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弦(小三弦和大三弦的区别)

小三弦(小三弦和大三弦的区别)

“国风”,在当下似乎成了一个潮词。

>小三弦(小三弦和大三弦的区别)

长衫、束发、作揖、戏腔、带诗词的歌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换装游戏,“国风”就像是游戏提供的模特,而上面这些元素就像是游戏提供的衣服,这些衣服不成套,但是只要给模特穿上,总会在观众那里得到一定的分数。似乎形式给足了,不管作揖左右手是否摆正确,歌词是否合理,都无关紧要。“国风”受人追捧,可细问什么是国风,又有多少人能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去年年底,一款大型原创中国经典音乐竞演节目《国乐大典》在某平台悄然推出,节目以中国民乐为主题,但似乎并没有在观众中间引起太大的波澜。实际上,《国乐大典》已经出了三季,播到现在已经是第四季,可是豆瓣甚至还没有开分。似乎没了流量加持,即使是国风,也变得逊色。

大家能说出多少种民族乐器呢?在没有检索的情况下,想必答案基本上都是:古筝、琵琶、笛、萧、二胡、唢呐、大鼓这类常见的民族乐器。而实际上,这些只是民族乐器中的一小部分。由于相较于古筝、琵琶、二胡之类常出现在观众视野中的乐器,其他的民族乐器显得有些小“糊”,但是,它们在传统文化中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今天,不讲诗词,不谈歌赋,给几位国风“糊咖”留一个小小的舞台。

三弦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拨弦乐器,因张三根弦而得名,是苏州评弹、京韵大鼓等地方戏曲的主奏乐器之一。三弦由琴头、弦轴、琴杆、琴鼓、琴码、皮膜和倒冠几部分组成,大致可分为大三弦和小三弦两种。

琴鼓是三弦共鸣的主要部分,以红木、紫檀木或其他较硬的木材做成椭圆形木框,内腔多为方形,两面蒙蟒皮制成。蟒皮上架有竹制琴码,鼓头的低端有倒冠,用来系紧琴弦。从外面看,三弦的琴鼓很大,实际共鸣箱很小,使得三弦发音干、尖、余音短,有很强的个性色彩。小三弦的琴杆和鼓头用同样材料制成,琴杆内部不挖空。为减轻左手托重负担,大三弦的琴杆用楠木或其他较轻的木料制成,中间一般是挖空的。琴杆下端插入鼓头内部,上端连接琴头。琴头一般用黄杨木制成,其左右两侧共插入三个弦轴,左一右二,下方置有山口,为有效弦长的起始位置。琴弦有三,为子弦(一弦)、中弦(二弦)、老弦(三弦)三种。过去用丝弦,现在一般使用钢丝缠尼龙弦。

大三弦属中低音乐器,音色浑厚而响亮,多用于北方说唱音乐的伴奏,如鼓书、弹词等;小三弦又称“曲弦”,音色明亮清脆,多用于南方评弹等说唱音乐的伴奏。

坠胡,又名“曲胡”“二弦”,是河南曲剧、越调等戏曲的主奏乐器,在清末由小三弦演变而来,流行于河南、山东等地。坠胡的琴筒用铜板或硬木制作,呈圆筒形,琴筒短而粗,长9cm,直径约11cm,前口蒙蟒皮。琴杆和琴头形似三弦,但琴杆较短,琴头较小,指板较宽。用马尾弓拉奏,音色纯净、柔美,十分善于表现优雅抒情的曲调。低音区醇厚略带沙哑,中音、高音洪亮清脆。坠胡的音色在拉弦乐器中颇有特色,演奏时滑音用得很多,语言性强,特别善于模仿各种特有的声音,如各种动物的叫声,人的笑声、哭声等。琴弦有两根,一般用丝弦或尼龙外缠钢丝弦。

柳琴是我国民族乐队中典型的弹拨类乐器,外形构造与琵琶相似,但比琵琶小,通体长约65cm,形似柳叶,又因琴身为柳木制作,故名柳琴或柳叶琴。柳琴原是流行于鲁、皖、苏一带的民间乐器,用作柳琴戏、泗州戏等地方戏曲的伴奏及简单歌曲的弹奏,演奏时用拨片弹奏。其音孔镶骨制或塑料制音窗;琴颈和面板上粘以竹制音品,共二十九品,采用十二平均律;琴弦张四弦,采用钢弦或尼龙缠钢弦,面板多用老桐木制成,背板采用红木或其他质地比较硬的木材;拨片采用赛璐珞片、尼龙板、塑料片或牛角等材料,制成等边三角形。

柳琴的音色低音区浑厚结实,中音区圆润柔和,高音区清脆明亮、穿透力强,因一弦和二弦均采用纯金属材质,其音色具有浓厚的金属感。

阮属于古琵琶的一种,由琴头、琴颈、琴身、弦轴、山口、缚弦等部分组成。琴头和琴颈是用两块硬质木料胶合而成,琴头顶端多饰以民族风格的雕刻,琴颈上粘有指板,指板用红木制成,其上嵌有二十四个音品,品按十二平均律装置。琴身是一个呈扁圆形的共鸣箱,由面板、背板和框板胶合而成,面背板都是用桐木板制成。在面板上胶有缚弦和出音孔。弦轴有四个,用红木、黄杨或黄檀等木材制作,除用普通弦轴外,也可用齿轮铜轴。琴弦使用丝弦、肠衣弦或金属弦。用拨子或假指甲弹奏。

板鼓又称为单皮或班鼓,在中国戏曲乐队中,板鼓和拍板并用,由一人兼奏,居于指挥和领奏地位。早在唐代就已用于清乐中,那时称为节鼓。板鼓是单面鼓,鼓身用桦木、槐木、榉木等硬质木料制作,由5块较厚的木板拼合而成。鼓身直径25cm,但绝大部分是木质框面,中间振动发音的鼓面仅有5-10cm,鼓膛呈八字形,鼓边高9.5cm。鼓皮常用牛皮,张紧于鼓面并包到鼓身底端,用密排鼓钉绷紧,并在底部箍以铁圈。演奏板鼓时,将板鼓空悬在系有绳子的竹制或木制的鼓架上,用两根鼓签敲击。常用的板鼓演奏技法有点签(用鼓签点击鼓面)、满签(鼓签平击鼓面)、单打(右手执签击鼓,左手持拍板敲击)、双打(双手持签齐打或交替滚奏)和闷打(左签压住鼓面,右签打鼓面,发出闷声)。板鼓常与拍板一起控制唱腔节奏,为演员的各种身段和动作伴奏,给锣鼓演奏增加花点,烘托舞台气氛和人物形象。

埙是中国古代一种用陶土烧制的吹奏乐器,整体成圆形或椭圆形,埙体上开有数个音孔。通过手指按压不同的音孔改变共鸣腔体内空气容积量和开口的面积来改变音高,空气容积量越大,振动频率越低,音高也越低。打开孔径大的口可以发出较高的音,孔径小的口可以发出较低的音。埙的种类很多,根据其形制可分为卵形埙、葫芦塌、子母埙、牛头埙等;根据音孔数量可分为六孔埙、八孔埙、十孔埙等;根据制作材质可分为陶埙、竹埙、瓷埙、木埙等。其音色低沉浑厚,空灵柔美。吹奏者的演奏水平和制作埙的材质不同,埙的音色也会有所不同。

音质主观评价是录音师、音响产品设计师及声学设计师等声频行业的从业人员重要的工作工具。在工作中,他们通常需要运用耳朵对声音传输链路中每个环节所产生的声音进行主观评价,进而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调整,为听众创造出悦耳的声音。同时,在进行某些声频设备或录音作品评比时,又要求他们能够准确的运用主观评价方法,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以得出专业的评比结果。由此出声频工作者既要具备精准的听辨能力和音乐鉴赏、分析能力,又要拥有实验心理学知识,数理分析统计等技能。本教材的内容就是为了训练这两种技能而展开的。

本教材的前半部分是审听训练篇,主要训练各种听辨能力,包括频率感知与频谱均衡,响度感知与动态控制,音色感知与音质变化,空间感知与声像定位等内容。本教材的后半部分是主观评价篇,主要阐述如何设计严谨而专业的主观评价实验,内容包括声音质量主观评价流程,主观评价用语的选择,被试的构成,主观评价方法,实验信度与效度的检验等。

第二版教材增加了线上审听训练软件,可以让读者更加便捷地进行个性化审听训练。在教材内容上,增加了失真效果、假设检验、MUSHRA主观评价方法等新的内容。本教材可以作为音响工程、音响导演、影视节目制作等专业的大学生教材,也可供录音师、声频工程师及声学设计师等声频行业的从业人士参考。

鉴于目前线上教学的普及性,已经开发完成与教材配套的线上审听训练软件。

作者|刘佳婧

视频|田甜

一审|林江龙一

二审|周娜

三审|张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