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各一个(40个)(与孟子有关的故事或成语)

与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各一个(40个)(与孟子有关的故事或成语)

与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各一个(与孟子有关的故事或成语)(40个))

与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各一个(与孟子有关的故事或成语):三人成虎,不见舆薪,举一反三,出尔反尔,出类拔萃,匹夫之勇,南蛮鴃舌,取之不尽,四书五经,坚甲利兵,好为人师,始作俑者,孔孟之道,孟母三迁,富贵不能淫,寡不敌众,尽信书不如无书,平安无事,慎终追远,挨冻受饿,断子绝孙,断杼择邻,断织之诫,明察秋毫,浩然正气,漫不经心,潜移默化,百家争鸣,秋毫之末,绰绰有余,脍炙人口,色厉内荏,见义勇为,见贤思齐,贫贱不能移,金声玉振,顾左右而言他,齐东野语,仁义礼智,面有饥色。

1、三人成虎  sān rén chéng hǔ

释义:三人成虎  城里本没有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传播;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2、不见舆薪  bù jiàn yú xīn

释义:不见舆薪  看不见一车柴禾。比喻不下功夫去做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3、举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

释义:举一反三  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出尔反尔  chū ěr fǎn ěr

释义:出尔反尔  尔:你;反:同“返”;回。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5、出类拔萃  chū lèi bá cuì

释义:出类拔萃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6、匹夫之勇  pǐ fū zhī yǒng

释义:匹夫之勇  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

出处:《国语 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7、南蛮鴃舌  nán mán jué shé

释义:南蛮鴃舌  鴃:即伯劳。原为孟子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出处:《孟子 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8、取之不尽  qǔ zhī bù jìn

释义:取之不尽  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孟子·离娄下》:“他那源头只管来得不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供自家用。”  

9、四书五经  sì shū wǔ jīng

释义:四书五经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出处:汉 班固《白虎通 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 朱熹着有《四书集注》。  

10、坚甲利兵  jiān jiǎ lì bīng

释义:坚甲利兵  坚甲:坚固的铠甲;兵:兵器。坚固的盔甲;锐利的兵器。也指装备精良的部队。

出处:墨翟《墨子 非攻下》:“于此为坚甲利兵,以往攻伐无无罪之国。”  

11、好为人师  hào wéi rén shī

释义:好为人师  好:喜欢;为:做;当。喜欢做别人的老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2、始作俑者  shǐ zuò yǒng zhě

释义:始作俑者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13、孔孟之道  kǒng mèng zhī dào

释义:孔孟之道  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  

14、孟母三迁  mèng mǔ sān qiān

释义:孟母三迁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15、富贵不能淫  fù guì bù néng yín

释义:富贵不能淫  富:有钱;贵:旧指官位高;淫:迷惑、诱使腐化堕落。指不为金钱和权位所迷惑。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6、寡不敌众  guǎ bù dí zhòng

释义:寡不敌众  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  

17、尽信书不如无书  jìn xìn shū bù rú wú shū

释义:尽信书不如无书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出处:语出《孟子 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 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18、平安无事  píng ān wú shì

释义:平安无事  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出处:元 无名氏《昊天塔孟良盗骨》第二折:“哥哥将令,着兄弟巡界河去,平安无事,回哥哥的话来。”  

19、慎终追远  shèn zhōng zhuī yuǎn

释义:慎终追远  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0、挨冻受饿  ái dòng shòu è

释义:挨冻受饿  挨:遭受。指缺衣少食的穷困状况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妈妈这一辈子,想来还不致挨冻受饿。”  

21、断子绝孙  duàn zǐ jué sūn

释义:断子绝孙  指没有子孙后代。多用作诅咒语。

出处:元 柯丹邱《荆钗记 执柯》:“你再不娶亲,我只愁你断子绝孙谁拜坟。”  

22、断杼择邻  duàn zhù zé lín

释义:断杼择邻  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出处:汉 刘向《列女传 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23、断织之诫  duàn zhī zhī jiè

释义:断织之诫  孟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子。后用这个故事告诫中途辍学的人。

出处:汉 刘向《列女传 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24、明察秋毫  míng chá qiū háo

释义:明察秋毫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25、浩然正气  hào rán zhèng qì

释义:浩然正气  浩然: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气概、精神。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

出处:老舍《兔儿爷》:“抗战建国须凭真实本领与浩然正气,只能迎时当令充兔子王的,不作汉奸,也是废物。”  

26、漫不经心  màn bù jīng xīn

释义:漫不经心  漫:随便;不受约束;经心:在意;留心。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随随便便;不在乎。

出处:明 朱国桢《涌幢小品 存问》:“近见使者至城外,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经心。”  

27、潜移默化  qián yí mò huà

释义:潜移默化  潜:暗地里;不见形迹。指人思想、性格在长期的外界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

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28、百家争鸣  bǎi jiā zhēng míng

释义:百家争鸣  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思想;鸣:指发表意见。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阴阳、名、纵横、杂、农等名家称为诸子百家。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争论呈现出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今指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29、秋毫之末  qiū háo zhī mò

释义:秋毫之末  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末:末梢;尖端。比喻十分细微的东西。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而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30、绰绰有余  chuò chuò yǒuyú

释义:绰绰有余  绰绰:宽裕的样子。形容人、物、财、能力等很宽裕;用不完。也作“绰绰有余”、“绰有宽裕”。

出处: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防边上》:“崇山峻岭所在俱有,诚使其险要,多筑土垒,则进攻退守,绰绰有余。”  

31、脍炙人口  kuài zhì rén kǒu

释义:脍炙人口  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肉菜味道鲜美;使人爱吃。

出处: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十 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32、色厉内荏  sè lì nèi rěn

释义:色厉内荏  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33、见义勇为  jiàn yì yǒng wéi

释义:见义勇为  义:正义;勇:勇敢;为;做。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34、见贤思齐  jiàn xián sī qí

释义:见贤思齐  贤:有才德的人;齐;看齐。见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5、贫贱不能移  pín jiàn bù néng yí

释义:贫贱不能移  不会因生活贫困,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6、金声玉振  jīn shēng yù zhèn

释义:金声玉振  用钟发声;用磬收韵;集六音之大成。形容声音动听。也比喻德行高尚;才学卓绝;比喻文辞优美。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37、顾左右而言他  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

释义:顾左右而言他  看看两旁的人而谈起别的事情。形容不能正面回答问题而支吾其词的样子。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38、齐东野语  qí dōng yě yǔ

释义:齐东野语  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39、仁义礼智  rén yì lǐ zhì

释义:仁义礼智  仁:仁爱;义:忠义;礼:礼仪;智:见识。遵守仁爱、忠信、礼仪并勤学以增见识等伦理规范。是儒家的伦理思想。

出处:《孟子·离娄上》:"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  

40、面有饥色  miàn yǒu jī sè

释义:面有饥色  饥色:饥饿的脸色。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孙叔敖相楚,栈车牝马,粝饼菜羹,枯鱼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饥色,则良大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