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的危害(氨气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氨气的来源
新居中氨气来源主要有两方面:在建筑施工中为了加快混凝土凝固速度或冬季施工防冻,在混凝土中加入了高碱性混凝土膨胀剂、含尿素与氨水的混凝土防冻液等外加剂,这类含有大量氨物质外加剂在墙体中随着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造成室内空气中氨的浓度大量增加,特别是夏季气温较高,氨从墙体中释放速度较快,造成室内空气中氨浓度严重超标。
>氨气的危害(氨气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室内空气中氨来自于木制板材,家具使用的加工木板材在加压成型过程中使用了大量黏合剂,此黏合剂主要是甲醛和尿素加工聚合而成,它们在室温下易释放出气态甲醛和氨气,造成室内空气中的氨污染。来自于室内装饰材料,比如家具涂饰时使用的填加剂和增白剂,大部分都用氨水。氨水已成为建材市场中必不可少的商品,它们在室温下易释放出气态氨,造成室内空气中氨的污染。但是这种污染释放期比较快,不会在空气中长期大量积存,对人体的危害相对小一些。
氨气的危害
人对氨的嗅阈为:0.5-1.0mg/立方米。对口、鼻黏膜及上呼吸道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而有轻重。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氨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质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氨对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可麻痹呼吸道纤毛和损害黏膜上皮组织,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常被吸附在皮肤黏膜和眼睑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
氨通以气体形式进入人体,进入肿泡的氨,少部分被二氧化碳所中和,余下的被吸收至血液,少量的氨可随汗液、尿或呼吸排出体外。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短期内吸入大量氨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沙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症,同时可能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
氨气的释放影响因素
国内研究人员采用环境舱模拟研究了随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交换率变化墙体试块中氨的释放规律,发现在温度和相对湿度一定的条件下,随着空气交换率的增大,环境内氨平衡浓度下降;但氨挥发速率和完全释放时间与交换率的关系并非正相关。在交换率和相对湿度一定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室内氨平衡浓度升高,挥发速率不断变大,相应的完全释放时间不断缩短。
室内氨气的防治
降低室内氨气污染是最重要的是预防,含氨物质的建筑材料应尽量减少使用或者不用,应尽量减少使用或者不用。装修时应减少合成板材的使用,含添加剂和增白剂的涂料也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将污染来源减少到最低。若污染源已经存在,降低污染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换气法:
消除室内空气污染,最有效的方式是通风换气。当室外空气质量高于室内时,通过打开门窗通风,可将室内有害气体排出室外。
污染源封闭法:
为防止建筑物内氨气污染物外泄,可采取在房间的墙面和楼面等外露的表面上涂刷气密性涂料,使其对墙体等逸散的氨气起隔离封闭作用而不致影响室内空气。
利用光催化技术净化室内空气:
光催化技术,是将光化学和催化剂二者有机结合的一种先进技术。20多年前,科学家发现当二氧化钛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时,遇到水,水就会被分解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试验发现其他一些物质在特定条件下,遇到二氧化钛也会起化学反应而分解。如果将二氧化钛附着在建筑材料表面,就可以可利用太阳光和室内照明灯照射分解有害物质,从而降低室内包括氨气在内的多种有害气体成分。
例如,叁素新材料研发的光触媒分散液采用5nm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具有非常高效光催化活性,对弱光、可见光响应,可有效净化室内环境中的氨气,24小时有效净化率达90%以上。
吸附净化法:
从对氨气的净化效果及技术可行性分析,可选用以价格低廉的活性炭作原料,金属铜盐作浸渍物的改性活性炭通过吸附法来降低室内氨污染。普通活性炭对氨气虽有物理吸附作用,但它对有害气体的吸附具有选择性,如果通过改性处理,即利用铜盐与氨进行化学反应生成铜氨络合物,可以加大吸附剂对氨气的选择性吸收,极大的提高净化氨气的能力。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室内氨污染现状依然较严峻。控制室内氨污染的主要方法有:最大限度的选用含尿素氨水量小的建筑材料及添加剂,把排放造成的污染消除在建筑施工或装饰阶段。装修房间时应尽量减少人工合成板材的使用,应选用天然无害化材料。涂料,如油漆、墙面涂料、粘合剂等应选择低毒性材料。使用装饰材料时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含添加剂或增白剂的材料。同时应加大室内通风量,保障室内有新鲜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