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利是图(惟利是图的惟)

惟利是图(惟利是图的惟)

【编者按】本文为作者授权,“秦安战略”在今日头条平台独家原创刊发,转载自公众号“库智交外大”。作者王盖盖,大外交智库GDYT创始人兼院长。

>惟利是图(惟利是图的惟)

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在中美两国同时受到尊重,他一直重视发展中美关系,曾经无数次来到中国访问,并且在美国国内大胆直言。基辛格在美国政坛享受尊荣,两党总统经常向他求教问计。他本人也八面玲珑,善于纵横捭阖。虽然从国务卿职位上已经卸任46年,但依然保持自己的影响力。

不过,基辛格在7月19日一次采访,似乎惹怒了美国国内不少政客、大学教授、智库学者和分析人士。在此之前,一贯八面玲珑的基辛格发言谨慎,从未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批评拜登

基辛格受到美国历史上历任总统的尊敬,他一直享受高级顾问的待遇。连特朗普都经常求教于基辛格。不过他和民主党总统拜登的关系似乎并不亲近,他只是说两人相互认识,但拜登当了总统之后从来没有和基辛格联系过。基辛格抱怨说,拜登是近50年来第一位还没有邀请他访问白宫的总统。

基辛格批评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过于对抗性,过于受国内两党政治的影响,他呼吁拜登总统采取打开中国大门的前总统尼克松的灵活性。基辛格从来没有用这样的言辞批评过美国的总统。即使在特朗普在任期间,他也只是一直在试图打圆场。

彭博社报道,基辛格认为当今地缘政治需要“尼克松的灵活性”(Nixonianflexibility),以帮助化解美国和中国之间以及俄罗斯与欧洲其他地区之间的冲突。基辛格说,拜登总统应该警惕别让国内政治干扰了“理解中国永久存在的重要性”(theimportanceofunderstandingthepermanenceofChina)。

基辛格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说:“拜登和前几届政府受美国国内对中国观点的影响太大。”他说,“防止任何其他国家的霸权很重要。”但是“这不是可以通过无休止对抗来实现的,”他后来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补充。

基辛格之前曾表示,美国和中国之间日益敌对关系可能会引发一场全球性的“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的灾难”。

支持基辛格的声音

美国国家利益中心研究员保罗·海尔(PaulHeer)同意基辛格的观点。他说,“我认为拜登政府在对待中国的方式上存在过度对抗的风险。”海尔认为,基辛格对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受国内政治驱动的批评也是对的,认为拜登对华政策缺乏灵活性主要是因为担心国会的压力,拜登不愿意自己被视为“软弱”的总统。

海尔认为,拜登政府强调竞争的对华政策压缩了美中间进行合作的空间。为应对中期选举和2024年大选,拜登和民主党可能不会放弃对华强硬的姿态。他说,“我认为政府不断强调竞争,从而忽视了合作的必要性和机会。”

反对基辛格的声音

美国三一学院经济学退休教授文贯中认为,美中之间冲突的根源不在美国,而在中国。他批评基辛格“把利益放在是非之前”。他认为,问题的一切根源在于中国的中央计划体系对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决定性配置,而不是让市场来决定性地配置资源。他还指责中国试图在经济实力上超过美国和西方国家。甚至,他竟然说美国当初不应该把中国带入世界贸易组织。

文贯中要求美国放弃对中国的开放政策,并且指责基辛格的“和平”要求是没有道理的。他嘲笑基辛格“现在还有什么人听他的呢?”

不过,文贯中的观点也受到质疑,这更主要体现在文贯中的政治立场问题。文贯中的父亲是国民党高级军官文强,他曾经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获,之后在北京功德林监狱进行了26年的改造。根据沈醉回忆录《战犯改造所见闻》的记载,文强属于功德林战犯中最顽固抵制改造的战犯之一,直到1975年才成为最后一批被特赦的战犯。文贯中在中美两国的舆论发言判若两人,经常高谈阔论美国如何讲道义,大肆呼吁中国放弃自己的利益遵守美国的规则。

关于台湾问题的争议

另一个得罪美国舆论的观点,是本月基辛格就其新书《领导力:世界战略的六项研究》接受采访时,针对台湾问题发表的看法。基辛格说,解决台湾问题是现在中国人计划中的最后一件事。他反对美国放弃模糊态度。他认为,如果美国放弃模糊态度,那么中国几乎将被迫采取军事行动,所以模糊性是为了防止冲突。他也表示,“震慑必须是坚定的”、“我们集中军力的本身就表明了这一点。”

不过,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表达了与基辛格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中国大陆显然不会立刻攻打台湾。不过,问题不是中国大陆会不会用武力夺取台湾,而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动用武力。他认为,未来十年,时间越往后推进,中国大陆攻打台湾的风险就会越大。伯恩斯强调,“我不会低估他们的决心。”

被指责“唯利是图”

美国企业家、史带基金会主席也是基辛格的朋友莫里斯·格林伯格(MaurieGreenberg)呼吁“重建美中关系”,并宣布成立一个包括他自己在内,由14位美国商界金融界领袖和前政府高官成立的新组织来推动有关工作。该组织表示,“尽我们所能改善美中关系,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

但该组织的倡议受到了一些批评。7月11日,《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三篇读者反应,两篇是负面的。特拉华州的理查德·博特尔呼吁系统性地减少美国对中国战略性市场的依赖。”另一位读者说,“我们的政客、企业领导人和消费者需要停止喂熊。”

有人认为基辛格和这个组织的本质是唯利是图。但是美国智库国家利益中心的研究员海尔认为,“商业利益是这个过程的驱动因素,但还存在着范围更广的美国与中国全面接触的地缘战略原因。”

还有人认为,不可能仅仅从利益角度来理解基辛格的观点。今天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已经很少,冲突和对抗肯定大于共同利益。问题在于,美国用什么筹码来施压中国让步,或者在这场对抗中保持优势地位?如果美国没有这样的筹码,那么就还是不得不和中国缓和关系。基辛格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无奈的选择,而不是获得利益。

持续遭受舆论“围剿”

目前美国国内支持和反对发展对华友好关系的利益团体,势力都很强大。他们都有各自的利益,并且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来表达对华政策主张。

目前美国国内反对中美友好的利益集团,力量已经超出了支持中美友好的利益集团的力量。特朗普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左翼劳工团体、右翼民粹主义、高科技企业、新能源资本,它们分属不同的党派,但都已经成为坚定的反对中国的力量。在这种局面下,基辛格在此时发表这样的观点,难免被美国国内解读为“不合时宜”。

基辛格遭到美国舆论不满的另一件事情,是之前有媒体报道他要求乌克兰放弃一部分领土来达成与俄罗斯的和平协议。但后来,基辛格否认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尽管如此,基辛格还是被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指责为“亲俄”,并将被比作1938年《慕尼黑协定》的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