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们生活安定的成语(29个)(形容人物生活安定的成语)

描写人们生活安定的成语(29个)(形容人物生活安定的成语)

描写人们生活安定的成语(形容人物生活安定的成语)(29个))

描写人们生活安定的成语(形容人物生活安定的成语):丰衣足食,元元之民,兵荒马乱,四海为家,四面楚歌,国富民安,国泰民安,坚壁清野,太平盛世,妻离子散,子孙后代,安国富民,安堵乐业,安安稳稳,安富尊荣,安富恤贫,安居乐业,安民告示,安生乐业,安邦定国,安邦治国,安魂定魄,枕戈寝甲,流离失所,烽火连年,老死不相往来,衽革枕戈,颠沛流离,漂蓬断梗。

1、丰衣足食  fēng yī zú shí

释义:丰衣足食  穿的吃的都很充足富裕。形容生活富足。

出处:五代 齐已《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诗:“丰衣足食处莫住,圣迹灵踪好遍寻。”  

2、元元之民  yuán yuán zhī mín

释义:元元之民  众百姓;善良的百姓。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3、兵荒马乱  bīng huāng mǎ luàn

释义:兵荒马乱  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出处: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4、四海为家  sì hǎi wéi jiā

释义:四海为家  原指帝王占有四海;统治全国。后指人漂泊不定;到处都可以当成家;也指志在四方;不恋故土。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四海”指全国各地。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帝本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5、四面楚歌  sì miàn chǔ gē

释义:四面楚歌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出处:《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6、国富民安  guó fù mín ān

释义:国富民安  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出处:《汉书·刑法志》:“至齐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7、国泰民安  guó tài mín

释义:国泰民安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出处:宋 吴自牧《梦梁录 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8、坚壁清野  jiān bì qīng yě

释义:坚壁清野  坚壁:加固营垒;清野:将四野的财物清理收藏起来。加固营垒;清理收藏财物。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敌军,将军攻之不拔,路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固耳。”  

9、太平盛世  tài píng shèng shì

释义:太平盛世  指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代。比喻非常兴盛安定的社会。太平:社会安定。

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余谓太平盛世,元夕张灯,不为过侈。”  

10、妻离子散  qī lí zǐ sàn

释义:妻离子散  妻子离异;子女流散。表示一家人被迫离散。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11、子孙后代  zǐ sūn hòu dài

释义:子孙后代  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2章:“树活皮,人活脸,他金家的子孙后代都成了众人唾骂的对象!”  

12、安国富民  ān guó fù mín

释义:安国富民  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出处:《汉书 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  

13、安堵乐业  ān dǔ lè yè

释义:安堵乐业  安堵:相安,安定。犹言安居乐业。

出处:三国 魏 钟会《檄蜀文》:“百姓士民,安堵乐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  

14、安安稳稳  ān ān wěn wěn

释义:安安稳稳  形容十分安定稳当。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小储君倒也安安稳稳守着妆盒做护身符,则是我陈琳兢兢战战抱着个天大闷葫芦”。  

15、安富尊荣  ān fù zūn róng

释义:安富尊荣  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安定富足,尊贵荣华。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  

16、安富恤贫  ān fù xù pín

释义:安富恤贫  使富有的人安定,贫穷的人得到救济。

出处:《周礼 地官 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17、安居乐业  ān jū lè yè

释义:安居乐业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18、安民告示  ān mín gào shì

释义:安民告示  安:安定;告示:布告。①原指官府在新官上任或社会变乱后;为安定民心所发布的文告。②现借指把要办的事或问题预先通知下来;让大家有所准备。

出处: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25回:“李秀成全不费力,已拔了南康城……先出安民告示,次第收复汝宁、饶州各郡县。”  

19、安生乐业  ān shēng lè yè

释义:安生乐业  犹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出处:《汉书 严助传》:“使元元之民安生乐业,则泽被万世,传之子孙,使之无穷。”  

20、安邦定国  ān bāng dìng guó

释义:安邦定国  邦:古代诸侯的封国;后泛指国家。定:使安定。使国家安定、巩固。

出处:元 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老将军无阵云收,若题着安邦定国,受赏封侯。”  

21、安邦治国  ān bāng zhì guó

释义:安邦治国  使国家安定太平。

出处: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治国访知音。”  

22、安魂定魄  ān hún dìng pò

释义:安魂定魄  魂、魄:人的灵气、精神。指使人心安定。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十四出:“不寻常,安魂定魄赛过反精香。”  

23、枕戈寝甲  zhěn gē qǐn jiǎ

释义:枕戈寝甲  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出处:《晋书 赫连勃勃载记》:“朕无拔乱之才,不能弘济兆庶,自枕戈寝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遗寇尚炽。”  

24、流离失所  liú lí shī suǒ

释义:流离失所  流离:流落;失散;失所:失去住所。流落离散;无处安身。

出处:《金史 完颜匡传》:“今已四月,农事已晚,边民连岁流离失所,扶携道路,即望复业,过此农时,遂失一岁之望。”  

25、烽火连年  fēng huò lián nián

释义:烽火连年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出处: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26、老死不相往来  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释义:老死不相往来  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7、衽革枕戈  rèn gé zhěn gē

释义:衽革枕戈  以铠甲为席,以兵器为枕。形容战事频繁,生活不安定。

出处:严复《原强》:“当是之时,哀哀黔首,衽革枕戈,不得喙息,盖几靡有孑遗,秏矣!”  

28、颠沛流离  diān pèi liú lí

释义:颠沛流离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流离:离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出处: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九卷:“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保有之难也,而共振显之。”  

29、漂蓬断梗  piāo péng duàn gěng

释义:漂蓬断梗  飘飞的蓬草和随波逐流的植物断茎。比喻生活不安定,到处漂泊。

出处:明·王錂《春芜记·闺语》:"春芜可曾有了么?问卿卿,多应是漂蓬断梗浑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