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什么四什么 成语(40个)(五什么四什么的成语)

五什么四什么 成语(40个)(五什么四什么的成语)

五什么四什么 成语(五什么四什么的成语)(40个))

五什么四什么 成语(五什么四什么的成语):七相五公,七零八碎,不可收拾,丢三拉四,九五之尊,九州四海,九洲四海,从头到尾,传三过四,倒四颠三,八万四千,六通四达,博览五车,吃四方饭,如堕五里雾中,差三错四,急三火四,拉三扯四,拿三搬四,捱三顶四,接连不断,日诵五车,极目四望,没三没四,牵三扯四,牵五挂四,瓜分鼎峙,瓜剖豆分,目迷五色,纲纪四方,腹载五车,豆剖瓜分,过五关斩六将,连三接四,鼓噪四起,巴三揽四,丑声四溢,臂有四肘,铭感五内,居徒四壁。

1、七相五公  qī xiāng wǔ gōng

释义:七相五公  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所举皆汉代公卿,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

出处: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  

2、七零八碎  qī líng bā suì

释义:七零八碎  ①形容残破不堪。②零星琐碎。③指零星的物品。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4回:“一时鱼奔鸟散,被楚兵砍瓜切菜,乱杀一回,杀得四分五裂,七零八碎。”  

3、不可收拾  bù kě shōu shí

释义:不可收拾  收拾:整理。原意是没法归类整顿;后形容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唐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4、丢三拉四  diu1 sān lā sì

释义:丢三拉四  见“丢三落四”。

出处:刘白羽《一个温暖的雪夜》:“老是这样死活不顾,老是这样丢三拉四,这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改!”  

5、九五之尊  jiǔ wǔ zhī zūn

释义:九五之尊  九五:指帝位。旧指帝王的尊位。

出处:《周易 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6、九州四海  jiǔ zhōu sì hǎi

释义:九州四海  犹言天下。泛指全中国。

出处: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州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7、九洲四海  jiǔ zhōu sì hǎi

释义:九洲四海  九洲:指中国;四海:古人认为,中国九州之久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此指中国以外的地方。指中国及四周以外的地方。

出处: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洲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8、从头到尾  cóng tóu dào wěi

释义:从头到尾  见“从头至尾”。

出处:《朱子全书·孟子三》:“是金声底,从头到尾只是金声;是玉声底,从头到尾只是玉声;是丝竹之声,从头到尾只是丝竹之声。”  

9、传三过四  chuán sān guò sì

释义:传三过四  传闲话,说是非

出处:石灵《捕蝗者》:“就是有那些不识好歹的人说几句闲言杂语,你在大爹面前,也该遮盖遮盖,怎么传三过四,又惹他老人家生气!”  

10、倒四颠三  dǎo sì diān sān

释义:倒四颠三  颠:颠倒。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3回:“来呵!到明日,只弄得倒四颠三,一个黑沙,也是不值。”  

11、八万四千  bā wàn sì qiān

释义:八万四千  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

出处:《法华经 宝塔品》:“若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说。”  

12、六通四达  liù tōng sì dá

释义:六通四达  犹四通八达。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9卷:“今谓明义各自为宜,少多非为定准,如六通四达,岂止三耶!”  

13、博览五车  bó lǎn wǔ chē

释义:博览五车  博:广博;五车:五车书。广泛阅读很多书籍。形容学识渊博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才过子建,貌赛潘安。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14、吃四方饭  chī sì fāng fàn

释义:吃四方饭  和尚道士到处化缘为生,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

出处:沈从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常德、河洑、周溪、桃源,沿河近百里路以内‘吃四方饭’的标致娘儿们,他无一不特别熟习。”  

15、如堕五里雾中  rú duò wǔ lǐ wù zhōng

释义:如堕五里雾中  好象掉在一片大雾里。比喻陷入迷离恍惚、莫名其妙的境地。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16、差三错四  chā sān cuò sì

释义:差三错四  颠倒错乱

出处: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二,这婆子生扭做差三错四。”  

17、急三火四  jí sān huǒ sì

18、拉三扯四  lā sān chě sì

释义:拉三扯四  指谈话或议论牵扯无关的人或事。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愿意不愿意,你也好说,犯不着拉三扯四的。”  

19、拿三搬四  ná sān bān sì

释义:拿三搬四  比喻不服从调派。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倘或那件孔雀褂子襟再烧了窟窿,你去了,谁能以补呢?你倒别和我拿三搬四的。”  

20、捱三顶四  āi sān dǐng sì

释义:捱三顶四  挨:通“挨”,挤进。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出处:明 罗贯中《平妖传》第四回:“半仙到栅栏门首下马,也不进宅,径在堂中站着,众人捱三顶四,簇拥将来,一个个伸出手来,求太医看脉。”  

21、接连不断  jiē lián bù duàn

释义:接连不断  连续不间断。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22、日诵五车  rì sòng wǔ chē

释义:日诵五车  一天诵读好多书。五车,形容书多。

出处:宋·朱熹《答陈师德书》:“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  

23、极目四望  jí mù sì wàng

释义:极目四望  极:尽;极目:用尽目力远望。指尽眼力所及眺望四方

出处: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人在室中,极目四望,则见城堡。”  

24、没三没四  méi sān méi sì

释义:没三没四  不三不四,行为不端正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1卷:“还有几个没三没四帮闲的,专一在街上寻些空头事过日子。”  

25、牵三扯四  qiān sān chě sì

释义:牵三扯四  牵:牵连;扯:拉。牵扯其他的事情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罢,罢,罢。你不能拿了金凤来,不必牵三扯四乱嚷。我也不要那凤了。”  

26、牵五挂四  qiān wǔ guà sì

释义:牵五挂四  谓接连不断。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  

27、瓜分鼎峙  guā fēn dǐng zhì

释义:瓜分鼎峙  比喻国土分裂,群雄对立。

出处:《新唐书 李轨传》:“隋亡,英雄焱起,号帝王者瓜分鼎峙。”  

28、瓜剖豆分  guā pōu dòu fēn

释义:瓜剖豆分  象瓜被剖开,豆从荚里裂出一样。比喻国土被人分割。

出处:南朝 宋 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29、目迷五色  mù mí wǔ sè

释义:目迷五色  迷:迷乱;五色:指各种颜色。眼睛被五彩缤纷的事物所迷惑。形容色彩纷呈;使人眼花缭乱;也形容事物错综复杂;辨不清本质所在。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30、纲纪四方  gāng jì sì fāng

释义:纲纪四方  纲纪:治理,管理。治理天下

出处:《诗经·大雅·棫朴》:“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31、腹载五车  fù zài wǔ chē

释义:腹载五车  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出处: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32、豆剖瓜分  dòu pōu guā fēn

释义:豆剖瓜分  豆出荚;瓜切开。比喻被分割;被侵占。

出处:南朝 宋 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33、过五关斩六将  guò wǔ guān zhǎn liù jiàng

释义:过五关斩六将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

出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76回:“这如今万世之下,那一个不说道过五关斩六将、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34、连三接四  lián sān jiē sì

释义:连三接四  同“连三接二”。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原来平儿出去,有赖林诸家送了礼来,连三接四,上中下三等家人来拜寿送礼的不少。”  

35、鼓噪四起  gǔ zào sì qǐ

释义:鼓噪四起  鼓噪:鸣鼓喧哗。四面战鼓响起,声势浩大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如遇魏兵,不可大击,只鼓噪呐喊,以疑兵惊之。”  

36、巴三揽四  bā sān lǎn sì

释义:巴三揽四  形容说话东拉西扯。

出处: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揽四。"  

37、丑声四溢  chǒu shēng sì yì

释义:丑声四溢  声:名声;溢:外流。丑恶的名声到处传播。形容臭名远扬。

出处:《宋书·卢陵孝献王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忍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丑声远播。"  

38、臂有四肘  bì yǒu sì zhǒu

释义:臂有四肘  比喻不凡的相貌。

出处:《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耳有三漏,大禹之奇形,臂有四肘,成汤之异体。"  

39、铭感五内  míng gǎn wǔ nèi

释义:铭感五内  比喻内心非常感激。

出处:明·罗贯中《粉妆楼》第八十回:"这是万岁的龙恩,臣等铭感五内。"  

40、居徒四壁  jū tú sì bì

释义:居徒四壁  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