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第三个是不字(12个)(第四个字是不的成语)

四字词语第三个是不字(12个)(第四个字是不的成语)

四字词语第三个是不字(第四个字是不的成语)(12个))

四字词语第三个是不字(第四个字是不的成语):言人所不言,民无信不立,不法古不修今,可杀不可辱,士可杀不可辱,山锐则不高,敢怨而不敢言,欲速则不达,贪多嚼不烂,进可替不,进可替否,风马牛不相及。

1、言人所不言  yán rén suǒ bù yán

释义:言人所不言  言:说。敢于说别人不敢和不便说的话,即直言不讳。

出处:《旧唐书·李绛传》:"卿所言皆人所不能言,真忠臣也。"  

2、民无信不立  mín wú xìn bù lì

释义:民无信不立  无信:缺乏信任;不立:立不起来人民如果对国家缺乏信任,这个国家就不稳固。

出处:《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不法古不修今  bù fǎ gǔ bù xiū jīn

释义:不法古不修今  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出处:《商君书·开塞》:“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世。”  

4、可杀不可辱  kě shā bù kě rǔ

释义:可杀不可辱  辱:侮辱。可以牺牲生命但不可遭受侮辱。形容做人的尊严

出处:《孔子家语·儒行解》:“儒有可亲而不可却,可近而不可迫,可杀而不可辱。”  

5、士可杀不可辱  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

释义:士可杀不可辱  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

出处:语出《礼记 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6、山锐则不高  shān ruì zé bù gāo

释义:山锐则不高  比喻人太露锋茫,就成不了大事。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  

7、敢怨而不敢言  gǎn yuàn ér bù gǎn yán

释义:敢怨而不敢言  内心怨恨但不敢说出来。

出处:宋 邓牧《伯牙琴 吏道》:“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  

8、欲速则不达  yù sù zé bù dá

释义:欲速则不达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9、贪多嚼不烂  tān duō jiáo bù làn

释义:贪多嚼不烂  贪图多吃,消化不了。比喻工作或学习,图多而做不好或吸收不了。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而今孩子何在?正是贪多嚼不烂了。”  

10、进可替不  jìn kě tì bù

释义:进可替不  见“进可替否”。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正色弼违,进可替不,举善弹枉,军国肃雍。”  

11、进可替否  jìn kě tì fǒu

释义:进可替否  谓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

出处:《三国志·魏志·卢毓传》:“官人秩才,圣帝所难,必须良佐,进可替否。”  

12、风马牛不相及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释义:风马牛不相及  风:放逸;走失;及:到达;碰头。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另种说法:兽类雌雄相诱叫“风”;马和牛不同类;不致相诱。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