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个人言语犀利的词语(31个)(形容言辞犀利的成语)

形容一个人言语犀利的词语(31个)(形容言辞犀利的成语)

形容一个人言语犀利的词语(形容言辞犀利的成语)(31个))

形容一个人言语犀利的词语(形容言辞犀利的成语):不可一世,义正辞严,仗义执言,促膝谈心,击中要害,匕首投枪,单刀直入,咄咄逼人,唇枪舌剑,声色俱厉,张口结舌,心直口快,快人快语,指鹿为马,掷地有声,气势汹汹,疾言厉色,疾言遽色,盛气凌人,盲人骑瞎马,直来直去,直言不讳,笨嘴拙舌,能言善辩,能说会道,辩口利辞,针锋相对,锋发韵流,随声附和,鹦鹉学舌,慧心妙舌。

1、不可一世  bù kě yī shì

释义:不可一世  可:许可;赞成。没有赞许过当时的任何人。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5卷:“王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独怀刺候濂溪,三及门而三辞焉。”  

2、义正辞严  yì zhèng cí yán

释义:义正辞严  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言辞严正有力。

出处: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3、仗义执言  zhàng yì zhí yán

释义:仗义执言  仗义:主持正义;执言:说公道话。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4回:“若以文、武、宣、平之灵,仗义执言,国悔罪,王室之福。”  

4、促膝谈心  cù xī tán xīn

释义:促膝谈心  促:挨近;促膝:膝盖挨近膝盖。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亲密地交谈心里话。

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郎置酒相待,促膝谈心,甚是款洽。”  

5、击中要害  jī zhòng yào hài

释义:击中要害  要害:易于致命的部位,引伸为重要部门或问题的关键。正打中致命的部位。

出处:《后汉书 来歙传》:“臣夜入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6、匕首投枪  bǐ shǒu tóu qiāng

释义:匕首投枪  匕首:短剑。比喻短小犀利击中要害的文章

出处: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除了匕首、投枪,也还有发聋振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  

7、单刀直入  dān dāo zhí rù

释义:单刀直入  单刀:短柄长刀;直:径直;入:刺入。用短柄长刀直接刺入。原意是认准目标;勇猛向前。后比喻说话、办事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2卷:“若是作家战将,便须单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8、咄咄逼人  duō duō bī rén

释义:咄咄逼人  ①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咄咄:表示惊奇的声音。②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令人惊诧。

出处:晋 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9、唇枪舌剑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释义:唇枪舌剑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出处:元 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  

10、声色俱厉  shēng sè jù lì

释义:声色俱厉  俱:全;都。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

出处:《晋书 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11、张口结舌  zhāng kǒu jié shé

释义:张口结舌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不能说话。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12、心直口快  xīn zhí kǒu kuài

释义:心直口快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直:直爽。

出处: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13、快人快语  kuài rén kuài yǔ

释义:快人快语  快:爽利;直爽。爽快人说爽快话。

出处:陈白尘、贾霁《宋景诗》第24章:“宋大帅真是快人快语!来,干一大杯!”  

14、指鹿为马  zhǐ lù wéi mǎ

释义:指鹿为马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15、掷地有声  zhì dì yǒu shēng

释义:掷地有声  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出处:《晋书 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16、气势汹汹  qì shì xiōng xiōng

释义:气势汹汹  汹汹:声势盛大的样子。气势很盛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  

17、疾言厉色  jí yán lì sè

释义:疾言厉色  疾:急速;厉:严厉。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

出处: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四》:“平居于人无忤,睦亲族以礼,抚臧获以恩,未尝疾言厉色。”  

18、疾言遽色  jí yán jù sè

释义:疾言遽色  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宽传》:“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19、盛气凌人  shèng qì líng rén

释义:盛气凌人  凌:欺压。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出处:清 曾国藩《求阙斋语》:“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盛气凌我。”  

20、盲人骑瞎马  máng rén qí xiā mǎ

释义:盲人骑瞎马  瞎子骑着瞎马。形容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复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21、直来直去  zhí lái zhí qù

释义:直来直去  指来去途中不绕道、不停留,或指说话、做事不绕弯子

出处:曹禺《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我说作品的思想性,不是叫人看了那么直来直去,一览无余。”  

22、直言不讳  zhí yán bù huì

释义:直言不讳  直率地讲话;毫不隐讳(讳:忌讳;隐讳)。

出处:《晋书 刘波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23、笨嘴拙舌  bèn zuǐ zhuō shé

释义:笨嘴拙舌  拙:不巧。嘴笨;口才不好;不善言辞。也作“笨口拙舌”。

出处:杨朔《石油城》:“刘公之低着头,用大手搓着大腿,挺为难地说:‘我这个人,笨嘴拙舌的,谈什么呢?’”  

24、能言善辩  néng yán shàn biàn

释义:能言善辩  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出处:元 尚仲贤《气英布》:“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  

25、能说会道  néng shuō huì dào

释义:能说会道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出处:元 无名氏《渔樵闲话》:“但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26、辩口利辞  biàn kǒu lì cí

释义:辩口利辞  辩口:口才好,善于辩论。指能言善辩,伶牙俐齿

出处:汉 班昭《女诫》:“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  

27、针锋相对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释义:针锋相对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的意见、观点、策略、行动等尖锐的对立。也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论、行动等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5卷:“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28、锋发韵流  fēng fā yùn liú

释义:锋发韵流  指文章笔锋犀利,情韵欲流。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  

29、随声附和  suí shēng fù hè

释义:随声附和  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随:跟着;和:音贺。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  

30、鹦鹉学舌  yīng wǔ xué shé

释义:鹦鹉学舌  像鹦鹉一样学人说话。常比喻跟着人家的话说;或指搬嘴学舌。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越州大殊慧海和尚》:“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  

31、慧心妙舌  huì xīn miào shé

释义:慧心妙舌  资质聪颖,口才犀利。

出处:清·周亮工《书影》卷三:"此公慧心妙舌,坡公后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