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傅仪(爱新觉罗溥仪有没有后人)
东北王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之后,年轻的小儿子张学良接替了东北的帅位,一上来就是东北易帜这样的大手笔,张学良可能也没有想到,自己人生的巅峰时刻来得这么快,但是他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次人生的高光时刻,是在没有任何竞争的情况下恰到好处的发生的,就像是那一句“人生中所有得到的东西都早就被命运标好了价格”,但那也都是后话了。
>爱新觉罗傅仪(爱新觉罗溥仪有没有后人)
▲东北易帜时的新闻报道
张学良兵不血刃地控制了东北和华北,并不是因为少帅的能力有多强,可能仅仅是因为少帅的命有多好。正好赶上蒋的势力尚未壮大而且西北军内部出现了崩溃所留下了难得的空档,而张学良正正好好地填补了这个空档。
不过是好景不长,“九一八事变”日军的大举侵略立刻就把意气风发的张学良拉下了神坛,从高处跌落的少帅只能撤退回了山海关。
▲“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沈阳
旗开得胜的日本空前膨胀,但是在这个时候,军队的内部却有了一个不同的声音——石原莞尔不同意日本继续进军进入华北。因为占领了东北,石原莞尔就已经达成了战略目标,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地方,他不想再继续进军打消耗,而是想要利用这块地方来发展自己的战略。
在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不久,日本就成立了伪满洲的傀儡政府。这样问题就出现了,日本人为什么不直接占领这个地方而是选择扶植傀儡政府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日本当时的实力不足。美国和苏联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两大强国,而且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这两个国家十分诡异的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这种很罕见的情况让日本不敢轻举妄动。因为美苏不表态日本就没法制定出自己的战略应对,而且在当时日本也没有和中国展开真正的大决战,一切的行为都处于试探阶段,日本不能太明目张胆的占领东北。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清王朝的末代皇帝——溥仪。
▲末代皇帝溥仪剧照
溥仪在年幼之时继位,还不知道整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后来慢慢接受私人教育,再后来,鹿钟麟的大声叫骂和威胁,把还是小娃娃的溥仪从紫禁城赶了出去,溥仪只知道自己应该是大清国的皇帝,可是怎么一夜之间大清国就翻篇了呢?他不明白,但是他的心里还是想做皇帝,日本人给了他一个机会,他脱下了龙袍,换上了军装,摇身一变变成了伪满洲国执政,后来又加冕登基,当了傀儡皇帝。
这一段傀儡皇帝的经历,成了爱新觉罗?溥仪前半生最大的一个污点。身为爱新觉罗家族的族长却做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而且还是在清王朝的龙兴之地东北,在祖先的发源地做了外国人的傀儡,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不知道应该说是可笑还是可恨呢?
▲伪满洲国皇宫旧址
原本溥仪拥有一个最为关键的一个优势,这个优势不管是秦皇汉武还是自己的优秀先祖康熙雍正都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溥仪虽然一无所有,但是他末代皇帝的名头却是实实在在的——他是中国历史皇权最后的代言人。假如说溥仪没有选择去东北做他的傀儡皇帝,而是选择了自杀以保存皇族最后一点儿尊严,那么他在历史上的声望完全是有保证的,至少不会低于崇祯皇帝,当一个平庸的人以一个悲壮的结局收场的时候,人们最少会报以同情。
但是溥仪没有,他甚至都没有选择苟且偷生,而是大摇大摆地跑去做了所谓满洲国的皇帝,选择了以一种最丢人现眼的方式完成了自己末代皇帝的形象。人们总说“可怜生在帝王家”,人是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的,但是人是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式的,对于溥仪来说,自杀反而是成就自己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作为一个什么傀儡皇帝招摇过市。
▲伪满时期的溥仪(剧照)
在成为国贼和英雄之间,即使是再平庸的皇帝,为了顾及脸面也会选择做英雄,但是溥仪显然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令人贻笑大方的的有两点,成为伪满洲国的皇帝之后溥仪没有任何的权力,只是一个傀儡。但一回头看看,自己在紫禁城当大清王朝的正统皇帝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待遇,说得直白点,就是溥仪的前半生都是在他人股掌之上的前半生。比较令人唏嘘不已的是,在日本战败的最后时刻,日本人居然向溥仪伸出了橄榄枝,希望他可以去到日本,而且溥仪还接受了这个邀请。如此能够接二连三侮辱自己的皇帝在历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溥仪被苏军俘虏旧照
如果溥仪真的随着战败后的日军回到了日本,那就是真正的奇耻大辱,侮辱的不仅仅是溥仪本人,更是整个清王朝的法统和正统性,也是对那段历史的玷污。溥仪原本想去日本,结局更是戏剧化,他被苏联人抓住了,变成了战犯,而且在被苏联人抓获的时候,溥仪依然可以选择自杀,可是他还是没有,不知道他是习惯了跟随着历史的波浪随波逐流,还是就是单纯的懦弱无能。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事不过三,这句话显然也适用于溥仪。原本最让他感到害怕的新中国,反而给了他真正的家。从被本不存在的大炮慌忙吓出了紫禁城,再到做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之后又成了苏联的战犯,溥仪的前半生可以说是在颠沛流离之中受尽了屈辱,这种屈辱不仅仅是外国侵略者们给的,很大一部分是他自己给的。最后接收溥仪的竟然是当年被他毫不犹豫抛弃的人民,是人民给了他一个圆满的善终。
▲溥仪在植物园工作旧照
溥仪的前半生从懵懵懂懂开始,高高的红墙隔绝了他的一生,即使走出了红墙的一刻,他也觉得不知所措,在颠沛流离之中他失去了自己做出决定的勇气,原本应该为天下人做主的皇帝甚至连自己的主都不能做也不会做,命运对于他来说太过于戏剧化,让他连终结这场滑稽戏的勇气都没有。
▲故宫龙椅
可他又是那么幸运,但他一无所有之后,他反而显得真实了一些,最终曾经被他抛弃的人民接纳了他,不是让他再成为皇帝,而是接纳他成为人民的一员。溥仪没有像其他王朝的末代皇帝那样被杀或是自杀,他的终结是就像是中国整个帝国时代的终结一样,没有尸山血海,而是一夜之间被风吹散,好似一片落叶枯萎后自然落到了地上。
如果说袁世凯做了一场关于皇帝的大梦,那么溥仪更加戏剧化,他真的曾经是一位皇帝,而且前半生都在做这个梦,但最终以一个人民的方式醒来了,紫禁城的太阳终于落下了,溥仪依然可以骑着自己喜欢的自行车,不过这一次他不必担心门槛和望不到头的红墙,他终于自由了。
参考资料:
《我的前半生》
《溥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