首词转交给邓颖超大姐,感谢大姐不久前对他“老同志,新党员”的勉励。既然邓颖超大姐称赞华罗庚是“老同志”,为什么70岁才入党?

>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的故事50字)

“为了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

华罗庚成为与党生死与共的同志,是从1936年“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开始的。当时,已是清华大学知名教授的华罗庚拄着拐杖,迈着一条残腿,走在队伍的前列。国民党军警大搜捕时,华罗庚还把一位地下党员的学生领袖藏在自己宿舍里,躲过了搜查。

1946年3月,苏联出版了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并邀请他访苏。途中,华罗庚乘坐的飞机被困,他请求国民党驻伊朗大使馆帮忙。使馆官员不帮忙还威胁他:“你到苏联去,红帽子已经戴上了!”华罗庚再次见识了国民党政府的黑暗与没落,气愤地写下“我欲高飞云满天,我欲远走水溢川”的诗句,表达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满。

新中国成立前夕,正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当教授的华罗庚,得知国民党欲把一些社会名流和家属弄到台湾去,极为焦急。他不想跟国民党去台湾,也不想因为家人受制于国民党政府,火速为远在上海的妻子和孩子办理护照,要他们暂来美国躲开这一劫。

新中国一成立,华罗庚更是舍弃了洋房、汽车和丰厚的薪水,带领妻儿从旧金山登船归国。在香港上岸时,华罗庚发表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写道:“受了同胞们的血汗栽培,成为人材之后,不为他们服务,这如何可以谓之公平?如何可以谓之合理?为了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1950年3月,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了这封公开信。

▲青年华罗庚

“我立志做一个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

1958年夏,身为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的华罗庚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的要求。他说:“我立志要做一个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做到又红又专,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争取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后来,华罗庚又几次写了入党申请书,却一直没被发展。

问题出在1957年的一份《对于有关我国科学体制问题的几点意见》上。这份“意见”是由华罗庚和几位老科学家起草并向上级提出的。“意见”提出要“保护科学家”,因为目前存在“科学家脱离科学的偏向”。比如,一部分科学家很难保证有六分之五的时间搞科研,兼职过多、社会活动过多;学术领导和科研的“火车头”应在实际工作中形成;在升学、升级、选拔研究生留学生时,有片面强调政治条件的偏向。

这份几千字的“意见”公开后,受当时“左”的思想影响,被批判为“毒草”,认为是在“保护科学家”的口号下离间科学家同党和政府的关系,是对青年的挑拨和欺骗,是“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纲领”。

这次的事情过后,华罗庚虽然侥幸没被划为“右派分子”,但也被扣上了“漏划右派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政治地位”被定格了,入党自然无法通过。华罗庚辞去了数学所所长的职务,转到一所大学工作。

“服从沧海的要求”

到大学工作后,他又几次写了入党申请书。政治上的磨难,并没有动摇华罗庚入党的信念。他刚直的性格也没有变。针对“浮夸风”,他在《高等数学引论》序言中写道:“这既是急就章,又是拖拓篇,1958年匆匆上马,错误百出,疵谬迭见。”

1958年,感到“时乎时乎不再来”的华罗庚访问了一些工厂和农村,发现这些地方的管理工作极其落后,于是决定到基层去办实事,更直接地为人民服务。他把统筹法和优选法作为研究应用数学的突破点。

华罗庚所到之处广受欢迎,而他带着大学生在北京电子管厂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时,个别人对学生们说:“华罗庚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是来沽名钓誉,哗众取宠的,不要跟他学!”华罗庚听到这些议论,苦苦思索后给毛写了一封信,信中讲明在生产实际中推广应用优选法和统筹法的益处,并表示自己要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决心。

1964年3月,华罗庚收到毛的亲笔回信,信纸上两行刚劲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底:“华罗庚先生:诗和信已经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这封信使华罗庚的愁闷一扫而光,他决心沿着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走下去。

不久,华罗庚接到西南铁路建设指挥部的邀请信,邀请他参加成昆铁路建设。尽管路途遥远,困难重重,但是华罗庚毅然离开了舒适、繁华的城市,奔赴西南。在西南铁路建设工地,华罗庚拖着伤残的左腿,带着学生和助手辗转于各个施工场地。人们看到如此著名的大数家不躲在城里安然享受,却跑到荒山野岭吃苦受罪,都称赞道:“这才是人民的数学家呀!”

华罗庚在西南工作长达八个月之久。这期间,他乘坐的吉普车曾几次在险峻的山路上悬空、翻车,但他早已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说:“在实际工作中我亲眼看到错误的数字可能导致阶级弟兄的伤亡,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往往一位阶级兄弟、革命战士不惜牺牲性命以求的东西,就可能是我们计算时所忽略的小数点后第二位。”“我的这些体会是在书斋里、教室里如何设想也设想不到的东西,但在一滴水投进大海的时候,它就会发现要求变了,不再局限于如何不使自己干涸的问题,而是服从沧海的要求了!”

1965年以来,华罗庚又带着他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推广小分队,走遍大江南北,在全国工业展览会上,华罗庚主持进行的“铁路统筹和汽车节油”实验,荣获中国科学院颁发的一等奖。他所撒下的科学种子遍地开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65年,华罗庚又给毛泽东写了第二封信,把自己编写的《统筹法平话》寄给毛。7月21日,毛泽东在回信中写道:“华罗庚同志:你现在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十分欢迎。”这封信上,毛称华罗庚由“先生”已改为“同志”了。

“长城哪能一夕成,所赖在坚韧”

1979年3月,华罗庚应邀赴欧洲讲学前,又一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申请书上写道:“虽然现在蒲柳先衰,心颤、眼花、手抖、头发白,但决心下定,活一天就为党工作一天,活一小时就为党工作一小时。”6月13日,正在英国讲学的华罗庚接到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通知。这位年至古稀的“新党员”兴奋得一夜难眠。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到英、荷、法、德四国讲学,尽管关节经常疼痛,但一想起这是为党争光,就讲得起劲多了。”

1980年元旦,邓颖超见到华罗庚,祝贺他成为党员,并夸他是“老同志,新党员”。华罗庚非常感动,他对周围的人讲:“这六个字是对我一生最好的总结”,还提笔写下“实干、苦干、拼命干,党员本色,空话、大话、奉迎话,科学罪人,实践明真理,历史证忠贞,聚沙成塔踏不固,长城哪能一夕成,所赖在坚韧”等两首词。

北京支部生活杂志社记者杨玉生把两首词转交给邓颖超后,邓颖超在1982年2月27日复信,信上说:“他的诗,使人读了很受教育,很受鼓舞。科学家的态度,雄心壮志的誓言,跃然于诗句中。我非常赞成你们在《支部生活》杂志中刊登。”

文/晓霞来源:北京人民出版社《我要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