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安徽省地级市)
宣城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与江苏、浙江两省接壤,是东南沿海沟通内地的重要通道。处在沪宁杭大三角的西部腰线上,是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和资本转移的前沿阵地。敬亭、柏枧、水西、龙须四山峰峦叠翠;青弋江、水阳江两水相依。宣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说。自西汉设郡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山水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南翼城市。宣城地处江南,楚头吴尾,江南通都大邑,江南鱼米之乡。宣城文化底蕴深厚,自西汉时起就一直是江东大郡,晋永嘉年间,首开文化昌盛之风,历经六朝,隋、唐、宋、元、明、清诸朝文化发展,其文脉源远流长,中国鳄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翼。
中文名宣城市
Xuancheng
东经 117゜58’~119゜40’、北纬29゜57’~31゜19’之间
12340平方公里
宣州区、宁国市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鳌峰东路31号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敬亭山、太极洞、桃花潭
池州九华山机场
宣城站
皖P
宣州
春秋
255.6万(2012年)
842.8亿/人均33272.8元
日本中央市、上海市闵行区
状元路、鳌峰路、锦城路、叠嶂路
杜鹃花
胡雪岩、胡锦涛、胡开文,胡适,汪静之,章衣萍,汪孟邹
南湖银鱼、水阳河蟹、水东蜜枣、广德毛竹板栗、宁国山核桃
0563
242000
地级市,省辖市
吴语宣州片、江淮官话
市委书记姚玉舟、市长韩军
吴语宣州片、江淮官话
地级市
市委书记姚玉舟、市长韩军
255.6万(2012年)
242000
0563
宣城地处皖东南,毗邻苏浙,地近沪杭,古属吴越。建国初期设宣城专区,后并为芜湖专区和芜湖地区,1980年芜湖地区更名为宣城地区。1982年4月,宣城地委、行署机关由芜湖搬迁至宣城。2000年撤地建市,现辖宣州区、宁国市、广德市和郎溪县、泾县、绩溪县、旌德县。全市国土面积12340平方公里,居全省第4位。[1]
宣州区
设双桥、济川、澄江、鳌峰、飞彩、西林、敬亭山、金坝 8 个街道办事处,朱桥、养贤、五星、黄渡 4 个乡,水阳、寒亭、文昌、狸桥、沈村、古泉、洪林、孙埠、杨柳、水东、 新田、溪口、周王、向阳 14个镇;岗桥、丁店、双塘等167个村,梅清、溪口、华阳等52个社区。
郎溪县
设凌笪、姚村 2 个乡,建平、梅渚、涛城、十字、 毕桥、新发、飞里 7 个镇;定埠、十字、新发、官桥等 94个村,建平、中山、钟桥、南丰等 15 个社区。
广德县
设卢村、东亭、四合3个乡,桃州、柏垫、邱村、誓节、新杭、杨滩 6 个镇;团山、茅田、宏霞等105 个村,凤凰、凤井、清溪、大木桥等34个社区。
宁国市
设西津、南山、河沥溪、天湖、汪溪、竹峰 6 个街道办事处,云梯畲族、南极、万家、方塘、青龙 5 个乡,梅林、中溪、宁墩、霞西、甲路、胡乐、港口、仙霞 8 个镇;双溪、罗溪、凤形、津北等 103 个村,独山、杨山、双龙、津南等 25 个社区。
泾县
设汀溪、昌桥2个乡,泾川、茂林、榔桥、桃花潭、琴溪、蔡村、云岭、黄村、丁家桥 9 个镇;岩潭、潘石、石山、巧峰、古坝等 132个村,茂林、百园、水西、城北、幕桥等 15 个社区。
绩溪县
设家朋、荆州、板桥头 3 个乡,华阳、伏岭、临溪、瀛洲、长安、金沙、扬溪、上庄 8 个镇;高迁、溪马、朗坑等 76 村,东山、杨柳、来苏等 5 个社区。
旌德县
设版书、云乐、孙村、兴隆 4 个乡,旌阳、三溪、庙首、白地、蔡家桥、俞村 6 个镇;新庄、板桥、凫秀、霞溪等 61 村,新桥、瑞市、庙首等 7 个社区。
截至2015年宣城辖宣州区1个市辖区和郎溪、广德、泾县、绩溪、旌德5个县,代管宁国1个县级市。全市共有24个乡,57 个镇,14个街道办事处,730 个村,156 个社区 。
人口民族
人口
宣城市2012年末宣城市户籍人口279.6万人,常住人口255.6万人。截至2014年末,宣城市户籍人口为279.8万人,常住人口为257.4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24‰,死亡率5.95‰,自然增长率3.29‰,城镇化率49.32%比上年提高1.26个百分点。
截至2013 年底,全市总人口为 2802074 人,其中男性 1448680 人,女性 1353394 人,男女性别比为107.0: 100(女=100)。
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中,0-14 岁人口为36.90 万人,占14.57%;15-64 岁人口为 187.41 万人,占73.99%;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28.97 万人,占11.44%。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 13.99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 27.20 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 92.61 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 79.52 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 (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 23.97 万人,文盲率(是指全市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为 9.46% ,下降2.93 个百分点。
民族
市境少数民族人口不多成分多,主要有畲、回、满、苗、壮、布依、蒙古、藏族、维吾尔族、彝族、朝鲜族、侗族、瑶族、白族、傣族、黎族、高山族、水族、京族、傈僳族、仫老族等45个少数民族,成分人口1.2万余人,约占总人口千分之五。其中千人以上的民族有苗族、彝族、回族、畲族、壮族。
全市辖有宁国市云梯畲族乡和宣州区沈村镇胡村回族村2个民族乡村。少数民族1064人,占0.15%,境内少数民族有16个,较1964年的少数民族增加了8个458人,其增加原因主要是婚嫁、工作调动和自然增殖。
1982年,少数民族人口及分布情况:蒙古族30人,分布于城关、团山、夏渡、双桥、水阳、杨泗;回族924人,分布于城关、水东、水阳、金坝、丁店、峄山、洪林、高桥、杨柳、沈村、卫东、雁翅、黄渡、溪口;藏族2人,分布于夏渡、水阳;苗族19人,分布于城关、水东、双桥、南湖;彝族13人,分布于城关、狸桥、南湖;维吾尔族2人,分布于新田;壮族21人,分布于城关、敬亭、金坝、夏渡、杨林、文昌、寒亭;布依族12人,均在城关;朝鲜族3人,均在城关;满族16人,分布于城关、裘公;侗族14人,分布于城关、团山;瑶族1人,在城关;傣族1人,在城关;黎族4人,均在城关;畲族1人,在城关;高山族1人。
地理环境
宣城市辖境在地质分区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地区。地层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各时代地层发育比较完整。受地质构造控制,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盆(谷)地、岗地、平原五大类型。南部山地、丘陵和盆谷交错,海拔高程一般200—1000米以上;中部丘陵、岗冲起伏,高程一般15~100米;北部除一部分破碎的丘陵外,绝大部分为广袤的平原和星罗棋布的河湖港汉,圩区一般高程为7—12米。南部和东南部山区属天目山山脉,西南部山区属黄山山脉,西部山区属九华山山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0多座,最高的清凉峰1787.4米(位于绩溪县与歙县及浙江临安县交界处)。境内河流主要有青弋江和水阳江两大水系,均属长江流域;绩溪县有36%的流域面积属长江流域,64%的流域面积属钱塘江流域。天然湖泊有南漪湖及固城湖的一部分,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
水系
宣城水系宣城地区河流湖泊主要属长江 流域,仅宁国县东南部的茅坦河流向钱塘江 。境内有青弋江、水阳江两大水系,湖泊有南漪湖及固城湖的一部分。
青弋江,古名清水、泾水、青弋水。发源于黄山北麓,自泾县陈村入境,经泾县、南陵县、宣州市、芜湖县,在芜湖市入长江。
水阳江,发源于天目山北麓绩溪县境内。干流宁国以上有西津、中津、东津河三条支流,在潘村渡汇合,进入宣州市。量70万吨。
南漪湖,位于宣州市和郎溪县北部圩区。东受郎溪的新老郎川河、钟桥河诸水,西南宣州的双桥河、沙河、浑水港诸水涨水时亦泻入。4、固城湖
固城湖,界江苏省高淳县和本区宣州市之间。水自1971年以后墙港、狮树河、撑龙港三条河的迸出口被筑坝堵死,水阳江洪水不能分泄入湖.加大了干流压力和宣州市沿湖圩区的洪涝问题。
2000年,宣城地区撤地设市,现辖宣州、宁国、郎溪、广德、泾县、绩溪、旌德五县一市一区,面积12340平方公里,人口275万。凭皖赣、宣杭两铁路,318、205两国道保持着与外界畅通的气象,从古至今以地利之便,交通畅达,商品集散,成为江南通都大邑。
土壤
宣城市宣城地区土壤共有铁铝土 、淋溶土 、初育土 、半水成土 、人为土 5个土纲。其下分10个土类、23个亚类、75个土属、119个土种。
红壤土类,是本区最大的一类地带性土壤,面积827.98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52%;广泛分布于宣州市寒亭至郎溪县白茅岭一线以南海拔6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是发展多种经营的重要土壤资源。红壤分为黄红壤、棕红壤、红壤性土三个亚类及10个土属、20个土种。其中,黄红壤亚类面积428.39万亩,占红壤土类的51.7%。成立母质多为花岗岩、泥质岩类风化物,少数为硅质岩、安山岩类风化物,植被覆盖良好,是用材林和茶叶生产的重要土壤资源。棕红壤亚类面积146.46万亩,占红壤上类的17%。分布于浅丘、岗地海拔50~80米之间。成土母质为第四纪红色粘土。植被破坏严重,多为人工栽培的马尾松、杉木,次生植被为草丛和灌丛,是开发利用潜力较大的土壤。目前有部分缓坡开垦为旱地、果园、茶园,大部分为疏林地。红壤性土亚类面积253.13万亩,占红壤土类的30.6%。分布在红壤土地带的低山、丘陵中上部,地形坡度多大于25度,植被破坏,土壤侵蚀严重。成土母质同黄红壤亚类。表土层薄,土壤养分缺乏,保水保肥性能差,亟需封山育林、保持水土,不宜开垦利用。
黄壤土类,面积42.23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2.7%。主要分布在天目山、黄山山脉北坡,海拔600~1000米之间,呈不连续的带状或片状分布。仅有1个亚类及2个土属、2个土种。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泥质岩类风化物。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树为主,覆盖率高,无明显水土流失现象。黄壤由于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体上,人为影响小,地表有大量枯枝落叶,表土层有机质一般大于5%,全氮、全磷、全钾也相对较高。此类土壤山高路远,利用价值低于红壤,多为薪炭林和水源涵养林地。
黄棕壤土类,面积62.28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3.9%。水平分布于宣州市寒亭至郎溪县白茅岭一线以北地区,垂直分布于南部山区土壤垂直带谱中。有黄棕壤、粘盘黄棕壤和暗黄棕壤3个亚类及6个土属、9个土种。以粘盘黄棕壤和暗黄棕壤为主。前者分布在海拔100米以下的岗地和高阶地上,成土母质为下蜀系黄土,植被多为人工栽培的马尾松和自然草丛,开发利用潜力较大。后者主要分布在海拔1100米以上的中山地区,成土母质为花岗岩、泥质岩、硅质岩类风化物,植被覆盖良好,以山地灌丛林和草丛为主,是水源涵养林之地。
紫色土土类,面积137.29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8.6%。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区,由侏罗纪紫色砂页岩、白垩纪紫色砂页岩和砂砾岩分化物发育而成。依据土壤酸碱度分为酸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2个亚类及4个土属、7个土种。其中酸性紫色土占99%,分布在海拔350米以下剥蚀丘陵岗地上,坡度小于15度,植被覆盖少,土壤侵蚀严重,需注意水土保持,营造耐瘠树种乔、灌混交林。
黑色石灰土土类,面积85.66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5.4%。主要分布在石灰岩低山丘林地区,植被多为稀疏的喜钙植物如柏树、乌柏树等。有黑色石灰土和棕色石灰土2个亚类及3个土属、5个土种。以棕色石灰土为主,分布在海拔45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成土母质为石灰岩风化物。土层平均厚度74厘米。表土层质地中壤,粒状结构,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供肥性能较好,是蜜枣生产的土壤资源。
石质土土类,面积46.38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2.9%。有铁铝质石质土和钙质石质土2个亚类及4个土属、4个土种。主要分布在泾县、宣州的低山和高丘脊顶陡坡地带,坡度在25度以上。植被破坏严重,覆盖率低于20%。成土母质为花岗岩、泥质岩、石灰岩的残、坡积物。表土层薄,一般在6~20厘米,砾石含量大于30%.士壤理化性状差,养分缺乏。此种土壤主要为荒山。
粗骨土土类,面积88.82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5.6%。依岩性不同分为铁铝质粗骨土和硅银质粗骨土2个亚类及5个土属、5个土种。主要分布在泾县、广德、宁国三县中低山及丘陵的中上部,海拔100~1100米之间,多位于山丘的脊顶陡坡地带。成土母质为花岗岩、泥质岩、硅质岩类的残蚀积物。自然植被以草丛为主,覆盖率低于20%。水上流失严重,表土层只有13厘米左右,土壤生产能力较差。但在铁铝质粗骨土亚类中的粗骨扁石土肥力略高于石质土,有利于茶叶生长,所产茶叶品质好。“涌溪火青”、“爱民杨尖”等名茶,就生长在这种土壤上。
红粘土土类,面积2.66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0.2%。只有1个酸性红粘土亚类及1个土属、3个土种。主要在棕红壤地区的低丘、岗地中上部,呈零星鸡窝状分布。表土层8厘米左右,酸性强,养分含量低,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差,植物根系难以伸展,是一种劣质土壤。
紫色土土类,面积137.29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8.6%。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区,由侏罗纪紫色砂页岩、白垩纪紫色砂页岩
潮土土类,面积21.55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1.4%。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冲积平原和河漫滩一带,仅有灰潮土1个亚类及3个土属、6个土种。此类土壤种植历史悠久,土层深厚,剖面发育良好,土体潮润,质地均一,以壤质为主。土壤肥力较高,保肥供肥性能好,是棉花、油菜、蔬菜生产的土壤资源。
水稻土土类,是本区的主要耕地土壤。面积274.58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17.3%。广泛分布于平原和山丘冲、垄、贩、盆地及岗丘傍地。有淹育型、潴育型、潜育型、渗育型、脱潜型、漂洗型6个亚类及37个土属、58个土种。其中潴育型水稻土占水稻土类总面积89.3%,是农业生产力最高的土壤,属良水性水稻土。分布地形比较平坦,排灌条件好。剖面发育完整,潴育层发育良好,垂直节理明显。土壤渗而不漏,清而不滞。土层深厚,肥力较高,增产潜力最大。
植被
宣城市本区处于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结合部位,复杂的地形、地貌和适宜的气候、土壤,为多种植被提供了生长繁衍条件 。1986年统计,全区1546万多亩土地上,各种植被面积923.5万亩,占59.7%。其中,森林植被(包括疏林、灌木林、幼林、苗圃及茶、桑、果园)564·8万亩,占36.5%,草地植被134.7万亩,占8.7%,农作物224万亩,占14.5%。
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宁国县森林覆盖率在45%以上,泾县在40%以上,广德县在35%左右。宣州市和郎溪县山区面积较小,森林覆盖率在20%左右。本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带性植被群落现已很少见到,多为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所替代,常见的以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或阔叶、针叶混交林为主。由南到北,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尚保存有少数地带性植被群落。如宁国县板桥乡海拔700米以下山坡,有大片常绿阔叶林分布,主要为甜储林.苦槠林、青冈栎林等。其中科储林面积达万亩以上,林相齐整,林木茂盛,盖度达90~95%。该乡还有成片的金钱柳、毛红椿、金钱松、云锦杜鹃、青檀、绞股蓝等群落。现已被划为自然保护区。
山区其他地方,大多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并混有人工栽植的针叶树种。如泾县黄兑山500米以下以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500米以上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广德县低山高丘200~5OO米间以常绿阔叶和针叶混交林为主,大片毛竹亦基本分布于此。宣郎广交界的低山区,林份组成亦多为针、阔叶混交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
中北部岗丘,天然植被残留极少,几乎全为人工植被及次生灌丛和草丛。人工植被以针叶林为主,树种主要是松、杉等用材林以及茶、桑、竹、油桐、果木等经济林。
平原圩区成片森林较少,主要是四旁植树。常见的有楝、榆、槐、泡桐、杨柳等树种及桃、李、杏、梨等果树。
草地植被荒山草坡各类成片草场主要分布在宣州、广德、宁国、泾县,占94%以上,万亩以上的成片草场有18块。多为森林被破坏后的次生植被。草场与林地、农田交错。分五种类型,即山地丘陵草丛类、山地丘陵疏林草丛类、山地丘陵灌木草丛类、低地草甸类、平原沼泽类。植被种类,草丛草场多为禾本科的野古草、白茅草、狼尾草、班茅草、黄背草等。灌丛草场有大戟科的算盘子、大戟,壳斗科的大茅栗、白栋、青冈栋等,豆科的铁扫帚、胡校于、鸡眼草、葛藤、山蚂蝗等。1985年开始试种人工牧草,宣城县峰山乡建成人工草场2200亩,改良草场3000亩;广德县赵村乡1987年秋播牧草850亩。
气候
宣城地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类型。具有以下特点:
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本区地处中纬度地带,是季风气候最为明显的区域之一。由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内陆的偏北风。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控制,天气高温多雨,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控制,天气寒冷少雨,雨量在年内分配很不均匀。一年中夏季最长,约121天(5月21日至9月18日,平均气温>22℃);冬季次之,约102天(11月27日至次年3月8日,平均气温<1O℃);春季较短,约73天(3月9日至5月20日,平均气温介于10~22℃之间);秋季最短,约69天(9月19日至11月26日,平均气温介于10~22℃之间)。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分明。
光温同步,雨热同季日照与温度的年内变化趋向一致,降水集中在暖热季节。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全区年平均温度为15.6℃,最热月平均28.1℃,最冷月平均2.7℃,气温年较差25.4℃,气候变化温和。干燥度在0.68~0.90之间,即可能蒸发量小于实际降水量,属湿润气候区。雨量丰沛,年降水量在1200~1500毫米之间,气候湿润温和,无霜期长达8个月。
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梅雨是本区的一种重要天气现象。每年约在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梅雨日数25天左右。平均梅雨量200~350毫米,一般约占全年雨量的四分之一。夏雨集中是季风气候的特征之一,一般夏季降水500~6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0%左右。
地形气候多样,气象灾害频繁由于境内地形复杂,山体相对较大,气象要素随山体坡向、坡度呈现不同的分布类型和规律,从而构成立体气候景观。多种类型的地形气候和局部小气候,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但是气象灾害也比较频繁。农业上因热量条件而引起的气象灾害有:春季的低温连阴雨和“倒春寒”,夏季的“小满寒”和高温逼熟,秋季的“寒露风”和早霜冻,冬季的霜冻和寒潮等;因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局部地区山洪,大面积的旱涝等;伴随着某些气象要素异常变化而出现的大风、暴雨、冰雹、冰粒等;因适宜的气候条件而诱发的农作物病虫害等。
历史沿革
宣州春秋时名爰陵,古越族聚落生息于斯。
秦初正式置县。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丹阳郡郡治设在宛陵,今宣州区。
晋太康二年(281年),析丹阳郡置宣城郡。自此,宣城一直作为州、郡一级政区存在。
隋初废郡,改南豫州为宣州,不久又改称宣城郡。
唐初置宣州,中间一度改称宣城郡,以后复称宣州。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宣州改为宁国府。
元代为宁国路所在地。
明、清为宁国府所在地。
民国三年(1914年)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芜湖道。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宣城先后属第九和第六行政督察区。
解放后,1949年5月成立宣城专区。
1952年1月,宣城专区撤销,辖县并入新成立的芜湖专区,1971年改称芜湖地区。
1980年2月,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
1982年4月,行署机关移驻宣城。
1987年8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县,设立县级宣州市,并同时设立了宣城地区。
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宣州市,设立地级宣城市;宣城市设立宣州区,以原县级宣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宣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叠嶂中路。
2000年12月,正式撤县级宣州市设宣州区。2001年2月正式挂牌成立。
经济
综述
2010年元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包括宣城在内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在未来的发展中,宣城紧紧围绕“跨越崛起、富民强市”这一目标,抓住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这一历史性机遇,凝聚好、发挥好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整体突破,重点发力,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力争做全省科学发展的“先遣队”、跨越崛起的“排头兵”。
2014年,宣城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91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6.9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77.7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7.9亿元。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5527元(折合5783美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0.1亿元;全年财政总收入174.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0.2亿元);全年财政支出222.5亿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28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1251元。
第一产业
宣城市位于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结合地带,地貌复杂多样,为“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复杂多样的地貌和四季分明的自然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宣城特产。宣城市先后被国家有关机构认定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扬子鳄之乡;所辖宣州区是宣木瓜之乡、蜜枣之乡、香菇之乡、河蟹之乡;郎溪县是中国绿茶之乡;广德县、宁国市名列中国竹子之乡,同时广德县又是板栗之乡,宁国市又是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元竹之乡;泾县是著名的宣纸之乡、绿茶之乡、木梳之乡;绩溪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之乡、蚕桑之乡;旌德是中国灵芝之乡、苎麻之乡。矿产种类较多,尤其水泥用石灰石储量大、品位高,已建成全国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
2014年,宣城市粮食种植面积232.3千公顷,小麦种植面积50.2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8.2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8.8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36.7千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22.29万吨,油料产量11.4万吨,棉花产量0.94万吨,烟叶产量1.85万吨,茶叶产量3.36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22.2万吨,蛋禽产量4.7万吨,水产品产量11.5万吨。
2014年,宣城市有省级龙头企业9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全国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7个,省级以上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36个,无公害农产品有效论证企业73家。全市现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产品数分别为83个、99个和137个。
第二产业
截至2014年末,宣城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38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02.7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79.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00.5亿元。年末全市13家开发区建成区面积达99.6平方公里,集聚企业4150家,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第三产业
截至2014年末,宣城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033.9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为627.5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824.8亿元。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22.58亿元;全年赔款和给付支出7.63亿元。
资源特色
宣城市宣城市自然资源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55%,林业总面积44万多公顷,蓄积量1700多万立方米。竹林面积9.3万多公顷,其中广德县4万公顷,毛竹蓄积量8000万株,居全国第七位、全省第一位,有“竹海”之誉;宁国市元竹、笋用竹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首位,被评为“中国元竹之乡”。林产品有板栗 、蜜枣 、山核桃等,产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中药材种类繁多,著名的有宣木瓜 、郎吴芋 (吴茱英)、宁前胡 、宁贝母 等。珍稀野生动物有30多种,其中列入国家一类保护的有扬子鳄、梅花鹿、金钱豹、云豹、黑麂白鹳、丹顶鹤、白颈长尾雉等。境内的扬子鳄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绩溪清凉峰和宁国板桥两处省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保护区内主要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其它珍稀动植物资源。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树种30余种、动物13种。板桥保护区保护对象为天然甜储林群落及其它珍稀动植物资源。其中甜槠林是安徽最北一处、我国东部最北一块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群落,十分珍贵;金钱松 、香果树 、杜仲 等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水泥用石灰石,储量在160亿吨以上,矿床规模大,矿石质量好,氧化钙含量大于50%的占95%以上。均宜露采。著名的“海螺”牌水泥原料就是取自宁国海螺山的石灰石
文化
相沿二千多年,范晔、谢脁、沈括、文天祥等先后出守于此,李白 、韩愈 、白居易 、杜牧 等相继来此寓居,众多的人文遗迹,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得这座古城不仅赢得“上江人文之盛首”的赞辞,更因谢脁、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咏,而享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概况
截至2012年底,宣城市博物馆,纪念馆9个,免费接待参观人数86.1万人次,同比增长21.1%;举办专题展览34次。宣城市图书馆7个,持证人数6.9万人,同比增长33.5%;流通人数92.9万人次,同比增长46.3%。宣城市文化馆7个,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434场,专题晚会99场,举办各类文艺培训班325期。8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完成后全部免费开放,结合当地特色组织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宣州区文昌镇综合文化站举办“五月五庆端午龙舟赛”、郎溪县梅渚镇综合文化站举办民间节会,开展跳五猖、小马灯等非遗节目演出,深受基层农民群众欢迎与喜爱。
文化产业
2012年,市本级新开工、续建亿元以上文化产业项目6个,计划投资55亿元。各县市区开工、续建亿元以上项目14个,计划投资近100亿元。完成宁国恩龙山庄、绩溪胡开文墨业、泾县宣纸书画纸产业园等3家文化企业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工作,恩龙世界木屋村、泾县宣笔厂等5家企业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协助市发改委和省发改委做好将市图书馆及双塔寺环境整治两个项目争取列入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前期工作。谋划博物馆、美术馆、文房四宝博物馆三馆合一建设方案。
艺术创作
中国画长卷样稿《日月精华水火相济———宣纸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入选安徽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项目。绩溪县《月亮起山一盏灯》《四季歌》两首歌曲入选声乐类作品,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群星奖评比。旌德县创作的舞蹈节目《最炫民族风》获第二届全国中老
年才艺展演,韩国站文艺汇演银奖。泾县词曲作家夏子、舒光杰创作的《家乡的月亮》,在中国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中国音乐电视》节目中滚动播出。市文化馆组织的“金色晚霞”合唱节目在全省比赛中获合唱比赛优秀组织奖和演唱奖。小品《山里的海》参加全省小品曲艺大赛,获二等奖。在全省“六一”少儿文艺调演中,宣城市获组织奖,舞蹈《山妞妞》获一等奖。在第九届安徽花鼓灯会中,绩溪县的民间手龙舞《徽山龙娃》获表演二等奖、创作奖,郎溪县的民族舞蹈《谁不说俺家乡好》获表演三等奖。
文化市场
开展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市场治理整顿,确保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不在宣城市印刷流通,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确保不出现重大违法事件。2012年出动执法人员6121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597家,次,办理案件92起,收缴音像制品5060盘、非法出版物8763册,集中销毁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130余套,完成700多家新闻出版经营单位审批、年度核验、统计等服务工作。
文化遗产
截至2012年底,宣城市有文物点239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9处,含广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不含广德,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7处。宣城市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绩溪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宣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3处,水东镇、查济村、江村,中国传统村落4处,查济村、黄田村、江村、龙川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13处,泾县桃花潭镇、黄田村,广德县甘溪村、宣州区小胡村、郎溪县梅渚镇、姚村,绩溪县龙川村、湖村、磡头村、上庄村、冯村、石家村,宁国市胡乐镇。2012年,争取国家和省级文物维修专项经费390万元,争取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经费703万元。
截至2012年底,宣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个门类,916个项目。宣纸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国家级“非遗”代表名录4个,宣纸、徽墨、宣笔制作技艺、皖南花鼓戏;省级名录30个;市级87个。国家级徽文化保护试验区1个,绩溪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个,郎溪县梅渚镇、绩溪县伏岭镇。“非遗”专题博物馆、传习所7个,宣酒文化博物馆、绩溪三雕博物馆、泾县中国宣纸博物馆、绩溪徽墨传习所、徽菜传习所、郎溪民俗文化馆、五猖馆。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人;省级传承人36人。
教育
基础教育
截至2014年末,宣城市共有各类学校805所,在校学生344120人,专任教师23448人。中职学校14所,在校学生36838人;普通中学159所,在校学生107940人;小学184所,在校学生133370人;幼儿园443所,在校儿童数65779人。
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7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74%,高中毛入学率达95.02%。
特殊教育
宣城市有特教学校2 所,即市特殊教育中心和旌德特教学校,泾县特教学校和郎溪特教学校在建设中。宣城市“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5%以上,建立起“三残”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保障体系。
宣城市特教中心设有听障部、智障部、聋儿语训部及职业高中班,14 个教学班,150 名学生。张茹、李宗立在全国交互式白板教学应用比赛中荣获一等奖,陈彦荣获二等奖。
职业教育
2012 年,宣城市拥有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宣城市工业学校、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4 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学校;
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1 所———安徽省徽州学校;
省级示范中职学校4 所———芜湖地区卫生学校、郎溪县职教中心、旌德县职教中心、宣城市江南职业技术学校, 市级示范3所———宣城市生物工程学校、宣城市广业高级职业中学、广德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新增西林街道为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绩溪县华阳镇等4 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和郎溪县毕桥镇等8 个省级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2014年,宣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人数3943人,在校学生数5626人。
高等教育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位于宣城市南部科教创意园区,规划办学用地面积2135 亩,总建筑面积约60 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建成后可满足1.2 万名在校学生学习、生活和教职工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
旅游
宣城旅游宣城人文胜迹遍布,谢脁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敬亭山为名符其实的“江南诗山”,现存敬亭山麓的广教寺双塔,以其对唐塔风格的继承 与革新,成为全国仅存,因而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称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太极洞,以其中空博大的气象成为溶洞奇观;宣城名人辈出,梅尧臣、梅询、梅鼎祚、梅守德、梅清、梅文鼎、梅光迪,使之有“宣城梅花遍地开”一说;宣城是宣纸、宣笔、徽墨的原产地域,2004年被授予“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称号;以三雕艺术、徽墨、徽菜、明清古民居称誉海内外的绩溪,因胡雪岩、胡开文、胡适、汪静之等而享有“邑小士多”的美名;李白一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使泾县桃花潭名扬海内外,“泾县吴”自始祖吴文举迁居泾县茂林以来,历代仕子如林。
风景名胜
石佛山:位于郎溪县姚村乡境内,主峰353米。
敬亭山:位于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改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
太极洞:有“东南第一洞”的美誉,坐落在安徽广德县境内,和江苏宜兴市的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位置邻近并与之齐名。
龙川古村:又称坑口,距绩溪县城约10公里,是一个古老的徽州村落。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绵长的历史文化渊源,形成了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现,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桃花潭:又名玉镜潭,位于安徽省泾县西南青弋江边,潭水深邃,景色秀丽。
中国鳄鱼湖:
始建于1979年,中国鳄鱼湖是中国最大的扬子鳄保护基地,占地面积100公顷,位于宣州区南郊,是一处岗峦起伏的丘陵,中国鳄鱼湖境内有高大乔木和灌木丛林,泽边草丛荆棘,植被覆盖良好。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由入口纪念碑、主题广场、主碑纪念广场和无名英雄烈士墓四个纪念性空间序列配以皖南事变史料陈列室有机组合而成,整座陵园以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主碑为中心。
江村:是江泽民的祖居地,坐落在皖南山区旌德县白地镇境内,紧临205国道,距黄山风景区仅37公里。二零零一年五月二十一日江泽民亲临江村,并题字留念。
王稼祥故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王稼祥出生和少年生活的地方,位于泾县厚岸乡,距县城45公里。王稼祥故居198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副王震亲笔题写“王稼祥故居”的门额。
胡雪岩纪念馆:位于绩溪县城,纪念馆占地约近一千个平方米,纪念馆用大量的图片、书籍和实物再现了胡雪岩沉浮于商界宦海的一生。
三吴纪念馆:艺术大师吴作人、大书法家吴玉如、著名作家学者吴组缃同为泾县茂林人,人称“三吴”,其成就与贡献早已名扬九州,声播海内外。
障山大峡谷:又称伟人谷,位于徽州绩溪县以东的大障山中,远古时代,轩辕黄帝携容成子、浮丘公在此山中采药炼丹,今山中仍有天子墓、丞相坟等遗迹。因此,大障山古称三天子都、三王山、障峰。春秋吴越以此为界,秦代设立障郡,以山命名。
鼓角楼:又名谯楼,俗称钟鼓楼。原坐落于广德州署正南仪门之上。该楼始建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原为二层。清末战乱楼毁,鼓、角、钟、漏全遗失。民国15年,1926年邑绅占家鹏捐资按原样重修楼宇三间。民国26年,1937年被日机轰炸,毁坏殆尽,仅存楼座。1999年,该楼重修,恢复往日原貌。
赤滩古镇:位于安徽省泾县东北7.5公里琴溪镇境内,地处青弋江东岸,距黄山115公里,距九华山112公里。历史上,泾县货运主要以木帆船运输为主。
查济古镇:查济位于泾县西南角,同太平,青阳交界,是一个很大的皖南古民居村落,有300多间明清建筑,风格为典型皖南风格,村落中有蜿蜒的石板路、小溪、石板桥,保存完整,另有大型祠堂3座。
中国宣纸文化园:中国宣纸文化园位于安徽泾县乌溪,由中国宣纸集团公司负责实施。项目共有宣纸古作坊、宣纸古籍印刷、文房四宝体验园、宣纸陈列室、中国纸及世界纸博物馆、书画长廊,含书画家工作室、文房四宝与书画市场、江南民俗园八部分组成。
港口湾水库:港口湾水库位于中国安徽省宁国市,是以防洪、发电为主要功能的大型水库。又称青龙湖。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120平方公里。
高峰山:素有江南珠穆朗玛之称的高峰山位于宣州、宁国、泾县交界之处,层峦叠嶂,方圆近百里,有飞瀑、深潭、古松,峰顶海拔1153米。山顶一寺,名曰铁瓦寺。
特产
城特产众多。比较有名的土特产有南湖银鱼、水阳河蟹、水东蜜枣、广德毛竹、板栗、宁国山核桃,以及以敬亭绿雪、涌溪火青为首的绿茶系列。此外还有宣纸、宣笔、旌德三麻、绩溪蚕丝、徽墨等。唐代“宣州红线毯”、宋代“宣城诸葛笔”、明代“宣城木瓜”、“宣城雪梨”扬名华夏。“水东琥珀枣”、“敬亭绿雪茶”、“郎溪瑞草魁”、“宁国黄花云尖”、“泾县红星宣纸”、“绩溪梅花白厂丝”等物产纷纷销往海内外。
友好城市
日本:四国中央市;中国:上海市闵行区
卫生
宣城市2012年,宣城市医疗机构1190个,公立医疗机构804所、民营医疗机构386所,其中综合医院20所,公立医院8所、民营医院12所、中医医院6所、专科医院13所、妇幼保健机构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4个、乡镇卫生院70个、村卫生室702个、门诊,部300个。市、县区疾控预防机构11家,市、县区卫生监督机构7家。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3854人,其中执业,助理师4338人、注册护士4249人,在岗乡村医生1407人。高级职称卫生技术人员287人,硕士研究生115人。开放床位9038张。各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总数为914.2万人次,其中医院349.5万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64.7万人次。市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1个、临床医学重点发展学科12个、临床医学特色专科9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6个和省级中医特色专科5个。1个国家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泾县。
基层医改
2012年为乡镇卫生院定向免费招收26名医学本科生、26名医学专科生,组织40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培训。2012年,乡镇卫生院门急诊人次为123.18万人次,较2011年上升52.79%;次均费用为47.73元,较2011年上升2.85%;住院2.76万人次,较2011年上升16.03%;住院次均费用1212.57元,较2011年下降13.35%;医疗收入15521.95万元,较2011年上升28.07%。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截至2012年底,宣城市13所县级公立医院,在职人员总数5626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802人,其中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1523人,执业护士2375人,医护之比为1∶1.56;实有床位4040张。推进管理体制、药品采购机制和运行补偿机制3项重点改革,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同步落实政府投入、价格调整和医保支付政策。综合改革工作于2012年12月15日全面实施,其中广德县作为改革试点县,其2所县级公立医院于2012年11月1日起实施。各地于12月15日前全面完成药品盘存工作,库存药品总金额3921万元,库存药品让利群众达500余万元。
农村合作医疗
宣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际参合人数182.92万,参合率100.69%,较2011年增加0.97个百分点,列全省第6位。宣城市基金累计支出44519.41万元,占当年应筹资基金总额的83.02%。参合农民累计受益398.49万人次,平均受益率达217.85%,住院实际补偿比58.63%。建立新农合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各定点医疗机构与新农合机构间的网络核报。全面推行使用IC卡,方便参合人员报销。
体育
1957年6月,举办等级运动员田径测验,宣城中学、宣城师范学校、城关各小学及一些职工共80名运动员参加,结果有20人分别达到国家少年级和三级运动员标准。至1958年10月,宣城市有48人成为等级运动员,其中国家少年级17人、国家三级31人。截止1958年底,有国家等级运动员55人,其中二级3人,篮球2人、田径1人、三级35人,篮球4人、田径31人、少年级17人,田径。至1960年上半年,宣城市有国家等级运动员216人,运动健将1人、一级2人、二级23人、三级122人、少年级68人。“文化大革命”期间,运动员等级制度不存。1978年后得以恢复。至1987年,宣城市共培养国家二级运动员21人,参加业余体校训练的学生基本都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标准;此外,由县业余体校输送到省体工队的运动员1人现为国际运动健将、2人现为国家一级运动员。
2012年在国内和省内的重大比赛中,宣城市运动健儿共获得16枚金牌、21枚银牌和20枚铜牌。2012年宣城市共有国际级运动健将1人,运动健将2人,一级运动员4人,一级裁判员2人。宣城市共有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所,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所。
交通
公路
沪渝高速公路,G50、205国道、318等.318国家一级公路,上海到拉萨,其中宣城到上海全长300公里;205国家一级公路,山海关到深圳,其中宣城到南京、黄山全长均为300公里;申苏浙皖高速公路G50,其中宣城至上海全长260公里;
铁路
皖赣铁路、在建的有合福高铁、皖赣新线。南北向的皖赣铁路,安徽芜湖到江西贵溪和东西向的宣杭铁路,宣城到杭州在此交汇,北上可接京九线和陇海线,南下可至杭州、宁波、厦门,正在建设中的合福高铁,即将建设的商杭铁路客运专线穿境而过。
机场
距离合肥新桥国际机场199公里;距上海虹桥机场272公里,上海浦东机场321公里,杭州萧山机场200公里,黄山机场190公里,南京禄口机场约154.6公里。另芜湖宣城机场选址芜湖县湾沚三元红杨交界处,预计2014年年底开工。
口岸
距上海吴松港口310公里;距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80公里。
政治
职务 | 姓名 | 备注 |
市委书记 | 姚玉舟 | ----- |
市长 | 韩军 | ----- |
常务副市长 | 韩永生 | ----- |
副市长 | 刘标 | 挂职 |
陆马山 | 挂职 | |
黄敏 | ---- | |
汪谦慎 | ---- | |
张黎勇 | ----- | |
周敬军 | 挂职 | |
秘书长 | 唐佑文 | ----- |
传统工艺
宣笔制作工艺
宣笔是毛笔的一种,始于秦代,主产于泾县。到唐代,制笔业发展迅速,当时的泾县成为全国制笔中心。因泾县时属宣州府管辖,故所产毛笔称之为宣笔。
唐天宝二年(743)宣笔被列为贡品。宋代宣笔制作工艺更是日臻完善,名工辈出。宋代诸葛高是一代制笔名工。宋末元初,朝廷偏安,战乱频繁,宣笔生产日渐式微。部分宣城技工逃难到徽州以及江、浙等地,加入刚刚兴起的湖笔制造,推动了湖笔的迅速崛起。
宣笔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墨制作工艺
创始人为南唐制墨名人奚超、奚廷珪父子,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徽墨以松烟为基本原料,掺入20多种其它原料,经点烟、和料、压磨、晾干、挫边、描金、装盒等工序精制而成。成品具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舔笔不胶、经久不褪、馨香浓郁、防蛀等特点。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宣纸制作工艺
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产这种纸。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
当时泾县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也有人称泾县纸。宣纸生产的原料是以皖南山区特产的青檀树皮为主,配以部分沙田稻草,经过18道工序,100多道操作过程,历时一年多,方能制造出优质宣纸。
2009年,宣纸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
宣酒纪氏古法
小窖酿造技艺源于唐代纪叟老春酒。唐上元二年(762)纪叟仙逝,李白哀作《哭宣城善酿纪叟》诗:“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宋末元初,纪氏传统酿造经验在传统黄酒的基础上发展为烧酒,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酿酒生产工艺。
宣酒小窖酿造技艺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古南丰徽派本坊酿造技艺
中国的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郎溪县南丰镇,耕地、水面、山场资源充裕,是优质糯稻等特色农业种植基地。当地潘氏继承了徽派本坊小缸酿造技艺,不断吸收结合绍兴及其他地方酿造技艺精华而丰富发展。解放后,这项技艺在当地黄酒厂得到很好的传承和运用。至今,古南丰徽派本坊小缸黄酒酿造技艺趋于成熟、独具特色。
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皖南木雕
起源于版画。初期只是在版画的基础上逐步加深雕刻以增强层次感,到了明代初具规模。皖南木雕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传统手工平凿拉丝法,属皖南木雕中的一种绝技,具有其独特的传统工艺,它是木雕作品成形后最关键的一道工序,也是皖南木雕区别于其它木雕的最为典型的特征。手工平凿拉丝法以笔代刀,技艺奇特,令人叫绝。
皖南木雕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竹编工艺
作为民间特色工艺,旌德三溪竹编远近闻名,小到竹筒筷,大至竹篮、竹筛、竹笠,无一不凝聚着编织者的辛劳和汗水。竹编要经过编织、车花、拼花、穿珠、翻簧等流程,才能最终完成一件精巧的工艺品。[3]
宣城纸塑
由泾县民间艺人张学寅先生创造发明,为安徽一绝。纸塑以废纸浆糊为基本原料,经制胚、初雕、细雕、着色、上光等多道工序逐步形成。
参考资料1.宣城概况·宣城市政府网
2.宣纸制作技艺·宣城市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