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老虎的动词(40个)(形容老虎的动作成语)

描写老虎的动词(40个)(形容老虎的动作成语)

描写老虎的动词(形容老虎的动作成语)(40个))

描写老虎的动词(形容老虎的动作成语):虎豹不外其爪,串通一气,伏虎降龙,初生牛犊不怕虎,大人虎变,大贤虎变,官虎吏狼,帮虎吃食,恶虎不食子,打马虎眼,放虎自卫,春冰虎尾,炯炯有神,狐假虎威,狐虎之威,狼顾虎视,眈眈虎视,藏龙卧虎,虎不食儿,虎荡羊群,虎视眈眈,虎视耽耽,虎视鹰扬,虎跳龙拿,风虎云龙,饥鹰饿虎,饿虎之蹊,饿虎吞羊,饿虎扑羊,饿虎扑食,饿虎擒羊,饿虎攒羊,饿虎见羊,饿虎逢羊,饿虎饥鹰,鲸吞虎噬,鸱目虎吻,龙吟虎啸,龙腾虎跃,耽耽虎视。

1、虎豹不外其爪  hǔ bào bù wài qí zhǎo

释义:虎豹不外其爪  老虎和豹子不轻易将自己的爪子露出来。比喻军队不轻易把自己的威势和实力显露在外面。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虎豹不外其爪,而噬不见齿。故用兵之道,未之以柔而迎之以刚。"  

2、串通一气  chuàn tōng yī qì

释义:串通一气  串通:互相勾结。暗中勾结;互相配合;采取一致的言语行动。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鸳鸯听了,便红了脸,说道:‘怪道,你们串通一气来算计我!’”  

3、伏虎降龙  fú hǔ xiáng lóng

释义:伏虎降龙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出处: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4、初生牛犊不怕虎  chū shēngniú dú bù pà hǔ

释义:初生牛犊不怕虎  牛犊:小牛;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年轻人勇敢胆大;无所畏惧;敢作敢为。也作“初生牛犊不惧虎”、“初生牛犊不畏虎”。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俗云:‘初生牛犊不惧虎。’”  

5、大人虎变  dà rén hǔ biàn

释义:大人虎变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出处:《周易·革》:“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6、大贤虎变  dà xián hǔ biàn

释义:大贤虎变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出处:《周易·革》:“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7、官虎吏狼  guān hǔ lì láng

释义:官虎吏狼  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贪暴。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8、帮虎吃食  bāng hǔ chī shí

释义:帮虎吃食  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

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4回:“先着了几个赖皮帮虎吃食的生员,在文庙行香的时节,出力讲了一讲。”  

9、恶虎不食子  è hǔ bù shí zǐ

释义:恶虎不食子  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伤害亲近者。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杭州龙华寺灵照真觉禅师》:“山僧失口曰:‘恶习虎不食子。’”  

10、打马虎眼  dǎ mǎ hu yǎn

释义:打马虎眼  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出处:老舍《骆驼祥子》:“待了会儿,他把钱拿起来:‘三十?别打马虎眼!’”  

11、放虎自卫  fàng hǔ zì wèi

释义:放虎自卫  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利用坏人而自招灾祸。

出处:晋 常璩《华阳国志 公孙述刘二牧志》:“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  

12、春冰虎尾  chūn bīng hǔ wěi

释义:春冰虎尾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出处:《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13、炯炯有神  jiǒng jiǒng yǒu shén

释义:炯炯有神  炯炯:明亮的样子。形容眼睛明亮有神。

出处:晋 潘岳《秋兴赋》:“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  

14、狐假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释义:狐假虎威  假:假借;凭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5、狐虎之威  hú hǔ zhī wēi

释义:狐虎之威  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比喻权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因为段祺瑞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我已经逃到厦门,但北京的狐虎之威还正是无穷无尽。”  

16、狼顾虎视  láng gù hǔ shì

释义:狼顾虎视  如狼虎视物。形容威严而凶狠。

出处:《三国志·蜀志·杨戏传》“亮南征,留邵为治中从事,是岁卒”裴松之注引晋·常璩《华阳国志》:“亮身仗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  

17、眈眈虎视  dān dān hǔ shì

释义:眈眈虎视  眈眈:注视的样子。像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

出处:《旧唐书·张仲武传》:“渔阳突骑,燕歌壮气。赳赳元戎,眈眈虎视。”  

18、藏龙卧虎  cáng lóng wò hǔ

释义:藏龙卧虎  龙、虎:比喻不平常的人物。隐藏着的龙;睡卧着的虎。比喻潜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或英雄。

出处:北周 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19、虎不食儿  hǔ bù shí ér

释义:虎不食儿  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出处:明·杨珽《龙膏记·藏春》:“你爹爹既往洛阳,一时未归,待异日我自慢慢劝他,虎毒不食儿,孩儿切莫短见。”  

20、虎荡羊群  hǔ dàng yáng qún

释义:虎荡羊群  老虎冲进羊群中。比喻以强凌弱,为所欲为。同“虎入羊群”。

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九十二回:“那知小侠指东打西,窜南跃北,犹如虎荡羊群,不大的工夫,打了个落花流水。”  

21、虎视眈眈  hǔ shì dān dān

释义:虎视眈眈  眈眈:注视的样子。像老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良;伺机攫取。

出处:《周易 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22、虎视耽耽  hǔ shì dān dān

释义:虎视耽耽  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

出处:《易 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23、虎视鹰扬  hǔ shì yīng yáng

释义:虎视鹰扬  扬:高举,飞起。像老虎那样雄视,像老鹰那样飞翔天空。形容人很有威仪

出处:清·施润章《重刻序》:“明正德间,李空同虎视鹰扬,望之森森武库,学者风靡,固其雄也。”  

24、虎跳龙拿  hǔ tiào lóng ná

释义:虎跳龙拿  拿:取。像老虎那样跳跃,像龙那样伸爪抓取。形容人身手敏捷或激烈搏斗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就是他帐下那班奔走的健儿,也是一个个有……虎跳龙拿之技。”  

25、风虎云龙  fēng hǔ yún lóng

释义:风虎云龙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出处:宋 王安石《浪淘沙令》词:“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袛在笑谈中。”  

26、饥鹰饿虎  jī yīng è hǔ

释义:饥鹰饿虎  比喻凶残贪婪。

出处:《魏书·宗室晖传》:“侍中卢昶,亦蒙恩眄,故时人号曰:‘饿虎将军,饥鹰侍中。’”  

27、饿虎之蹊  è hǔ zhī xī

释义:饿虎之蹊  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28、饿虎吞羊  è hǔ tūn yáng

释义:饿虎吞羊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出处:《清平山堂话本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如饿虎吞羊。”  

29、饿虎扑羊  è hǔ pū yáng

释义:饿虎扑羊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么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犹)如饿虎吞羊。”  

30、饿虎扑食  è hǔ pū shí

释义:饿虎扑食  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比喻迅速地猛烈地向前冲去。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双手使降妖杖丢一个丹凤朝阳饿虎扑食。”  

31、饿虎擒羊  è hǔ qín yáng

释义:饿虎擒羊  像饿急了的老虎捉羊一样。形容动作迅猛。亦作“饿虎吞羊”、“饿虎扑羊”。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回:“兄听得索郎郎的叉盘声响,使个‘饿虎擒羊’势,叫道:‘你敢来么?’”  

32、饿虎攒羊  è hǔ cuán yáng

释义:饿虎攒羊  攒:赶。饥饿的老虎追赶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出处:清 酌元亭主人《照世杯 百和坊将无作有》:“可怜欧滁山被那大汉捉住,又有许多汉子来帮打,像饿虎攒羊一般,直打得个落花流水。”  

33、饿虎见羊  è hǔ jiàn yáng

释义:饿虎见羊  饥饿的老虎见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一见了,犹如饿虎见羊,不勾大嚼,顷刻吃个干净。”  

34、饿虎逢羊  è hǔ féng yáng

释义:饿虎逢羊  逢:碰到,遇到。饥饿的老虎遇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他两个正是旷夫怨女,相见如饥虎逢羊,苍蝇见血。”  

35、饿虎饥鹰  è hǔ jī yīng

释义:饿虎饥鹰  比喻凶残贪婪。

出处:《魏书·宗室晖传》:“侍中卢昶,亦蒙恩眄,故时人号曰:‘饿虎将军,饥鹰侍中。’”  

36、鲸吞虎噬  jīng tūn hǔ shì

释义:鲸吞虎噬  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前代乱离,鲸吞虎噬,无卜世卜年之意,故斯道久缺,反为不急之务。”明·张景《飞丸记·明廷张胆》:“他谋多中伤,威权明仗,鲸吞虎噬,谁敢拦挡?”清·徐芳《诺皋广志·寒空僧》:“先君子常言以桥

出处: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前代乱离,鲸吞虎噬,无卜世卜年之意,故斯道久缺,反为不急之务。”  

37、鸱目虎吻  chī mù hǔ wěn

释义:鸱目虎吻  鸱:鹞鹰,一种猛禽;吻:嘴唇边。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中》:“莽所谓鸱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  

38、龙吟虎啸  lóng yín hǔ xiào

释义:龙吟虎啸  吟:鸣、叫;啸:兽类长声吼叫。像龙一样长鸣;像虎一样咆哮。原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现多比喻吟诵的声音抑扬顿挫。也用以形容响声洪大;气势盛大。

出处:唐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39、龙腾虎跃  lóng téng hǔ yuè

释义:龙腾虎跃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出处:唐 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40、耽耽虎视  dān dān hǔ shì

释义:耽耽虎视  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出处:《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