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皮毛的四字词语(20个)(形容皮毛的成语)

描写皮毛的四字词语(20个)(形容皮毛的成语)

描写皮毛的四字词语(形容皮毛的成语)(20个))

描写皮毛的四字词语(形容皮毛的成语):一狐之腋,七尺之躯,举案齐眉,众毛攒裘,口耳之学,志高行洁,披裘负薪,末学肤受,本末倒置,爱毛反裘,狐裘蒙戎,秀而不实,积少成多,素丝羔羊,苗而不秀,轻重倒置,道听途说,虎生而文炳,羔羊素丝,末学陋识。

1、一狐之腋  yī hú zhī yè

释义:一狐之腋  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

出处: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2、七尺之躯  qī chǐ zhī qū

释义:七尺之躯  躯:身体。成年男子的身躯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偈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3、举案齐眉  jǔ àn qí méi

释义:举案齐眉  案:有脚的托盘。汉代的梁鸿、孟光是一对恩爱夫妻;孟光在给梁鸿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与眉毛一样高;以示对梁鸿的尊敬。后用以形容夫妻相互敬爱。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梁鸿》:“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4、众毛攒裘  zhòng máo cuán qiú

释义:众毛攒裘  攒:聚;裘:皮衣。聚集许多小块皮毛,能够缝成一件皮衣。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常言道:‘众毛攒裘。’”  

5、口耳之学  kǒu ěr zhī xué

释义:口耳之学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出处:荀况《荀子 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6、志高行洁  zhì gāo xíng jié

释义:志高行洁  志向美好高洁,品行端正严肃。指志向高远,又能砥砺操行

出处:梁启超《罗兰夫人传》:“布列梭、布科、鲁卡埃诸贤……年少气锐,志高行洁。”  

7、披裘负薪  pī qiú fù xīn

释义:披裘负薪  汉王充《论衡·书虚》:“传言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后遂以“披裘负薪”为高士孤高清廉,

出处:东汉·王充《论衡·书虚》:“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8、末学肤受  mò xué fū shòu

释义:末学肤受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出处:汉 张衡《东都赋》:“如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践目者也。”  

9、本末倒置  běn mò dào zhì

释义:本末倒置  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

出处:金 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番,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  

10、爱毛反裘  ài máo fǎn qiú

释义:爱毛反裘  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出处: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二》:“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邪?’”  

11、狐裘蒙戎  hú qiú méng róng

释义:狐裘蒙戎  狐裘的皮毛凌乱。亦以喻国政混乱。

出处:《诗·邶风·旄丘》:“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12、秀而不实  xiù ér bù shí

释义:秀而不实  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13、积少成多  jī shǎo chéng duō

释义:积少成多  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从少变多。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众少成多,积小致钜。”  

14、素丝羔羊  sù sī gāo yáng

释义:素丝羔羊  指正直廉洁的官吏。

出处:《诗经 召南 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陀。”  

15、苗而不秀  miáo ér bù xiù

释义:苗而不秀  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16、轻重倒置  qīng zhòng dào zhì

释义:轻重倒置  置:放;摆。把重要的和次要的摆颠倒了。

出处:宋 刘安世《尽言集》:“轻重倒置,有害政体。”  

17、道听途说  dào tīng tú shuō

释义:道听途说  道、途:路。路上听说来的;又在路上传播。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18、虎生而文炳  hǔ shēng ér wén bǐng

释义:虎生而文炳  文:纹理;炳:显著。老虎生来身上的皮毛就是花纹鲜艳多彩。比喻人本来就具有的素质和品德。

出处:《三国志·蜀志·秦宓传》:"虎生而文炳,凤生而五色,岂以五采自饰画哉?天性自然也。"  

19、羔羊素丝  gāo yáng sù sī

释义:羔羊素丝  羔羊:小羊羔,此指小羊羔的皮;素:白。用小羊羔的皮毛缝制衣服,用素丝作为装饰。旧时称赞士大夫正直节俭,品德与仪表一样美。

出处:《诗经·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20、末学陋识  mò xué lòu shí

释义:末学陋识  末学:学无根底;陋识:学识肤浅。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出处:汉·张衡《东都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践目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