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个人的行为的成语有什么(40个)(成语形容一种行为)

形容一个人的行为的成语有什么(40个)(成语形容一种行为)

形容一个人的行为的成语有什么(成语形容一种行为)(40个))

形容一个人的行为的成语有什么(成语形容一种行为):不可告人,不堪视听,不屈不挠,不明不白,不法之徒,从井救人,保守主义,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冰清玉洁,北辙南辕,变贪厉薄,口是心非,含含糊糊,居心不良,废寝忘食,度己以绳,恩恩相报,戴盆望天,扯篷拉纤,持之以恒,暧昧之情,比物此志,狗咬吕洞宾,瑰意琦行,秽德彰闻,罚不责众,聪明正直,荡检逾闲,表里不一,诡秘莫测,鞠躬尽瘁,风云人物,高人雅士,高山景行,鬼头鬼脑,包元履德,不公不法,按行自抑,不拘绳墨。

1、不可告人  bù kě gào rén

释义:不可告人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出处:清 陈梦雷《闲止书堂集钞》:“其于不可告人之隐,犹未忍宣之于众也。”  

2、不堪视听  bù kān shì tīng

释义:不堪视听  堪:可,能。言辞污秽,行为卑劣,不能看与听

出处:严复《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其菲薄揶揄,不堪视听。”  

3、不屈不挠  bù qū bù náo

释义:不屈不挠  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4、不明不白  bù míng bù bái

释义:不明不白  形容不清白、不正派或含糊不清。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李生)常与这些轻薄少年,成群结队,驰马试剑,黑夜里往来太行山道上,不知做些甚么不明不白的事。”  

5、不法之徒  bù fǎ zhī tú

释义:不法之徒  对抗或违反法律的人,歹徒或逃犯,流窜或犯有暴力行为罪行的亡命之徒

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1回:“而今我国大清,焉有这样不法之徒?”  

6、从井救人  cóng jǐng jiù rén

释义:从井救人  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人)焉。’其从之也?”  

7、保守主义  bǎo shǒu zhǔ yì

释义:保守主义  守旧、不想改进的思想和行为

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正确地规定战略方向,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转移时反对逃跑主义。”  

8、光明正大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释义:光明正大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无私。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 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9、光明磊落  guāng míng lěi luò

释义:光明磊落  磊落:错落分明;引申指人洒脱不拘;直率开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怀坦白。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10、冰清玉洁  bīng qīng yù jié

释义:冰清玉洁  清:清澈;洁:洁白。像冰那样清澈;像玉那样洁白。也作“玉洁冰清”。比喻人品高尚、纯洁;做事光明磊落。

出处:西汉 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11、北辙南辕  běi zhé nán yuán

释义:北辙南辕  ①想往南却驾车向北行驶。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②车子北往南来。喻人

出处:见“北辕适楚”。  

12、变贪厉薄  biǎn tān lì bó

释义:变贪厉薄  指改变、劝勉贪图财利、行为轻薄的人使之廉洁忠厚。

出处:《孟子 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宋 孙奭疏:“此章言伯夷、柳下惠变贪厉薄,千载闻之,犹有感激。”  

13、口是心非  kǒu shì xīn fēi

释义:口是心非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14、含含糊糊  hán hán hū hū

释义:含含糊糊  含混不清的样子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老太太与凤姐姐方才说话含含糊糊,不知是什么意思。”  

15、居心不良  jū xīn bù liáng

释义:居心不良  居心:存心;良:善。存心不善。指内心存在着恶意或阴谋。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  

16、废寝忘食  fèi qǐn wàng shí

释义:废寝忘食  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

出处: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17、度己以绳  duó jǐ yǐ shéng

释义:度己以绳  绳:纠正,约束。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

出处:《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绳,接人则用抴。”  

18、恩恩相报  ēn ēn xiāng bào

释义:恩恩相报  用恩惠报答恩惠;把有利于人的行为回报给有恩于己的人。

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十一回:“曾有病,他割下腿上的一片精肉煎汤我吃,我就好了……我会去救他,正是恩恩相报。”  

19、戴盆望天  dài pén wàng tiān

释义:戴盆望天  头上顶着盆子看天。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愿望不可能达到。

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20、扯篷拉纤  chě péng lā qiàn

释义:扯篷拉纤  指用不正当的手段为人撮合或说情而从中取利的行为。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5回:“凤姐又道:‘我比不得他们扯篷拉纤的图银子。’”  

21、持之以恒  chí zhī yǐ héng

释义:持之以恒  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出处: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22、暧昧之情  ài mèi zhī qíng

释义:暧昧之情  行为不光明,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也指男女互相爱悦可能的私事。

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做知县时,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断天下狐疑之狱。”  

23、比物此志  bǐ wù cǐ zhì

释义:比物此志  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

出处:东汉 贾谊《新书 阶级》:“故曰‘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王先谦补注:“物,类也。志,意也。言臣如效死取义,则为国家不拔之基,圣人有‘金城’之语,正比类此意也。”  

24、狗咬吕洞宾  gǒu yǎo lǚ dòng bīn

释义:狗咬吕洞宾  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狗见了吕洞宾这样做善事的好人也咬,用来骂人不识好歹。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25、瑰意琦行  guī yì qí xíng

释义:瑰意琦行  瑰:美石,比喻珍贵;琦:美玉,比喻珍奇,美好。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平常的行为。

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  

26、秽德彰闻  huì dé zhāng wén

释义:秽德彰闻  秽:秽恶;秽德:丑恶的行为;彰:明显。丑恶的行为已经为人所共知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这等的秽德彰闻,焉得不人皆掩鼻!”  

27、罚不责众  fá bù zé zhòng

释义:罚不责众  罚:惩罚;责:责罚;众:多数人。指某种行为即使应片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采取惩罚的办法去处理了。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况罚不责众,如果主意都不承旨,谅那世主亦难遽将群芳尽废。”  

28、聪明正直  cōng míng zhèng zhí

释义:聪明正直  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出处:《左传 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29、荡检逾闲  dàng jiǎn yú xián

释义:荡检逾闲  形容行为放荡,不检点。

出处:清 冯桂芬《上海果育堂记》:“饥寒之不免,理义之不知,而荡检逾闲之事作。”  

30、表里不一  biǎo lǐ bù yī

释义:表里不一  表面和内在不一样。

出处:《逸周书 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31、诡秘莫测  guǐ mì mò cè

释义:诡秘莫测  诡秘:隐秘难测;莫测:无法揣测。(行动、态度)。隐秘不可捉摸。

出处:宋 刘克庄《后村集 卷十一 和实之续邸报之一》诗:“鬼谷从横舌,终南诡秘踪。”  

32、鞠躬尽瘁  jū gōng jìn cuì

释义:鞠躬尽瘁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处:明 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33、风云人物  fēng yún rénwù

释义:风云人物  风云:比喻飞快发展变化的形势、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应运而生;言论或行动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大影响的人。也指在一定环境中;大家注目的人。

出处: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  

34、高人雅士  gāo rén yǎ shì

释义:高人雅士  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35、高山景行  gāo shān jǐng xíng

释义:高山景行  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出处:《诗经 小雅 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36、鬼头鬼脑  guǐ tóu guǐ nǎo

释义:鬼头鬼脑  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巢氏有兄弟巢大郎,是一个鬼头鬼脑的人,奉承得姊夫姊姊好。”  

37、包元履德  bāo yuán lǚ dé

释义:包元履德  元:善。指心怀善意,行为具有高尚的品德。是古代对帝王的谀词。

出处:《后汉书·梁统传》:"陛下包元履德,权时拨乱。功踰文武,德侔高皇。"  

38、不公不法  bù gōng bù fǎ

释义:不公不法  不公平待人,不遵守法律。形容为非作歹,仗势欺人的行为。

出处:宋·司马光《与姪贴》:"不可恃赖我势,作不公不法,搅扰官法。"  

39、按行自抑  àn xíng zì yì

释义:按行自抑  按: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

出处:唐·柳宗元《梦赋》:"忽崩赛上下兮,聊按行以自抑。"  

40、不拘绳墨  bù jū shéng mò

释义:不拘绳墨  绳墨:木工用以画直线的工具,借喻法度、规矩。形容人的行为或艺术风格洒脱、豪放,超逸不羁。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八:"有侄儿郭仲翔,才兼文武,一生豪侠尚气,不拘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