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羞愧的成语和优美语句(32个)(形容特别羞愧的成语)

形容羞愧的成语和优美语句(32个)(形容特别羞愧的成语)

形容羞愧的成语和优美语句(形容特别羞愧的成语)(32个))

形容羞愧的成语和优美语句(形容特别羞愧的成语):下不了台,俯仰无愧,厚颜无耻,恼羞变怒,恼羞成怒,惭凫企鹤,惭愧无地,愧悔无地,无地可容,无地自厝,无地自处,无地自容,无容身之地,汗流洽衣,汗颜无地,积羞成怒,羞愧难当,羞花闭月,老羞成怒,耳红面赤,自惭形秽,自愧不如,自觉形秽,赧颜汗下,问心有愧,面无惭色,面红耳赤,顾景惭形,忝列衣冠,面有愧色,敦煌变文,腼颜人世。

1、下不了台  xià bù le tái

释义:下不了台  指在人前受窘

出处:张恨水《夜深沉》第15回:“她要是不睬你,你恼她,她下不了台。”  

2、俯仰无愧  fǔ yǎng wú kuì

释义:俯仰无愧  比喻没有做亏心事,并不感到惭愧。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3、厚颜无耻  hòu yán wú chǐ

释义:厚颜无耻  颜:脸面;脸皮。脸皮厚;不知羞耻。

出处:《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薛荔蒙耻。”  

4、恼羞变怒  nǎo xiū biàn nù

释义:恼羞变怒  见“恼羞成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昌得官见他如此的说法,不禁恼羞变怒,喝令左右:‘替我赶他出去!’”  

5、恼羞成怒  nǎo xiū chéng nù

释义:恼羞成怒  恼:气恼;羞:羞臊。指由于气恼、羞臊而大怒。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那抚台见是如此,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时恼羞成怒。”  

6、惭凫企鹤  cán fú qǐ hè

释义:惭凫企鹤  比喻惭愧自己的短处,羡慕别人的长处。

出处: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养气》:“若夫器分有限,智用无涯,或惭凫企鹤,沥辞镌思。”  

7、惭愧无地  cán kuì wú dì

释义:惭愧无地  羞惭愧悔,无地自容。形容非常惭愧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似道得词,惭愧无地。”  

8、愧悔无地  kuì huǐ wú dì

释义:愧悔无地  指羞惭悔恨得无地自容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姑娘,你问到这里,我安骥诚惶诚恐,愧悔无地。”  

9、无地可容  wú dì kě róng

释义:无地可容  指无处藏身,形容慌乱、羞愧至极,处境窘迫。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4回:“李纨正要劝解,丫头来说,太太来了。袭人等此时无地可容,宝玉等赶忙出来迎接。”  

10、无地自厝  wú dì zì cuò

释义:无地自厝  犹无地自容。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夙宵战怖,无地自厝。”  

11、无地自处  wú dì zì chǔ

释义:无地自处  犹无地自容。

出处:《宋书·刘堪传》:“合门惭惧,无地自处。”  

12、无地自容  wú dì zì róng

释义:无地自容  容:容纳;容身。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出处:《敦煌变文集 降魔变文》:“外道无地自容,四众一时唱快处。”  

13、无容身之地  wú róng shēn zhī dì

释义:无容身之地  ①指没有栖身立脚的地方。②指羞愧而无处可以藏身。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8回:“四海飘零,无容身之地。”  

14、汗流洽衣  hàn liú qià yī

释义:汗流洽衣  汗出甚多,湿透衣服。形容极其惶恐羞愧。

出处:明·张居正《答宗伯董浔阳》:“顷贤郎至,辱华翰奖借,烂然盈楮,不匡其所不及,而假其所不能。读之使人汗流洽衣也。”  

15、汗颜无地  hàn yán wú dì

释义:汗颜无地  汗颜:脸上出汗;常用以表示羞愧。无地:没有容身之地。形容羞愧到了极点;以至感到无地自容。

出处:唐 韩愈《朝归》诗:“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顾影听其声,赪颜汁渐背。”  

16、积羞成怒  jī xiū chéng nù

释义:积羞成怒  犹恼羞成怒。指羞愧至极,转生愤怒。

出处:梁启超《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既而臣民犯颜,友邦侧目,志不得逞,遂乃积羞成怒,大兴党狱。”  

17、羞愧难当  xiū kuì nán dāng

释义:羞愧难当  当:承受。指感到十分羞愧内疚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那婆子羞愧难当,一言不发。”  

18、羞花闭月  xiū huā bì yuè

释义:羞花闭月  形容女子貌美,使花亦羞愧,月亦隐藏。

出处:明 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19、老羞成怒  lǎo xiū chéng nù

释义:老羞成怒  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那一个老羞成怒,就假公济私,把他参改,拿问在监。”  

20、耳红面赤  ěr hóng miàn chì

释义:耳红面赤  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1回:“忽见禁子走来,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倪完吃了一惊,不觉耳红面赤。”  

21、自惭形秽  zì cán xíng huì

释义:自惭形秽  因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形容自愧不如别人。惭:惭愧;形:形体;秽:丑;肮脏;差。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22、自愧不如  zì kuì bù rú

释义:自愧不如  自己惭愧;比不上别人。形容因自觉不如别人或有缺点而感到惭愧。

出处:唐 元结《七不如篇序》:“元子常自愧不如孩孺。”  

23、自觉形秽  zì jué xíng huì

释义:自觉形秽  本指羞愧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后也泛指与人相比,自愧不如。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24、赧颜汗下  nǎn yán hàn xià

释义:赧颜汗下  赧:因羞愧而脸红。颜:面容。形容羞愧到极点。

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公子誉之过情,令人赧颜汗下。”  

25、问心有愧  wèn xīn yǒu kuì

释义:问心有愧  愧:惭愧。问问自己觉得有感到惭愧的地方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31回:“只是我自己问心有愧,便觉得不好。”  

26、面无惭色  miàn wú cán sè

释义:面无惭色  惭:羞愧。脸上没有一点羞愧的神色。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若以爱民惜库物,遭大王杀死,仆见先王于地下,面无惭色矣。”  

27、面红耳赤  miàn hóng ěr chì

释义:面红耳赤  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动或发怒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28、顾景惭形  gù jǐng cán xíng

释义:顾景惭形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出处:三国·魏·曹植《封二子为公谢恩章》:“天时运幸,得生贵门。遇以亲戚,少荷光宠。窃位列侯,荣曜当世。顾景惭形,流汗反侧。”  

29、忝列衣冠  tiǎn liè yī guān

释义:忝列衣冠  忝:有愧于,常用作廉词;衣冠:指士以上的服饰,引申为士绅。勉强名列士绅的行列之中而感到惭愧。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一个做贡生的人,忝列衣冠;不在乡里间做些好事,只管如此骗人  

30、面有愧色  miàn yǒu kuì sè

释义:面有愧色  愧:惭愧。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形容有所内疚。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于是越王默然不悦,面有愧色。"  

31、敦煌变文  dūn huáng biàn wén

释义:敦煌变文  敦煌石室 中所藏的讲唱体通俗文学作品。是 中国 唐 五代 时期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 王重 民等所编《敦煌变文集》中搜罗的 敦煌 变文较为宏富。参见“ 变文 ”、“ 敦煌石室 ”。

32、腼颜人世  miǎn yán rén shì

释义:腼颜人世  腼颜:表现出惭愧的脸色。形容丧气失节,厚颜无耻地活在世上。

出处:《晋书·郗鉴传》:"岂可偷生屈节,腼颜天壤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