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疑惑 的成语(40个)(形容疑惑的成语四个字)

形容疑惑 的成语(40个)(形容疑惑的成语四个字)

形容疑惑 的成语(形容疑惑的成语四个字)(40个))

形容疑惑 的成语(形容疑惑的成语四个字):以疑决疑,但愿如此,半信半疑,半疑半信,发蒙解惑,大惑不解,夸诞生惑,将信将疑,居之不疑,形迹可疑,持疑不定,捉摸不定,正冠李下,满腹狐疑,犹豫不定,狐疑不决,狐疑不定,狐疑不断,狐疑未决,狐疑犹豫,疑三惑四,疑云满腹,疑人疑鬼,疑似之间,疑惑不解,疑疑惑惑,疑神疑鬼,疑鬼疑神,神经过敏,稀奇古怪,自信不疑,迷惑不解,奇离古怪,疑误天下,疑心杀子,意忌信谗,岂其然乎,投杼致惑,疑贰之见,亿忌信谗。

1、以疑决疑  yǐ yí jué yí

释义:以疑决疑  用疑惑的认识来判断捉摸不定的事物。

出处:《荀子·解蔽》:“彼愚者之定物,以疑决疑,决必不当。夫苟不当,安能无过乎!”  

2、但愿如此  dàn yuàn rú cǐ

释义:但愿如此  但:仅,只。就愿意这样

出处:晋·陶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3、半信半疑  bàn xìn bàn yí

释义:半信半疑  信:相信;疑:怀疑。有些相信;又有点怀疑。对真假不能肯定。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6卷:“若他们听过了,半信半疑,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4、半疑半信  bàn yí bàn xìn

释义:半疑半信  有点怀疑,又有点相信。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出处:唐 元稹《古筑城曲》:“因兹请休和,虏往骑来过。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  

5、发蒙解惑  fā méng jiě huò

释义:发蒙解惑  发蒙:启发蒙昧;解惑:解除疑惑。指启发开导,脱离蒙昧,解除疑惑。

出处:汉·枚乘《七发》:“故曰发蒙解惑,不足以言也。”  

6、大惑不解  dà huò bù jiě

释义:大惑不解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出处: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7、夸诞生惑  kuā dàn shēng huò

释义:夸诞生惑  夸诞:说话荒诞不经。说话荒诞不经,使人产生疑惑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不苟》:“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8、将信将疑  jiāng xìn jiāng yí

释义:将信将疑  将:又;且。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形容对事物的看法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

出处: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其存其没,家莫闻之;人或有言,将信将疑。”  

9、居之不疑  jū zhī bù yí

释义:居之不疑  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毫不怀疑。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五回:“且说秦凤梧跟了张露竹洋行里那班人,天天闹在一起,吃喝顽笑,大家知道他是个有钱的财主,恭维他观察长,观察短,秦凤梧也居之不疑。”  

10、形迹可疑  xíng jì kě yí

释义:形迹可疑  举止和神情很值得怀疑。形迹:举动和神色;可疑:值得怀疑。

出处:清 孔尚任《桃花扇》:“圆老故交虽多,因其形迹可疑,亦无人代为分辩。”  

11、持疑不定  chí yí bù dìng

释义:持疑不定  疑:疑虑。心怀疑虑,迟迟不能决定

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二卷:“众人持疑不定,六郎亦闷闷不乐。”  

12、捉摸不定  zhuō mō bù dìng

释义:捉摸不定  估量不透。捉摸:猜测,预料。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却说朱武、杨春两个正在寨里猜疑,捉摸不定。”  

13、正冠李下  zhèng guàn lǐ xià

释义:正冠李下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谓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后以“正冠李下”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

出处:《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14、满腹狐疑  mǎn fù hú yí

释义:满腹狐疑  一肚子的疑惑。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公子听如此说,便不好问,只是未免满腹狐疑。”  

15、犹豫不定  yóu yù bù dìng

释义:犹豫不定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出处:浩然《艳阳天》第12章:“正在他犹豫不定的时候,马连福来了,真是天遂人愿。”  

16、狐疑不决  hú yí bù jué

释义:狐疑不决  狐疑:狐性多疑;犹豫;决:决断。像狐狸那样多疑虑而拿不定主意。比喻同事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

出处:南朝 宋 班固《后汉书 刘表传》:“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17、狐疑不定  hú yí bù dìng

释义:狐疑不定  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臣为将军决一死战,万死不辞,只恐将军狐疑不定。”  

18、狐疑不断  hú yí bù duàn

释义:狐疑不断  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表传》:“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19、狐疑未决  hú yí wèi jué

释义:狐疑未决  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出处:《剪灯余话·贾云华还魂记》:“过横楼西,适有两巷相联,莫知何者可达,狐疑未决。”  

20、狐疑犹豫  hú yí yóu yù

释义:狐疑犹豫  狐疑:狐狸多疑,因指犹疑不决;犹豫:迟疑不定。迟疑不决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狐疑犹豫,后必有悔。”  

21、疑三惑四  yí sān huò sì

释义:疑三惑四  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指人多疑

22、疑云满腹  yí yún mǎn fù

释义:疑云满腹  心中充满了疑惑

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五章:“那时我就怀疑:晚上行军,怎么可以打灯笼呢?自己疑云满腹,莫测玄奥。”  

23、疑人疑鬼  yí rén yí guǐ

释义:疑人疑鬼  怀疑这个,怀疑那个。形容非常多疑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无奈各房的人都是疑人疑鬼的不安静,也添了人坐更,于是更加了好些食用。”  

24、疑似之间  yí sì zhī jiān

释义:疑似之间  疑似:既像又不像。指有所怀疑,不敢肯定的事。

出处:唐·陆贽《论叙迁幸之由状》:“断速则寡恕于人,而疑似之间不容辩也。”  

25、疑惑不解  yí huò bù jiě

释义:疑惑不解  心中怀疑,不明白

出处:顾寄南《黄桥烧饼》:“他疑惑不解。陈毅同志告诉他,这是准备给俘虏吃的。”  

26、疑疑惑惑  yí yí huò huò

释义:疑疑惑惑  怀疑别人,疑虑不安,犹豫不定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自从昨夜见鬼,心中总是疑疑惑惑的,如今听了大了这些话,不觉把素日的心性改了一半,已有三分信意。”  

27、疑神疑鬼  yí shén yí guǐ

释义:疑神疑鬼  形容神经过敏;总是没有根据地胡乱猜疑。

出处:明 徐光启《钦奉明旨条画屯田疏》:“盖妄信流传谓戾气所化,是以疑神疑鬼,甘受戕害。”  

28、疑鬼疑神  yí guǐ yí shén

释义:疑鬼疑神  怀疑有神怪,魔鬼。①形容疑心太重,胡乱猜疑。亦作“疑神疑鬼”、“疑人疑鬼”、“疑神见鬼”。②形容事物神秘离奇,令人难以捉摸。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如今安公子正在个疑鬼疑神的时候,遇见了这等一个神出鬼没的脚色。”  

29、神经过敏  shén jīng guò mǐn

释义:神经过敏  ①症状名。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异常锐敏,神经衰弱患者大都有这种症状。②泛指多疑,好大惊小怪。

出处:鲁迅《集外集·关于》:“倘仅有彼此神似之处,我以为那是因为同一厚书的译本,并不足异的,正不必如此神经过敏,只因‘疑心’而竟想入非非。”  

30、稀奇古怪  xī qí gǔ guài

释义:稀奇古怪  指很少见,很奇异,不同一般。

出处:清邵梅臣《画耕偶录》:“稀奇古怪,我法我派。一钱不值,万钱不卖。”  

31、自信不疑  zì xìn bù yí

释义:自信不疑  相信自己,绝不怀疑。

出处: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为政之日,自信而不疑。”  

32、迷惑不解  mí huò bù jiě

释义:迷惑不解  指对谋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同“大惑不解”。

出处:老舍《鼓书艺人》二十七:“她鞠了个躬,转身慢慢走进了下场门。掌声很热烈。听众瞧着她,迷惑不解。”  

33、奇离古怪  qí lí gǔ guài

释义:奇离古怪  犹言希奇古怪。希罕奇特,古里古怪。指极不一般。

34、疑误天下  yí wù tiān xià

释义:疑误天下  疑:怀疑。令天下迷惑不解。

35、疑心杀子  yí xīn shā zǐ

释义:疑心杀子  因怀疑而杀死亲生儿子。比喻对既象又不象的现象不做调查,只凭主观怀疑着手处理,酿成大错。

出处:《吕氏春秋·慎行论·疑似》:"丈人望其真子,拨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36、意忌信谗  yì jì xìn chán

释义:意忌信谗  意忌:猜忌;谗:谗言。怀疑忌妒,听信谗言。

出处:《史记·陈丞相世家》:"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37、岂其然乎  qǐ qí rán hū

释义:岂其然乎  岂:难道;然:这样。难道是这样吗?表示疑惑不定。

出处:《论语·宪问》:"其然,岂其然乎?"  

38、投杼致惑  tóu zhù zhī huò

释义:投杼致惑  比喻一再传播的流言动摇了原有的信念,从而产生疑惑。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39、疑贰之见  yí èr zhī jiàn

释义:疑贰之见  疑贰:疑惑,拿不定主意。指犹豫拿不定主意。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40、亿忌信谗  yì jì xìn chán

释义:亿忌信谗  亿忌:通“意忌”,猜忌;谗:谗言。怀疑忌妒,听信谗言。

出处:《史记·陈丞相世家》:"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