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理字的四字词语有哪些(40个)(带理词的成语有哪些)

带理字的四字词语有哪些(40个)(带理词的成语有哪些)

带理字的四字词语有哪些(带理词的成语有哪些)(40个))

带理字的四字词语有哪些(带理词的成语有哪些):不切实际,不可理喻,不合实际,不慌不忙,不理不睬,不能赞一词,不赞一词,不近道理,侧词艳曲,出言吐词,出词吐气,包揽词讼,姹紫嫣红,惨无人理,惨无人道,才尽词穷,持之有故,擘肌分理,残民害理,沉默寡言,爱理不理,爱答不理,畅所欲言,百喙一词,百喙如一,秉公办理,词不达意,词人才子,谄词令色,重温旧业,重理旧业,陈言肤词,陈词滥调,词不悉心,冰释理顺,表壮不如理壮,安分守理,不明事理,安分循理,词不逮理。

1、不切实际  bù qiē shí jì

释义:不切实际  不符合实际

出处: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2、不可理喻  bù kě lǐ yù

释义:不可理喻  理:道理;事理;喻:开导;使明白。不能够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他。形容态度蛮横不讲理。

出处: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褐盖》:“要之,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  

3、不合实际  bù hé shí jì

释义:不合实际  指想法、计划等不现实

出处: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凡是主观主义的,不合实际的,都是错误的。”  

4、不慌不忙  bù huāng bù máng

释义:不慌不忙  不慌张;不忙乱。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只见翠翘不慌不忙地答道。”  

5、不理不睬  bù lǐ bù cǎi

释义:不理不睬  指对人或事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那位金姨太太面罩重霜的不发一言,任凭这边赔尽小心,那边只是不理不睬。”  

6、不能赞一词  bù néng zàn yī cí

释义:不能赞一词  赞一词:说一句话。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7、不赞一词  bù zàn yī cí

释义:不赞一词  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8、不近道理  bù jìn dào lǐ

释义:不近道理  不近人情,不讲道理。

出处:《古今小说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王保正,您好不近道理!偌大一只狗子,怎地只把三百钱出来?须亏我。”  

9、侧词艳曲  cè cí yàn qǔ

释义:侧词艳曲  侧:不正;艳:艳丽。文词艳丽而流于轻佻

出处:《雅言杂录》:“少敏悟,薄行无检幅,多作侧词艳曲。”  

10、出言吐词  chū yán tǔ cí

释义:出言吐词  见“出言吐气”。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雍容之度。”  

11、出词吐气  chū cí tǔ qì

释义:出词吐气  犹谈吐。

出处:宋·苏轼《送水丘秀才序》:“水丘仙夫,治六经百家说为歌诗,与扬州豪俊交游,头骨硗然,有古丈夫风。其出词吐气,亦往往惊世俗。”  

12、包揽词讼  bāo lǎn cí sòng

释义:包揽词讼  包揽:把别人的事情全部兜揽办理;词讼:诉讼。指招揽承办别人的诉讼,从中谋利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5回:“那参的京官就是大老爷,说的是包揽词讼,所以火上浇油。”  

13、姹紫嫣红  chà zǐ yān hóng

释义:姹紫嫣红  姹:美丽;嫣:妖艳;美好。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也作“嫣红姹紫”。

出处: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14、惨无人理  cǎn wú rén lǐ

释义:惨无人理  犹言惨无人道。指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

出处: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严弄峻制,惨无人理。任法吏之妄为,丝毫不加限制,人命呼吸,悬于法官之意旨。”  

15、惨无人道  cǎn wú rén dào

释义:惨无人道  惨:狠毒;残暴;人道:指对人的同情、尊重、爱护与关怀。残忍毒辣;毫无人性。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

出处: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杀伤我人民,系累我妇孺,惨无人道。”  

16、才尽词穷  cái jìn cí qióng

释义:才尽词穷  词:文词;穷:尽。才学用尽,言词枯竭。形容学识浅薄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众人不知其意,只当他受了半日折磨,精神耗散,才尽词穷了。”  

17、持之有故  chí zhī yǒu gù

释义:持之有故  持:持论;立论;故:根据。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根据。

出处:荀况《荀子 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18、擘肌分理  bò jī fēn lǐ

释义:擘肌分理  擘:分开;理:肌肤的纹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

出处:汉 张衡《西京赋》:“若其五县游丽辩论之士,街谈巷议,弹射臧否,剖析毫厘,擘肌分理,所好生毛羽,所恶成疮痏。”  

19、残民害理  cán mín hài lǐ

释义:残民害理  残害百姓,违背天理。形容反动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残忍不义。

出处: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20、沉默寡言  chén mò guǎ yán

释义:沉默寡言  沉默:沉静;不声不响;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也作“沉密寡言”、“沉静寡言”。

出处:《新唐书 梁崇义传》:“后为羽林射生,事来瑱,沉默寡言。”  

21、爱理不理  ài lǐ bù lǐ

释义:爱理不理  不爱答理。比喻对人冷漠,没礼貌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9回:“黄二麻子爱理不理的,问他什么事。”  

22、爱答不理  ài dā bù lǐ

释义:爱答不理  不爱答理。喻对人冷漠,没礼貌

出处:浩然《艳阳天》第18章:“焦庆媳妇爱答不理地说:‘管他哪一伙,谁给我办好事儿,我就向着谁!’”  

23、畅所欲言  chàng suǒ yùyán

释义:畅所欲言  畅:尽情;痛快;欲:想要。把心里要讲的话痛快地全部讲出来。也作“尽所欲言”。

出处:清 方苞《游丰台记》:“少长不序,卧起坐立,惟所便人,畅所欲言,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  

24、百喙一词  bǎi huì yī cí

释义:百喙一词  犹言众口一辞。同“百喙如一”。

出处:清 龚自珍《大誓答问第一》:“儒者百喙一词,言伏生《尚书》二十八篇。”  

25、百喙如一  bǎi huì rú yī

释义:百喙如一  犹言众口一辞。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出处:清 王夫之《孝烈传》:“唯习闻湘人之言,百喙如一者若此。”  

26、秉公办理  bǐng gōng bàn lǐ

释义:秉公办理  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本部院凡事秉公办理,从不假手旁人。”  

27、词不达意  cí bù dá yì

释义:词不达意  达:表达。语言或文辞不能确切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也作“文不逮意”、“辞不达意”。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0回:“还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  

28、词人才子  cí rén cái zǐ

释义:词人才子  词人:同“辞人”,工于文辞的人;才子:富有文才的人。泛指有才华的文人

出处: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  

29、谄词令色  chǎn cí lìng sè

释义:谄词令色  说奉承人家的话,扮作讨好人家的表情。《东周列国志》八○回:“勾践为人机险,今为釜中之鱼,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以求免刑诛。”

出处:《东周列国志》八○回:“勾践为人机险,今为釜中之鱼,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以求免刑诛。”  

30、重温旧业  zhòng wēn jiù yè

释义:重温旧业  谓再做以前曾做的事。

出处:宋·陈亮《谢留丞相启》:“亮青年立志,白首奋身,敢不益励初心,期在重温旧业。”  

31、重理旧业  zhòng lǐ jiù yè

释义:重理旧业  见“重温旧业”。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回:“再嫁呢,还是住家?还是索性大张旗鼓的重理旧业?这倒是个大问题。”  

32、陈言肤词  chén yán fū cí

释义:陈言肤词  陈旧而肤浅的言词。

出处:马南邨《燕山夜话·文章长短不拘》:“短文章要能耐读,必须有精彩新鲜的内容,最好要比长文章更多地解决问题,不为陈言肤词,不为疏慢之语。”  

33、陈词滥调  chén cí làn diào

释义:陈词滥调  陈词:陈旧的不合实用的言词;滥:空泛;失真。陈旧、空泛、不切实际的论调。

出处:萧乾《老报人馀笔 随想录》:“里面开列了记者经常使用的一些陈词滥调,诸如‘众所周知’。”  

34、词不悉心  cí bù xī xīn

释义:词不悉心  悉:尽,全。言词不能完全表达心意。

出处:唐·李朝威《柳毅传》:"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35、冰释理顺  bīng shì lǐ shùn

释义:冰释理顺  释:消化;顺:通顺。冰层消融,理路通顺。比喻疑问都解开了,道理也讲通了。

出处: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焕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  

36、表壮不如理壮  biǎo zhuàng bù rú lǐ zhuàng

释义:表壮不如理壮  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出处: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37、安分守理  ān fèn shǒu lǐ

释义:安分守理  安于本分,遵守事理。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个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随心所欲。"  

38、不明事理  bù míng shì lǐ

释义:不明事理  明:明白,懂得。不懂得事物的道理。

39、安分循理  ān fèn xún lǐ

释义:安分循理  安守本分,遵循事理或礼法。

出处:《戚蓼生序本石头记》第五十八回:"因文官等一干人,或心性高傲,或倚势凌下,拣衣挑食,或口角锋芒,大概不安分循理者多。"  

40、词不逮理  cí bù dài lǐ

释义:词不逮理  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出处: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少孺(枚乘)速而未工,长卿(司马相如)工而未速,孟坚(班固)辞不逮理,平子(张衡)意不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